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藥神:一場好人的救贖
4天點映3億票房,豆瓣評分高達9分,《我不是藥神》成為中國電影的又一個傳奇。
徐崢:“這是我演藝生涯迄今為止最滿意的影片。”
王易冰:“這是我從業(yè)18年做過的最好的電影之一。
被兩位投資人如此稱贊,被無數(shù)媒體“爭相宣傳”的《我不是藥神》好在哪?
團隊好:做有尊嚴的電影
徐崢,文牧野,寧浩
一個是中國喜劇電影的新晉導演。徐崢的《人在囧途》、《泰囧》等電影刷新華語片票房紀錄,更是第十屆白玉蘭戲劇獎最佳男主角的得主。不論是演戲還是導戲,徐崢總是喜歡以最平凡的角色,講述社會的痛點。
一個是壞猴子72變電影計劃發(fā)掘的電影新星。文牧野的代表作《BATTLE》浪漫中不失陽剛與深情。徐崢說他是天生要做導演的的人,此次執(zhí)導《我不是藥神》用兩年的時間反復修改劇本,雖是新人導演,卻將工作做得極其充分,對電影拍攝的每個階段細節(jié)都了如指掌。
一個是新生代的“鬼才導演”。2006年,寧浩導演拍攝的小成本喜劇電影《瘋狂的石頭》獲得臺灣金馬獎最佳原創(chuàng)劇本在內(nèi)的多個最佳導演獎項 ;2009年,寧浩執(zhí)導的電影《瘋狂的賽車》以1000萬投資成本取得過億的票房成績,成為繼張藝謀、陳凱歌、馮小剛之后第四位邁入億元俱樂部的內(nèi)地導演,這也使寧浩贏得新生代的“鬼才導演”的稱號;2013年12月3日,歷經(jīng)四年的反復修改和延期,寧浩執(zhí)導的作《無人區(qū)》公映。
這是一群認真做事的人,這是一群敢于折騰的人,這是一群賦予中國電影更多尊嚴的人。
他們尊重觀眾,尊重創(chuàng)作,更尊重自己。在當下,專注去做一部尊重創(chuàng)作和觀眾的電影依然是必經(jīng)之路,沒有捷徑。
故事好:人與神的跨界
《我不是藥神》的故事由真實故事改編。原型陸勇曾是江蘇無錫一家紡織品出口企業(yè)的老板,2002年8月被確診患上慢性粒細胞白血病。在尋找骨髓配型期間,他需要花高價購買瑞士諾華公司生產(chǎn)的名為“格列衛(wèi)”的抗癌藥來延續(xù)生命。
2004年6月,陸勇得知印度仿制“格列衛(wèi)”抗癌藥,開始服用,并在病友群里分享了這一消息。隨后,很多病友讓陸勇幫忙購買此藥。2014年,為方便給印度匯款,陸勇從網(wǎng)上買了3張信用卡,并將其中一張卡交給印度公司作為收款賬戶,另外兩張因無法激活,被他丟棄。正因為如此,陸勇進入警方視野,2013年11月23日,陸勇被湖南沅江市公安局逮捕,2014年3月19日執(zhí)行取保候?qū)彙?/p>
2014年7月,沅江市檢察院以妨害信用卡管理罪和銷售假藥罪對陸勇提起公訴,隨后陸勇取保候?qū)彙?015年1月10日晚,陸勇在機場再次被警方控制。而后,檢察院向沅江市人民法院撤回起訴,認為其行為不構(gòu)成犯罪。
而在《我不是藥神》中主人公程勇變成了一個正常人,開著一家印度神油店,家庭破裂生活撂倒。機緣巧合下開始為慢粒白血病患者走私印度仿制“格列寧”抗癌藥,并因此獲得了巨大的利潤。后被假藥商人威脅放棄了印度仿制“格列寧”要的代理權(quán),成為一家服裝廠的老板,買房買車,走上中產(chǎn)階級的生活。
可是,當看到躺在病床上的呂受益,骨瘦如柴,備受“清創(chuàng)”的痛苦,程勇又再一次走上了走私仿制藥的道路,可最后呂受益上吊自殺,“黃毛”命喪車禍。
“他只想活著,他有什么錯”。在整部片子中,上演的是一場人性和現(xiàn)實的博弈,導演沒有刻意設置任何完全的“反派”人物。病人買藥是為了治病,程勇販藥是為了救人,警察辦案是為了維護法律尊嚴,醫(yī)藥公司追藥也是行駛正當?shù)臋?quán)利,唯一令人“討厭”的假藥販子張長林在被捕后也沒有供出程勇等人,而是一力承擔所有的“罪責”。
這正是這部電影的可貴之處,簡簡單單的呈現(xiàn)一個故事,將所有人的困境與矛盾平衡展現(xiàn),沒有傾向和評價,只是簡單的呈現(xiàn)一種社會現(xiàn)象,至于人性的解讀和道德的判解,就是觀影人的自我感受了。
其實這個電影最觸動我的,是讓我對鬼神有了新的認知。世上可能有神,也可能沒有,但是這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神的象征意義足以讓凡人選擇做普度眾生的神。每個人都可能在某些時刻為了某些人,做出違反人性,突現(xiàn)神性的決定,可能這就是所謂的立地成佛吧。而每個人,無論善惡好壞,在某個時刻,都是能夠被救贖的。無論是偷藥的黃毛,被捕的張長林,還是家暴又人生loser的程勇。
總之,化到生活里,還是那句最樸素的話,積德行善吧。
演員好:自然克制直抵人心
好的演員,是成就一部戲的關鍵。《我不是藥神》中的每個演員都在追求極致和真實,導演為追求完美的效果將每個演員折騰的不行。
徐崢在“黃毛”出租屋里的那場哭戲,突破了自己的障礙,雙手抱臂,難以呼吸,不僅引得觀影人哭泣連連,就連在場的演員也忍不住掉眼淚。據(jù)說,徐崢哭完一條,他們就上去一個人抱住他。
王傳君走進大眾視野是《愛情公寓》,可如今在呂受益的身上已經(jīng)看不見那個說著“搜嘎”的關谷神奇,而是一個真正的演員。為了演好呂受益這個角色那種高高的、慫慫的、病懨懨的樣子,王傳君不僅把頭發(fā)剪成了斑禿的樣子(沒錯是剪的),而且還住院體驗病人生活,更是專門劫匪,每天跳繩4000個,后來增加到8000個。最后一場在病床上的戲,是他熬了兩天兩夜不睡覺才呈現(xiàn)出命不久矣、垮掉脫相的狀態(tài)。
最讓人驚艷的是章宇,36歲他要表現(xiàn)出20歲的青澀,劇中的“黃毛”是一個從山里跑出來的野孩子,因為得病不想讓家里人操心,多年不曾回家。章宇將黃毛的倔強、青澀以及最后的“慷慨赴死”表現(xiàn)的淋漓極致,不光如此,劇中他還需要完成摔打、徒手捏碎玻璃杯等危險動作,也是整部戲里手上最多的人。
還有演牧師的楊新鳴和無人小組唯一的女性思慧,一個苦練英語,一個苦練鋼管舞,只為呈現(xiàn)出最完美的角色。包括在劇中事業(yè)警察的周一圍,醫(yī)藥公司代表李乃文等等,都給觀眾帶來了不少的視覺震撼。
當然演技好壞,人物豐滿程度的表現(xiàn),都是一個好的故事是分不開的,一切要看戲,而看戲重在看表演。
《我不是藥神》赤裸裸了表現(xiàn)了底層社會人民的求生欲望,什么仿制藥,只要可以救命,就是好藥。藝術(shù)來源于生活,卻又要進一步促進和推動社會進步,《我不是藥神》正是這樣一部讓社會前行的影片,不偏不倚的呈現(xiàn)中國醫(yī)藥領域的現(xiàn)狀,讓更多的人開始考慮什么才是真正的進步。
電影的最后給出了好消息:國際出臺了醫(yī)改新政,白血病特效藥逐取零關稅政策并逐步納入了一包,慢粒白血病的存活率也上升到80%,讓所有揪著一顆心的觀眾松了一口氣。
相信,在《我不是藥神》之后,電影人應該更好的考慮什么是真正的好電影,一切都在朝著更好的方向前行。
_contenb?rM?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