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天專注橙長計劃#我要挑戰的是個人知識體系學習。
計劃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為先繪制思維導圖,歸納出要收集的資料,模仿的榜樣和需要看的書、視頻等等。完成不評價只收集的內容大籮筐收納,用印象筆記軟件做好收集工作。
第二階段分析每個資料符合思維導圖的內容,整理成不同項目下的子集。同時根據榜樣的日常習慣列出輸出要求和日程表。進行第二次遺漏信息收集整理工作。
第三階段輸出為完整的資料,并列出可執行的計劃,發布至微博,開始100天打卡計劃。這三十天,每天分享專注成長的心得至新浪微博,關注自己成長和內心變化,同時分享給同頻率的小伙伴,讓大家監督。
第一天:確認知識體系搭建框架
分為一級目錄——工作、生活、學習
二級目錄——工作:教育戲劇,兒童劇,少兒心理,繪本,職場
生活:經典語錄,榜樣的力量
學習:時間管理,寫作,思維導圖
三級目錄——收集,整理,運用
關注/模仿:彭小六,蕭秋水
第二天:學習知識體系循環體系
第四天
印象筆記整理前,雖然參考網紅們標注好收集-整理-分享-運用,但文件夾太多,導致重點不明確,且打卡界面混亂。
整理后,上網搜了如何在印象筆記建立二級文件夾「之前一直想了解,太懶,感謝打卡計劃讓我拖延癥癥狀減輕」,這樣一眼就可以看見自己幾個主題且九月主要學習的主題,一目了然。方法為,按i鍵,輸入建立文件組,把相應文件夾用同樣方法歸納進組里就好。整理后是不是清爽多了。
第五天——又陷入知識體系的怪圈
又開始陷入知識體系整理的怪圈,收集一堆內容,挑選出有用的部分就到這里停止了。
此刻該思考:
1、這個知識體系是不是自己所需的?要不為什么沒有分享或使用?
2、是不是該把主題縮小為一個,一個月死磕一個知識點就好?
3、是不是這個知識體系管理方法不適用于自己,那是否有更好的方式?該去哪里尋找?
第六天
今天在改變自己公眾平臺看見一篇文章《不懂構建知識體系,你遲早被信息洪水淹死》,大家可以搜尋一下,換個角度理解了知識體系涵義。在知識體系搭建中,要分析個人能力,用長板斷舍離無效無用信息,提高效率。
第八天
昨天上班到22:30,回到家洗洗就睡了,沒有做知識體系內容的學習或梳理,所以不予以記錄。
今天早上坐公交上班時,發現用本冊記錄對知識的提取和思考,再備份到印象筆記,是我對知識體系整理和思考最好的方式。因為可以隨時隨地看見自己提取的關鍵知識點,以及需要延伸的知識點或者下一階段可以做的事。第二次再看提取出來的知識,又會有不一樣的感想,因為經歷的事情多了,如果真有去做,就會再延伸出其他知識或下一步。這樣才能不斷迭代更新自己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