2018年生命敘事
靜聽花開的聲音
陽光折射水滴的希望,
泥土親吻種子的臉龐。
相信種子,相信歲月,
破土而出,追逐夢想。
向著明亮那方,絢麗盛放,
朝向太陽方向,詩意成長。
雨兒滋潤花兒的成長,
風兒撫摸花兒的清香。
彼此簇擁,相互欣賞,
爭奇斗艷,盡吐芬芳。
開最美的花朵,生命怒放,
做最好的自己,自信自強。
不忘初心,靜待花開
教師敘事源自生活。豐富多彩的教育教學活動是教師敘事研究的土壤。沒有教育的土壤滋養(yǎng),就沒有教育事件的產(chǎn)生;沒有對教育事件質(zhì)的揭示,敘事本身就失去了意義。敘事是為了研究,研究是為了剖析事件的質(zhì),解釋現(xiàn)象背后的真實。
2016年11月也是在這一年真正遇上了你——新教育。用一朵花開的時間相遇,在我最美好的年華里,用我最美好的姿態(tài),遇見你,在最美的年紀,讓我的教育生活開出一朵朵美麗的小花。
初踏上工作崗位的迷茫與無助仿佛還近在眼前,當從學生轉(zhuǎn)變?yōu)榻處煟杏X突然生命故事變成了空白。曾幻想著自己將要踏上崗位情景:裝扮一新的教室,天真可愛的孩子,溫柔和藹的老師。仿佛天空中飄浮著粉色的云朵,空氣中飛舞著彩虹泡泡,整個世界都是香香甜甜的。但現(xiàn)實的場景卻是:混亂不堪的教室,河東獅吼的孩子,變身超人的老師。仿佛身處兵荒馬亂的戰(zhàn)場,眼中是混戰(zhàn),耳邊是哭喊,時刻斗智斗勇。最初開始對自己職業(yè)與選擇開始懷疑:我選擇幼師對嗎?我能帶好孩子們嗎?我適合這份工作嗎?
冰心說過:“情在左,愛在右,走在生命的兩旁,隨時撒種,隨時開。”拖著疲憊不堪的身體躺在床上,我心想:一名優(yōu)秀的幼兒教師必須要從自己的點滴做起,謙虛謹慎,耐心細致,努力學習,不斷地提高自身素質(zhì),把每件事情,每項工作做的更好。我靜下心來,重新細讀《綱要》、《指南》,我希望從中能更了解孩子的特點,對孩子采取更具有針對性的對策。生命敘事,它是可以不斷地使自己生命在敞開的同時獲得一種新的理解。同一個事件,它本身就有多維的理解,同時在事件背后,同時隱藏著很多的秘密需要我們?nèi)ザ床焖.斎唬孛艹硕床熘猓€有一點更重要的就是不斷地再闡釋。再闡釋,也是不斷地逼近我們生命里某些真相。還有一個因素也很重要,就是隨著我們年齡的增長,閱歷與理解力的豐富與加深,我們才有可能更為清晰地看到所經(jīng)歷的一切對我們所產(chǎn)生的影響。也就是,這些事件如何一步一步地塑造了我們生命本身,這里有精神的塑造,也有身體的某些其他部分的塑造。當然,還有知識、能力等方方面面的推動。所以,生命敘事可以不斷地重復,不斷地加深。另外,還有一個因素也很重要,當我們?nèi)绻麤]有生命敘事這個意識的時候,我們覺得生命好像充滿了空白,充滿了空洞,充滿了茫然……實際上,記憶既是生命的本能,記憶也是一種建構(gòu)。——我們這種生命自覺,會幫助我們?nèi)ブ亟ㄓ洃洠亟ㄒ环N更積極、更開闊、更樂觀的對自己生命本身的一種理解力。比如說,我們要走出自己生命的暗影,超越生命的困頓,使生命本身獲得一種飛翔的自由狀態(tài)。最為重要的,這種超越能力首先是建立在理解的基礎上,生命自覺是幫助我們不局限于所遭遇的一切,而在遭遇的里面,有一種超拔的力量。這種超拔的力量里,也包含了重新審視。也就是說,還有一種自我客觀化,就是不沉溺其中,不是被動的無力自拔,也不是把我們所有的一切難以改變的都推就于童年的遭遇。這種生命自覺,實際上它是用未來的理解力去看待過去。也就是,它是帶著走的,帶著自己生命往前走的,既有一種回溯,當然這種回溯有時是一種勇氣,就是對自己生命里所有的尷尬、所有的困頓、所有的痛苦,甚至某些悲劇性的遭遇,都有一個堅強的意志——就是能夠直面它、逼視它,有一個強大的意志推動著自己繼續(xù)往前走。其實,任何一個人的成長都來自于我們要重建童年的記憶,在這樣的記憶基礎上,去建構(gòu)自己屬于未來的價值觀和生命的路線圖。
面對孩子――學會帶上理解與尊重,成為朋友!
《綱要》上指出:“以關懷、接納、尊重的態(tài)度與幼兒交往。耐心傾聽,努力理解幼兒的想法和感受。”孩子入園的哭鬧是分離焦慮和對新環(huán)境的不適應所引起的,是正常的現(xiàn)象。假想成年人離開親朋好友,獨自與陌生人共處一室,也會恐懼焦慮,更不要說是三歲孩童。
面對同事――帶上真誠和熱情
面對家長―――帶上同理心、尊重
面對自己――帶上自信和挑戰(zhàn)
面對領導――帶上敬重、志同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