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我的盆友,都知道我從來不刷電視劇,活了二十多年,唯一刷完的一部劇叫做《水滸傳》。
但是今天我準備重推一部劇,《殺不死》
繼《人民的名義》之后,我已經(jīng)很久沒有聽到過這么炸裂的口碑了。當然《人民的名義》我也只短刷了一集,或許對我來說吸引力度不夠。
但是今天要說的這部劇,我?guī)缀?b>熬夜通宵,一天看完。只因在吃飯時多看了你一眼。節(jié)奏就再也停不下來了。
首先,這是一個很簡單的故事,但是不簡單的是我們的導演和編劇。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對性格天差地別的基友。
男一號,外號:木頭。本名:林森。
特點和名字一樣,全是“木”,一個車行推銷員,每天混吃等死,賣不出一輛車。
并置身于老媽光環(huán)之下,每天按時睡覺,按時回家,按時起床。活活展現(xiàn)了一個“有媽的孩子像塊寶”的慫蛋形象。
男二號,外號:哨子(能吹)。本名:邵帶妹
典型的江湖混子、地痞流氓,和木頭同在車行工作,小修車員,不良愛好無數(shù)。
特殊技能,開鎖。大招,開保險箱。
一切都從一次簡單的“撩妹”開始。一般人撩妹有一般人的套路,但是木頭可不是一般,是非常一般,存在感為零的男人。
這樣的人不小心看上了對面4S店的前臺妹子,但也只能眼巴巴看著。
而好基友是什么?就是在撩妹的時候給你最真誠的倒忙。
哨子出主意,偷包,嗯,偷了那女孩兒的包,在還回去,一來一去,不就產(chǎn)生了一次完美的邂逅?
結果,包是偷到了,還回去可沒那么容易,因為包里居然有一包大鉆石!一個前臺小妹怎么會這么豪?24顆鉆石不說,還隨身攜帶。
一番爭吵之下,還是撩妹比較重要,于是決定“還"
劇情上線,丟包,木頭陪客戶試車的時候卻不小心把包丟在了車上,結果為了找回來,莫名其妙就成了偷車賊。
千方百計弄到了包,并且“華麗”出場約了女孩見面,結果我們誠實的妹子告訴你,這不是我的包。
腦子還沒反應過來,眼前的妹子,硬生生就被拉上了車,綁架?
原來這個包是妹子手誤拿錯了,一開始偷的就不是她的包。那么這伙綁架者又是什么來頭?
接下來出場的就是包的原主,鐘離。原來這包來路不明的鉆石來自一波金店搶劫...
那么這應該就是個還鉆石的故事,我還了鉆石,你拿了錢,我順便英雄救美泡到了妞。
導演可不會讓你這么簡單。原來這所謂的“搶劫”一開始就是個陰謀圈套...
不知不覺中,兩個車行的小人物已經(jīng)被卷入了這場大陰謀,并成為兩根“攪屎棍”,蝴蝶效應一般努力推動劇情發(fā)展。
螳螂捕蟬,黃雀在后。
劇情簡介到此結束,為了不讓你錯失一絲精彩,我就不在劇透了。
主題呢?也是一句話,那些殺不死我的都終將使我變得更強大。說好的“殺不死”絕不是帶著主角光環(huán)然后真的“殺不死”。
恰恰相反,很多東西都是“殺的死”的,正因為這場陰謀中,親眼目睹一個個生命的死亡,木頭變得不再“木頭”,從一只被困在囚籠里的鳥,到尋找到了真正的自由,換骨脫胎,成為了一個自信、獨立、勇敢的信念者。
“哨子”不再混蛋,從一個天天鬧離婚借高利貸的地皮,成為一個真正的男人,認識到的不僅僅是責任。
這些才是真正殺不死的。
說句實話,一開始看的時候,從導演到編劇,從編劇到演員,我一個也不認識,但是在看完之后,我徹底回憶起了幾個關鍵人物。
數(shù)年前,同樣有一部口碑炸裂的網(wǎng)劇,或許你不一定聽過,但是看過的絕對記得這部經(jīng)典《毛騙》。
豆瓣國產(chǎn)劇,評分并列位居第一位的是這兩部:《大明王朝》、《走向共和》
而第三名就是這一部《毛騙》,怎么說呢,一部簡單的網(wǎng)劇,憑借粗糙的的條件,沒明星,沒宣傳,沒資金。達到這種質量全靠什么?兩個字,口碑。
劇組打光沒錢,好,找路燈。劇組剪輯室沒空調(diào),憋。每天三十七度高溫,八個小時以上的工作量,努力達到人受得了,機器也受不了的程度。
樂隊歌手,在校大學生,一個個平凡的人做出的不平凡的事,這就是《毛騙》最大的感動。
而到今天,我很開心,原班人馬的回歸,并且拍攝條件也好了很多,雖然不難看出來某些地方的制作依然是達不到精良,但是限于資金問題的問題都已經(jīng)不是問題了。
《殺不死》絕對是難得的國產(chǎn)好劇。
說到這里,我就得好好發(fā)幾句牢騷了,國產(chǎn)劇我看的不多,但是我絕對知道,依靠明星效應圈錢的爛劇可不是一星半點。
動不動投資千萬,得到的是什么?無非是為了看那幾張臉,再好的燈光也打不出發(fā)自內(nèi)心的感動。在精良的拍攝也制作不了演員發(fā)自內(nèi)心的真誠。
影視產(chǎn)業(yè)原本就是一項及其消耗資源的產(chǎn)業(yè),正因如此,不是誰都可以成為《人民的名義》。
前些日子,馮小剛放了話:有那么多垃圾電影,就因為有那么多“垃圾觀眾”捧場。
這句話我不敢做太多評價,我想說給你聽的,是馮小剛接下來的這一句:什么叫尊重觀眾?觀眾應該是導演的對手,就是我怎么能夠征服你,用我最大的誠意把這件事情做好,要把觀眾當對手,而不是當傻瓜。
決定權永遠掌握在大多數(shù)人的手中,不管你是什么粉,什么愛豆,我不針對誰誰誰,也尊重追星的選擇。
但是如何把那一部分珍貴的資源挪到需要的影視制作者手上,而不是留在圈錢者的手上去圈更多的錢。這個決定權在“我們”。
不管怎么說,相對那些動不動投資上億的大片相比,我更愿意選擇一部尊重我智商的小網(wǎng)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