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陽八景”評選是市委、市政府深入實施文旅文創融合戰略的重大舉措,目的是以小切口撬動大文旅,進而形成完整的濮陽文旅景觀和消費體系。自活動開展以來,已經讓更多的外地游客了解了濮陽、熟悉了濮陽,進而愛上了濮陽,助力了濮陽美景進一步火起來、濮陽旅游進一步熱起來。
今天舉行的“我是濮陽八景推薦官” 評選活動,是要在眾多優秀的社會知名人士、文旅專家、網絡達人以及知識全面的青少年中,選出濮陽的“形象大使”,讓“濮陽八景”唱響中原大地、名揚大江南北。各位選手的素質都很高,表現都很好,我們的評選真的是優中選優,駿馬中選千里馬,千里馬中選汗血寶馬。
張老師、吉老師等專家已經或將要對濮陽文化作精辟的闡述和精彩的講述。我才疏學淺,不敢像專家那樣系統講述濮陽文化,只能圍繞“濮陽八景”提出幾個相關的問題,并就這些問題談一些粗淺的思考,借此與大家共同分享“濮陽八景”的意義,與大家共同探討“濮陽八景推薦官”應該做什么、怎么做。
一是“濮陽八景”的寓意是什么?
4月29日上午,“濮陽八景”第一批候選景觀發布會舉行,第一批候選景觀分別是:濮陽縣“龍揮金堤”,清豐縣“平原欲曉”,南樂縣“文廟新命”,范縣“再遇板橋”,臺前縣“將軍飛渡”,華龍區“印象雜技”,經開區“奇技之城”,示范區“湖山龍魂”,戚城文物景區管理處“戚邑春秋”。
目前最后的評選結果尚未揭曉,我們僅就第一批候選景觀來看,“濮陽八景”各有特色,但歸根結底是濮陽文化的象征,是濮陽文化具象化的體現,典型性的呈現,綻放時的表現。比如,“龍揮金堤”,包括濮水小鎮、金堤河濕地公園和揮公園,吸引人的主要是其蘊含和富集的文化,文化傳說、文化鏡像、文化意蘊、文化建筑等等。比如濮水小鎮,讓人有“沉浸式”體驗的,一定是流淌其中的“衛風流韻”,就像5月22日《濮陽日報》一篇報道寫的:“濮水兩岸衛國風,一鎮閱盡六千年”。比如揮公園,就是張姓文化的象征,是世界范圍內諸多張姓人士的心靈家園。
二是文化的核心是什么?
第一個“是什么”涉及到了文化,文化這個概念非常大,深究下去幾個小時也未必能講清楚。我們這里聚焦文化最核心的要義、最基礎的功能,我覺著從個體而論就是價值觀和成風化人,從群體而言就是打造大家的精神標尺和認知共識。這個道理不證自明,如果不能塑造人的心靈、提升人的境界,進而凈化和美化社會的人文環境,文化又有何用?
三是價值觀的涵義是什么?
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構成了婦孺皆知的“三觀”。“三觀”中價值觀是輸出端,是與日常生活對接最緊、碰撞最多的,是直接關系我們言行的,因而也可以說是最常見、最可見的。具體而言,價值觀就是告訴我們,哪些是對的、哪些是美的?哪些最重要、哪些應該做?
我們常常說的“三觀不合”,其實主要是價值觀不合。
從成風化人的視角看,說文化最核心的要義、最基礎的功能就是價值觀,應該是說得通、立得住的。
四是具有濮陽特質的文化是什么?
以一個城市為地理單元談文化,談的就是這個城市最具特質的文化,如果是更大范圍內比如整個中原地區、或是北方地區都有的文化屬性,我們就沒必要單獨拎出來大談特談了。
5月18日,網絡名人探“濮陽八景”見面會上,張玉民局長就我市龍文化、紅色文化、衛風文化、儒家文化、雜技文化等文旅資源向與會來賓進行了多方面、多領域、多角度的宣傳推介,精彩紛呈、余音繞梁,勾勒出了具有濮陽特質的文化的自畫像。這里我斗膽補充一點,就是這個自畫像中還應該有張姓文化的形象和色彩。
龍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圖騰,龍文化說明濮陽是華夏文明的發祥地之一。紅色文化是革命老區的印記,是革命精神的富集地。衛風文化蘊含著美,《詩經—衛風》說:“手如柔荑(tí),膚如凝脂”,“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儒家文化給我們留下了求“仁”的品格和重“禮”的習俗。雜技文化的推介詞是:“世界雜技看中國,中國雜技看中原,中原雜技還得看濮陽!”還有張姓文化,讓濮陽成為海內外諸多張姓知名人士尋根問祖的靈魂彼岸。
五是今天推介“濮陽八景”的時空坐標是什么?
薦景、建景、活景、定景,在更大范圍、更深層次、更高水平上推動文旅文創深度融合發展,很有必要、非常重要。
“濮陽八景”貫穿了幾千年的時空,歷史遺跡是主板塊。但這并不意味著“濮陽八景”就是回望過去、回味歷史。今天我們通過“濮陽八景”弘揚濮陽文化,更應該面向未來,在未來的時空坐標中塑造濮陽的精神氣質。
回望過去,是為了更好地走向未來。
六是未來濮陽的精神氣質是什么?
一個人是有氣質的,人的氣質是文化素養的外溢,正如古詩說的,“腹有詩書氣自華”。一個城市也是有氣質的,城市的氣質是文化品質的外化。當我們說到“北京人”“上海人”“深圳人”的時候,其實是在說這個城市的精神氣質。
市委市政府有決心和信心帶領濮陽人民走向未來,走向我們的詩和遠方。這樣的目標需要文化的加持,需要文化力量提供持續的動力源泉和智慧啟迪。
傳承龍文化,我們要站的更高,看的更遠,要有前瞻視野、全球眼光。
傳承紅色文化,我們要把拼搏奮斗的革命精神與實事求是的科學方法都堅持下去。
傳承衛風文化,我們要有格調、有品位、有特色。最近洛陽牡丹花會,“漢服”讓這個九朝古都“出圈”。我們的城市美學可以走“衛風”的路子。
傳承儒家文化,我們要以“仁”和“禮”打造城市人文環境,讓廣大市民安居樂業,讓行旅和客商賓至如歸。
傳承張姓文化,我們要胸懷天下、包容各方,我們還要圍繞產業發展鍛造職業精神和職業素養。
雜技文化也啟迪我們,要有絕活,要敢于創新,今天的濮陽雜技就是創新的成果。
七是身為“濮陽八景推薦官”我們可以做的是什么?
身為“濮陽八景推薦官”,應該做的很清楚,可以做的也不少。我覺著可以做的諸多事情中,有一件事可以擺在比較重要的位置,這就是我們每個人都要把“濮陽八景”串起來去宣傳、去推介,多個景區聯動打造精品路線,多個景區的文化組合成當今濮陽的城市文化。這個串起來,不是簡單的捏在一起,而是要找到“八景”之間最自然的接榫(sǔn),讓各方賓客一來濮陽就想看“八景”,一看“八景”就得從頭到尾一個不落下,看完“八景”就等于是走進了濮陽的 過去現在和將來,就再也忘不掉濮陽這個神奇的地方。
八是文化建設的終極目標是什么?
這是最基礎也最關鍵的一點。文化的載體是人,文化的終極目標是化人,是讓人有覺悟有修養有境界。推薦“八景”的過程就猶如登山一般,要一路欣賞美妙的風景,收獲豐碩額果實,讓濮陽文旅融合開出更加燦爛的花朵,更要不忘初心,矢志攀登,直達成風化人的頂峰。所以,“濮陽八景”所展示的意象、所弘揚的意境、所飽含的意蘊,濮陽人首先應該承接下來、傳播開來、踐行起來,“濮陽八景推薦官”不僅是對外的形象大使,而且是對內的文化大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