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前跟各位知會一聲。
Sir今天要講的內容,可能你們有些人不太愛聽(但句句真心)。
嗯。
關于你們心中的女神——
湯唯。
拋開那些圍繞營銷方式、拍攝手法的爭論……
2018年最后一個大熱片《地球最后的夜晚》,對湯唯本人來說,稱不上是一部好作品。
表演上,畢贛作品并沒有演員太多的發揮空間。
角色上,湯唯和電影的氣質也有點不大匹配。
前半部分,她美得很不畢贛;后半部分,她又土得很不湯唯。
但如今的湯唯缺少的,恰恰是一次演員生涯的突破。
兩個很扎心的事實——
《色·戒》之后,湯唯主演的電影沒有一部豆瓣超過7.5分。
盡管她在選片上以“愛惜羽毛”著稱。
評分不能說明影片好壞,但至少反映了大眾的認可度
《色·戒》之后,湯唯的演技也沒收獲國內權威電影獎項的認可。
盡管她在金像獎上6次影后提名。
在如今中國的女演員中,這當然不是一份難看的成績單。
但于湯唯受到的“尖子生”般的期待和關注,顯然還有點距離。
是時候不帶濾鏡地重新認識一下湯唯。
去掉外界賦予她的文藝光環,卸下對李安及《色·戒》的頂禮膜拜,不吹不黑地聊聊她的演技。
1、氣質的局限
還是得從《色·戒》說起。
當初李安在選王佳芝一角上,萬里挑一,費盡力氣。
坊間傳言章子怡、舒淇、劉亦菲、大S、韓雪都是扮演王佳芝的候選人。
但李安的說法是:“除了章子怡,其他都是新人。”
最終,章子怡落選,新人湯唯成為王佳芝的扮演者。
所有人都明白,湯唯贏在了氣質。
一方面,自然是知性和古典。
像章子怡我一看她,我知道她很上相,真的很好拍。那拍湯唯就要一些技術,我就比較沒有把握。
可是我感覺她那個樣子在大陸根本沒有人喜歡,以前電視劇都沒有人找她。我就看中她了。我覺得她那個氣質很像以前的國文歷史老師的那種感覺,現在年輕人都沒有了。
是的,國文歷史老師。
Sir再說句有些人不愛聽的話:我一直覺得湯唯,像是電影版劉亦菲。
她們僅從外形上,就能給人一種,受過高等教育的感覺。
但湯唯更單純和笨拙。
不是說人笨,是看上去笨拙。
同樣是文明人家養出來的文明女兒,她不如劉亦菲感覺靈巧。
如果說劉亦菲像天生能詠絮的才女,她則是將勤補拙的學霸。
這可能是她臉際線條鈍感、兩眼眼距較寬,眼神柔和不伶俐造成的。
這種鈍感,有時,倒不見得是壞事。
用李安的話說,湯唯看起來是和王佳芝一樣會做傻事的。
湯唯有一雙清澈無比、不帶任何欲望的眼睛,是能做那種傻事的人。也有的好演員是比較從容的樣子,一臉精,絕對不會做那樣的事情。
這份單純和笨拙當然是詮釋王佳芝的關鍵。
不管在張愛玲的小說中,還是李安的電影,《色·戒》這個故事之所以能成立,都因為“王佳芝是個美麗的笨女人”。
因為對鄺裕民的一點情愫,獻身革命。
又因為對易先生的一點恍惚,背叛革命。
她義無反顧地把自己祭給當下的感受,全然不想隨之而來的后果。
李安不止一次在電影中,故意暴露王佳芝作為一個見習特務的笨拙。
易先生突然出現,她慌張地忘記了接牌。
第一次和易先生吃飯,她喝烈酒痛苦的反應和留下的唇印。
還有第一次和易先生獨處一室,別扭的搔首弄姿。
發現沒,王佳芝的性感和誘惑,恰恰是她清純卻強行風騷的笨拙。
尤其對見慣風塵的易先生來說,再高級,熟練的套路,都比不過那份故作勾引,實則處處漏氣的犯傻。
回看《色·戒》,Sir發現一個挺有意思的現象。
每一場戲單拎出來,都不難感受到湯唯演技上的稚嫩。
——李安從未花過這么多時間去調教一個演員。《色·戒》拍了118天,其中114天都在拍湯唯。
比如《色·戒》開頭那場麻將戲。
易太太和馬太太各懷心思,眼神犀利,話鋒對抗之間,手下碼牌動作不停,一氣呵成。
潛臺詞:你再勾引我家老易,小心我告你老公。
鏡頭切到王佳芝,節奏慢了,張力也弱了。
一番奉迎之后的一抿嘴一瞪眼,稍顯刻意和用力。
但放到整部電影里看,這種生硬也不出戲。
畢竟王佳芝不是專業的特務,又身處險惡的環境。
某種程度來說,湯唯氣質上的笨拙和演技上的不足,與王佳芝的特質和處境,在相互成全。
遇到王佳芝,是湯唯的運氣。
但之后湯唯能獲得怎樣的成就,要看她自己的造化。
在《色·戒》上映后的采訪中,有人問李安為什么用新人。
他回答說:
新人的好處是她一定很認真,她的努力有一種純真感,對觀眾是很新鮮的。
你不會覺得湯唯在演誰演誰,湯唯就是王佳芝。
一語成讖。
之后看湯唯演的其他電影,Sir總有種錯覺:
湯唯不管演誰,都像是在演王佳芝,或者說在跟王佳芝較勁——
當她試圖用演技,去掩蓋自己外形上的笨拙感、性格的單純,去遺忘自己時,卻總顯得顧左右而言他。
她演的沒啥大錯,但也僅僅如此了。
2、理解的有限
王佳芝之后湯唯飾演的角色,各有性格,但在處理上卻總能看到雷同。
比如一慌張,就是眨眼+左顧右盼。
上《色·戒》下《北京遇上西雅圖》
比如一難過,就垂下了頭。
上《黃金時代》下《北京遇上西雅圖》
似乎她不是按照角色的性格在做反應,而是靠自己的慣性。
湯唯坦言,自己并沒有所謂的演技,更多是通過體驗進入角色的內心,與其合二為一。
真聽真看真感受,是她演戲的信條。
我真的覺得自己沒什么演技,我感受到的,我就能演到,我感受不到的,我真的演不到。我沒有技巧,沒有捷徑,我只能走到人物的內心世界里面,感受她的喜樂。
拍《三城記》時,導演張婉婷形容她演戲的方式就像小孩子。
一定要把電影場景做到非常真實她才能入戲,爆破戲一定要真的在她身邊爆破,用扁擔挑孩子一定要她自己真的在挑,跳海戲一定要把她真的扔進海里,只有這樣她才覺得是真的,才能入戲。
吃了這么多的苦,但實際上,她自己也沒搞清角色的內在動機。
一個強悍的女人,愛上一個男人,在他面前流露出小女人的一面,這很難理解嗎?
哪里稱得上“變來變去”?
可因為她覺得自己“把握不著”,后來電影中很多片段,她仍是以惡霸霸的女強人目光,在“審視”自己的男人,而不是凝望與愛慕。
拍《黃金時代》時,湯唯更是下了苦功。
她讀完蕭紅所有作品,練習繁體字,更在開拍前,一個人在蕭紅故居坐了很久,還留下了一撮自己的頭發。
為了能更接近蕭紅后來饑寒無助的狀態,即使在東北零下30度以下拍戲的時候,湯唯還常常故意讓自己挨餓受凍。
一個演員如此付出、堅持,當然值得尊敬和肯定。
但最終還是要靠作品說話。
她演出來的蕭紅如何呢?
在Sir看來,湯唯憑笨拙的氣質與書卷氣,光站在那里就有五分,但可惜,沒有達到九分。
她是體驗了一些饑餓,可這和平年代的饑餓,遠遠達不到蕭紅筆下《生死場》中那種對于窮困最原始、最強烈的恐懼。
Sir不是說,讓她也去餓到那個狀態,只是一個好的演員,在這個時候,完全可以放大想象力啊。
憑你感受到的3分,去放大演繹到7分、8分、9分。
可惜,湯唯顯然不具備這種能力。
為什么一個私奔失敗、追求自由無望、令父親蒙羞、致舉家遠遷的少女,會是這樣的一種四十五度仰望天空的眼神?
從窗子里探出,身懷六甲也不管不顧,抽一支自暴自棄的煙。
她卻像一個不諳世事的乖乖女,在偷學抽煙。
還有一場戲。Sir印象很深。
蕭紅決定放棄自己產下的第一個兒子。
在蕭紅的小說《棄兒》中是這么描述的:
手在搖動:“不要!不……不要……我不要呀!”她的聲音里母子之情就像一條不能折斷的鋼絲被她折斷了,她滿身在抖顫。?
Sir第一次看到這段描寫,腦海里全是阮玲玉的黑白電影,無聲地吶喊著:我要活!我要活!那種絕望。
但在湯唯的演繹里,卻感受不到這種撕心裂肺。
當護士把孩子推到她身邊,湯唯喊一聲“不要”,猛地坐起來,盯了嬰兒一會,扭過頭來。
不太勁,或者說,不深刻。
如果決心將孩子送人,怎忍心看向孩子;既然看了孩子一眼,又怎忍心扭過頭來。
而且,剛生下孩子的人,動作哪會這么矯健,臉上看不出一絲痛感。
在這前后的兩場戲,情緒也很割裂。
之前是孩子快要臨盆,蕭紅從樓上跳到船上;之后是蕭紅把孩子送走,和蕭軍來到東北。
一個即將失去孩子的人,一個已經失去孩子的人。
湯唯這笑得,似乎有點沒心沒肺。
說白了,湯唯的蕭紅身上,始終沒有掙扎過的痕跡。
即使打扮出一絲老舊土氣,那也是“一身琉璃白,透明著塵埃”。
始終無暇,不曾沾染。
也的確,湯唯說自己沒有經歷過苦難、動蕩、婚姻、生死,因此就沒有辦法真實地詮釋。
《黃金時代》的劇照師看著病床上的湯唯,說“你真是沒病過”。
盡管電影上映后好多人把她夸上了天,但湯唯自己清楚表現得不好,說導演許鞍華也難掩失望。
我始終覺得我投入得不夠,我現在在后悔,我為什么每一天按照蕭紅行為舉止去做……她不會這樣笑,她不會見人就笑,但是我會。有些時候我是強忍著,不讓自己笑,可能是做演員的職業習慣了,會笑,但是蕭紅不是那樣的。
有時候她(許鞍華)是失望的,我能看得很清楚,因為我同樣在失望,對自己的失望,對那場戲的表達的失望。
——摘自《大眾電影》
真聽真看真感受,本來沒錯,但有時畢竟有限。
過度依賴外部刺激進入角色,而缺少想象力和共情力去塑造角色。
這就給人一種感覺,她似乎是有理解的,但是很有限。
湯唯式表演方式——感受到哪,就表現到哪。
感受到的就手到擒來,感受不到,感受錯誤的,觀眾也就無福看到了。
3、局限的背后是錯位
必須要肯定的是,湯唯是能成為一名優秀演員的。
外形和氣質自然沒得說。
沒有一點要做明星的架子。
和許多流量女星不同,她至今沒有開微博,幾乎不上綜藝,出門穿便裝、坐地鐵、吃地攤。
她很認真地守住一個演員該有的神秘感。
對待電影和表演,她的態度也足夠虔誠。
放著一些輕松的片子不拍,不斷挑戰自己,不辭辛苦地支持新導演。
最新的《地球最后的夜晚》——
沒看懂這部電影的人說:湯唯太美了,全程全靠她提神。
喜歡電影風格的人說:除了畢贛,誰能把丑陋的、乏味的中國鄉鎮,拍得如此詩意而浪漫呢?但是湯唯為什么要出現在這里啊?
看。
不論喜歡與否,人人似乎都在傳達一個事實:湯唯不屬于這部電影,她在這里很違和。
她把因為電影乏味,要去夢周公的人喚醒,只為看一看美女湯唯的大紅唇和綠裙子。
又把沉迷導演詩意夢境的愛好者逐出美夢,因為她身上的高度文明感,一點都不襯這個山村。
湯唯,就像是班里的笨學生,底子好,態度端正,功課做得也足,卻吃力不討好,給不出一份意料之外的答卷。
這難道不像劉亦菲?
當然,像她們這樣的演員,還有很多。
70分-75分,合格是能合格。出神入化談不上。
只不過呢,因為其美的有特色,態度夠好,比起那些復制粘貼的、還要見天炫耀自己艷俗外表的套娃們,顯得是清流。
所以長期受大眾高估。
這高估成就了她,也限制了她。
因為大眾認知和自我能力的落差,湯唯身上,Sir常常看到一種錯位。
或者說,她至今沒有大突破的原因,就是錯位。
氣質和積累的錯位,努力和方法的錯位,追求和能力的錯位。
她的氣質適合有厚度的女性角色,但目前人生經歷和演技又支撐不起這種厚度。
她起點高,要求高,觀眾對她的期待也高,這樣的光環和壓力,有時會適得其反。
是時候,讓湯唯走下神壇了。
這不是一句嘲諷。
這是一句規勸。
不管是對喜歡她的人,還是對她自己。
無可否認,湯唯于目前國內女演員來說,絕對是有追求的異數,但,遠稱不上實力派。
清流可以,但時時刻刻清流就有問題了。
高級當然行,但做什么事都要高級就太裝了。
反映在行為上,就是湯唯的始終端著女神的架子。
她一直活得很緊繃。
電影里,念白緊得像朗誦,表情也動輒呆滯。
電影外,會因為人設糾結女神該吃什么菜。
于偶像,于流量明星,這當然沒問題,因為他們就是通過距離,通過裝飾制造崇拜的。
但于一個演員,如果你始終不肯暴露自己的缺陷,始終拒絕在生活的泥潭里打滾,那你的角色,就始終跟觀眾隔著一道屏障。
Sir記得李安說過這么一段話:
我覺得不管(對演員)怎么方法訓練,不出兩個原則,第一個是放松,第二個是專注。
放松才能專注。
如果你太想這些東西的時候,你力氣都花在自己身上,抗衡去了,你的力道發不出來,你的魅力發揮不出來。
我們很多對表演的要求和訓練,只是把你使得那個蠻勁放開,讓你的原力可以散發出來。
這段話,對湯唯再合適不過。
于今天的她來說,表演的專注當然不再話下,但專注之上的放松(乃至失控),卻始終緊繃而凝固。
什么是真正打到我們心里的好表演。
就像《武狀元蘇乞兒》周星馳被抄家之后,神來之筆地哼起小調。
就像《李米的猜想》,周迅用了數年追尋男朋友,卻發現結果不如早就放棄的絕望。
就像《甜蜜蜜》,張曼玉看到那個常常逗笑自己的人,死后翻過身還有一個米奇紋身,被最后一次逗笑時的哭笑不得。
這些表演好就好在,當時,他們與角色靈肉合一。
他們忘了自己叫周星馳,周迅,張曼玉。
他們就是蘇乞兒,李米,李翹。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