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好友來辦公室,看我桌上摞了幾摞書,隨手拿起翻閱,看到其中一本,來了句“你還專門買這種書看啊”,我告訴她“這書挺好,看時不用帶腦子,不用思考,適合心情不好時看,隨便翻翻就行,純屬賞心悅目”。她笑著應道:“賞心悅目還要看書啊,你自己照鏡子就行了”。我大樂,“這sei家滴姑娘,咋那么會說話,真討喜”。
因為和她關系一直不錯,知道她跟我開玩笑,所以也當之無愧的受了這句。不過,和別人相處,讓別人“賞心悅目”,真的是一種能力。
讓周圍和你相與的人賞心悅目,不是讓你刻意的去討好,去逢迎,甚至虛偽的諂媚,只是本色出演自己,而讓和你相處的人,覺得不累,人心愉悅。
首先你一定心地善良。生活里遇到的每個人,都對他秉持一份善念。我和桐哥助養了一個孩子,從小學四年級開始,一直到大學畢業,現在已經工作,聽說在家鄉是一名老師了。我們都是通過報社,把錢款轉交,她通過報社轉達過幾次想和我們見面的意愿,工作后也提過,但我一直沒有同意。她的本意也許是想表示謝意,但是于我們而言,她能因為我和桐哥的微薄之力,可以繼續讀書,而今自食其力,我們已經達到最初助學的初衷;而她,通過報社告訴我們,她現在選的這個職業,和她當初受助,無不相關,我想,這就夠了。
朋友圈內外,看到生病的孩子,需要捐款,每次都會參與,金額不多,基本30,50塊,有時同事會說,也不知真假,我想到曾經看過的一段話:當你遇到一個乞丐,你一定要伸出援手,哪怕他是裝成了這樣,在他向你伸手的那一剎,他就是一個乞丐。
擺正自己的位置,什么年紀,該做什么,不該做什么,心里有標桿,既不自視甚高,亦不妄自菲薄。踏實的做好自己的工作,工作份內事做好了,在單位,你無論是何種角色,都會不卑不亢,不用去揣摩別人的心思。尊重身邊的每個人,無論他是怎樣的,總會有某個方面比自己強大,值得我去學習。
即使幫助了別人,也要注意你的分寸,不用夸夸其談,標榜自己,更不要大肆宣揚,往往會讓別人不堪。我一直堅信,無論你做了好事還是壞事,不要擔心或慶幸沒人發現,舉頭三尺有神明,全世界人都不知道你的所言所行,但是有個人是知道的,那就是老天,所以請規范自己的言行。管好自己的嘴,開朗健談和聒噪擾人,是兩個意思。不要輕易打斷別人說話,不要隨意插嘴,安安靜靜地做聽眾,是一種教養。常說高手都在民間,比自己有內涵,有專長的人多了去,靜靜地看著,心里知道自己差的還遠,學習就好。
把自己拾掇的利整出門,不要輕看自己的儀表。一個干凈清爽的你,一定比一個蓬頭垢面的你,讓人覺得適意。單位的人事科長經常參加系統內招工,常聽他回來慨嘆,第二輪面試,主考官對你的第一印象很重要,你如果不修邊幅,或者妖艷奇葩,即使你的專業得分較高,如果最后有一名和你差不多得分的考生,被錄取的一定不會是你。
下雨天或者經過有水的坑洼,減低車速,慢踩剎車,不讓水濺到路人;
和一桌人吃飯,不吧唧嘴,不隨意勸酒;
書店里,把手機開成靜音,不大聲喧嘩,不隨意接聽電話;
在單位,遇到坐輪椅進電梯的患者,哪怕伸手幫他按個樓層;
每天清晨出門,在樓道里和兒子都不說話,踮著腳尖下樓;
生活里的善意,枚不勝舉,只要你有心,俯手皆拾。做到了這些,對自己也可以賞心悅目了吧,如果你連自己都不喜歡自己,還怎么讓和你一起工作,生活,相處的人輕松舒服?
明天上班,得問問那個妞,照鏡子就可詮釋賞心悅目,是真的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