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上桌吃飯這件事

? ? ? ? 過年吃飯,女人小孩不上桌,這種事情,在縉云,沒有碰到過。婆家是農村的,但是沒有這種風俗,過年吃飯,男人女人小孩啥的,自己隨意分桌子坐,大抵是喝酒的坐一桌,不喝酒的坐一桌。小的時候,隨父母去朋友家拜年,如果人不多,不論大人小孩、男女老少,就一桌坐。人多的話,小朋友們可能不讓上大桌,但會有小桌子,小凳子,不論男孩女孩,歡歡喜喜坐在大桌子旁邊,吃一個鍋里出的熱菜熱飯。女人自然可以和男人同一桌,除了辛苦在燒菜的那個或那幾個,等最后一個菜出鍋,她或他們肯定會在親友們的道謝聲中落座,并不需要等男人吃完了才上桌。

? ? ? 但是,我在江蘇蘇北老家是碰到過不讓孩子上桌吃飯的事的。

? ? ? 應該是80年代的某年寒假,我們一家人從浙江回到闊別已久的江蘇老家,那時爺爺奶奶還健在,他們與小叔住一起,我們也暫住在小叔家。二伯與小叔住同村,但是兩家相隔甚遠。某一日,應該是過年之前,二伯邀請我們一家去他家吃中飯,還邀請了其他幾位朋友作陪。我那時大約十二三歲,經歷過奇怪又不合理的事情太少了,因此對之后所發(fā)生的事情真的是接受無能。

? ? ? ? 總之,我們一家按時到了,作陪的朋友們卻不知道怎么回事一直沒到,那時電話尚未普及,手機還未問世,大家面面相覷,只能干等著。我那時已經餓得不行,看著滿桌子菜卻不讓吃,非常不滿,點心啥的也不給一個先墊墊肚子,心里已經在叫委屈。然而,畢竟是在親戚家做客,爸爸媽媽也無可奈何,只能叫我們姐倆再等等。這一等,大冬天的,菜肯定涼掉了,肚子餓得直抽抽,但是也不敢和大人說,還在一旁扮演乖孩子,眼巴巴等著客人到齊上桌吃飯。等到客人真的到了,勉勉強強叫了人,就迫不及待歡天喜地去大桌子上坐著了,不敢先動筷子,等著大人坐下來動第一筷。然而,忘記是哪個了,應該是二伯吧,說我們姐倆沒規(guī)矩,下桌去。啊?旁邊并沒有小桌子,那我們姐倆在哪里吃呢?母親也迷惑不解,也有點生氣,可是父親說是這樣的,小孩不能上桌子。我簡直要氣炸了,不是請我們來做客的嗎?客人,好吧,是小客人,但好歹是客人吧,不讓上桌吃飯是什么道理呢?不是客人的話,是親人,親人不能同一桌吃飯又是什么道理呢?座位明明是夠的,肚子明明是餓的,此時此刻,卻不讓上桌吃飯,真的太氣人了。并不敢和大人理論,但肯定大聲回應了,這不合理,說著眼淚就下來了。我媽那時估計也生氣了,說我們回去了。大人們,尤其是男人們的臉色都不好看,我和妹妹哭起來了,沒有受過這種委屈。村里的習俗,沒有人事先和我們說過,小鎮(zhèn)成長的我們一點也不喜歡。這頓飯,到最后吃了還是沒吃,我氣得記不清楚了,那種不被重視的感覺,讓我非常傷心。

? ? ? ? 隔了一天的晚飯是在二姑家吃的,她家在隔壁村,離我小叔家不遠。二姑知道了我們姐妹倆昨天的遭遇,就說農村規(guī)矩多,但是也僅限于過年過節(jié),平常家里哪里會這么多條條框框啊,自家人愛遵守不遵守的,其實沒有什么的。二姑家的表哥,那時是個十七八的少年,給我們普及了一下過年過節(jié)飯桌上的規(guī)矩:比如女人是不給上桌的,做客大多也是去廚房吃的;比如小孩子就別上桌了,大人會給十六七歲的男孩子上桌的機會,但也只配插個角坐著;比如你不幸是個女娃子,那你這輩子自由上桌的機會得等到你做奶奶;比如給個不是奶奶輩的女人上桌的機會,是給這個女人的老公莫大的面子,順帶給這女人個大大的面子;再比如桌子是八仙桌的話,分尊卑位的,從最尊到最卑,一個也不能坐錯,如果主人弄錯了客人的輩分尊卑從而坐錯了位置,客人是可以當場把主人罵哭的……把我聽得一愣一愣的……現在我自己也還一愣一愣的,真的都是我表哥說的嗎,怎么記得這么牢……

? ? ? ? 我年紀小輩分小,又是女娃娃,從此,江蘇農村在我心里變成了一個恐怖詞,做客吃飯尤其不自在,其實一般家里,上桌的機會不是沒有,但是都要別人安排,你說坐哪我坐哪,林黛玉似的,不肯多走一步路,多說一句話,反正我要回浙江的,不必和自己肚子過不去。

? ? ? ? ? 如今,我闊別江蘇老家已經三十多年,偶爾會想回去看看,但是,說實話,一想起女人孩子不能上桌吃飯心里還是很膈應。當然,也許風俗會變,規(guī)矩會改,但是,誰能保證呢?何況,爺爺奶奶早已去世了,回不回去江蘇,對我而言,心里并沒有什么所謂。

? ? ?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lián)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fā)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fā)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