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夕山月
且先聊聊卓文君。
卓家是當地巨富,單是家奴就有近千人,所以卓家老小除了吃飯、睡覺、上廁所這三件事需要親力親為外,其他事情基本不用親自動手。經濟基礎決定了上層建筑,優渥的生活環境讓卓文君獲得了良好的教育——通音律,曉詩文,更重要的是她天生膚白肉嫩。她在16歲時嫁了個門當戶對的人,本以為可以從此過上相夫教子賦詩品茗的閑適生活,卻不料丈夫早逝,于是她又回到了娘家。
接下來說說司馬相如。
司馬相如本名司馬長卿,因極其仰慕藺相如,所以把名字改成司馬相如。這哥們兒的家境和卓家完全沒得比,但是他很有才,詩詞歌賦信手拈來,尤其在“賦”方面頗有影響力。此外,他的琴彈得很棒,這可就占了好大優勢了,作詞作曲全都會,全技能的創作型人才。
有一次卓老爺子宴請司馬相如,席間,他給大家solo了幾首原創歌曲,未曾想他的手指不只撫動著琴弦,更撩起了守寡在家的卓文君的心弦,對于玩兒音樂的男生,女生基本上都沒有抵抗力的,所以沒過兩天倆人就私奔了。
大戶人家很注重禮制和聲譽,這件事把卓老爺子惹火了,誓要斷絕父女關系。
激情過后,兩人還是要面對生活的。
司馬相如除了學富五車之外,物質上完全沒其他富余的,甚至可以說是拮據,但是卓文君沒有被這種清湯寡水的生活俘虜,她鼓勵司馬相如把馬和車賣掉,兩人一起開了個小酒坊。
雖然有了營生,但生活還是十分清苦。
后來,在親戚朋友和子女的勸說下,卓老爺子和女兒文君終于化解了矛盾,一次性贈與文君夫婦家奴百余人,錢財數十萬,二人從此衣食無憂,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都說藝術家是要供養的,此話極是。沒有了生活的逼迫,司馬相如專心創作,一個偶然的機會,他的作品被皇上大為贊賞,由此做了高級公務員。
這兩人之間的故事有不同的解讀:從司馬相如的角度來看,就是“鳳凰男搞定白富美”;從卓文君的角度來看,就是“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離”。
不論如何,兩人的結局還算是美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