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O一七年三月二十六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碧洗藍天,永樂花開。永樂鄉地處貴陽東郊,是本市著名的“瓜果之鄉”,有果園9563畝,其中優質艷紅桃基地4500畝,中華壽桃基地1000畝,其它4063畝,年產水果達6100多噸。陽春三月,桃花正艷,正是賞花好時節。
桃林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片發自簡書App
蘿卜花也開得正艷
?賞花后專程去水塘村祭掃了貴州先賢李端棻夫婦墓。李端棻(1833-1907),字苾園,生于貴陽勇烈街,年少喪父,賴叔父李朝儀(順天府尹,即今北京市市長,其女李蕙仙后由李端棻作主嫁梁啟超為妻),舅父何亮清(與李端棻有十年師生之情)時常周濟,1863年中進士,歷任提督云南學政,刑部左侍郎,后官至清禮部尚書。其人一生最大貢獻在于政治改革和教育,支持并推動維新變法,首倡京師大學堂(北京大學前身)建立。戊戌政變后,被充軍新疆,后赦歸,主講貴州經世學堂。晚年教書育人,首創貴陽一中,死后歸葬于貴陽市永樂鄉水塘村。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片發自簡書App
李夫人王氏墓
?從文保碑旁的一條泥沙小路步行約五百米,可見右手有石階沒于山間,登級而上,即見墳塋一座,紅棉石碑一通,上書:誥授光祿大夫禮部尚書顯考李公字苾園府君之墓,宣統元年閏二月榖旦,男葆忠、孫性良、心良、志良奉祀。墓碑有檐蓋,左右兩側有陰刻行書石柱聯:“蒼松翠柏千年邑、知水仁山萬古城。李夫人墓在此墓右約三十米處,已漸沒荒草中。感念李公作為貴州維新先驅,為國家的前行和進步做出的貢獻,為桑梓文化培育發散的身體力行,我滿懷敬意地合什三鞠躬。李公字苾園,“苾園”者,芳香之園,桃李盛開的地方,不正是李公之遺澤嗎?
圖片發自簡書App
自駕路書:貴陽-永樂鄉水塘村大關口-公路前行400米處有其祖父墓華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