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的空氣會污染我們的道德。
根據《心理科學》雜志發表的一項研究結果,暴露在空氣污染中,甚至想象暴露在空氣污染中,可能會導致不道德的行為。檔案和實驗研究的結合表明,暴露在空氣污染中,無論是身體上的還是精神上的,都與不道德的行為有關,比如犯罪和欺騙。實驗結果表明,這種關聯可能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焦慮的增加。
該研究的第一作者、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的行為科學家杰克遜?g?盧表示:“這項研究揭示,空氣污染可能有潛在的倫理成本,超出了它對健康和環境的眾所周知的影響。”“這很重要,因為空氣污染是一個嚴重的全球性問題,影響著數十億人——即使是在美國,仍有大約1.42億人居住在空氣污染嚴重的縣。”
先前的研究表明,暴露于空氣污染會提升個人的焦慮感。眾所周知,焦慮與一系列不道德的行為有關。Lu和他的同事猜測,污染最終可能會增加焦慮,從而增加犯罪活動和不道德行為。
在一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對9年期間收集的9360個美國城市的空氣污染和犯罪數據進行了調查。由美國環境保護署(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維護的空氣污染數據包括六種主要污染物,包括顆粒物、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和二氧化硫。由美國聯邦調查局(fbi)維持的犯罪數據包括7個主要類別的犯罪信息,包括謀殺、加重攻擊和搶劫。
研究人員發現,空氣污染程度越高的城市犯罪率也越高。即使在研究人員考慮到其他潛在因素,包括總人口、執法人員數量、年齡中位數、性別分布、種族分布、貧困率、失業率、城市中未觀察到的異質性(如城市地區、法律體系)和未觀察到的時變效應(例如宏觀經濟條件)時,這種聯系仍然存在。
為了在空氣污染和不道德行為的體驗之間建立直接的因果關系,研究者們還進行了一系列的實驗。因為他們不能隨機分配參與者的身體體驗不同程度的空氣污染,研究人員操縱了參與者想象的空氣污染。
在一項實驗中,256名參與者看到了一張照片,照片中要么是被污染的場景,要么是一個干凈的場景。他們想象著生活在那個地方,并思考著當他們四處走動,呼吸空氣時的感覺。
在一項與此無關的任務中,他們看到了一組提示詞(例如,酸痛、肩膀、汗),并且必須識別出另一個與每個提示詞相關的單詞(例如,cold);每個正確的答案都是0.50美元。由于被認為是電腦故障,如果參與者把鼠標懸停在回答框上,那么正確的答案就會出現,研究人員要求他們不要這樣做。參與者不知道的是,研究人員記錄了參與者看了多少次答案。
研究結果表明,那些認為生活在污染區域的參與者比那些想過生活在干凈區域的人更容易被騙。
在另外兩個實驗中,參與者看到了在北京相同地點拍攝的被污染或干凈的場景的照片,并記錄了在北京生活的情景。獨立編碼器根據參與者表達的焦慮程度對文章進行打分。
在與美國大學生進行的一項實驗中,研究人員測量了參與者在報告擲骰子結果時作弊的頻率;在另一項針對印度成年人的實驗中,他們測量了參與者使用不道德談判策略的意愿。
同樣,那些寫過生活在污染環境的參與者比那些寫關于生活在一個干凈的地方的人更不道德的行為;他們在寫作中也表達了更多的焦慮。正如研究人員假設的那樣,焦慮水平介導了想象暴露于空氣污染和不道德行為之間的聯系。
同時,檔案和實驗結果表明,暴露在空氣污染中,無論是身體上的還是精神上的,都是通過增加焦慮程度來與海侵行為聯系在一起的。
陸川和他的同事們注意到,除了焦慮之外,還有其他機制會導致空氣污染和不道德行為。他們也承認,想象空氣污染并不等同于實際的空氣污染。他們強調這些限制是進一步研究的途徑。
最終,研究揭示了一個人的環境影響他或她的行為的另一條途徑:
“我們的發現表明空氣污染不僅會腐蝕人們的健康,而且會污染他們的道德,”陸總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