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有馬與驢類,同宗同屬,皆四蹄長頸,自古為常見之畜力所用。然世人提及馬便會聯想到“草原”“沙場”“賽場”等充滿自由血性之地,與馬有關的成語大多是“龍馬精神”“一馬當先”“馬到成功”之類,可見馬在人心目中多為陽光正面的形象。
反觀驢兄,便沒那么幸運了。比喻極為有限的一點本領也用盡了謂之“黔驢技窮”;比喻把曾經為自己出過力的人一腳踢開謂之“卸磨殺驢”;就連形容干活偷懶的人也會謂之“懶驢上磨屎尿多”。不難看出,這驢子的形象都是和受欺負被嘲笑掛著鉤。
為什么長相差別不大的驢和馬名聲上會有如此大的差別呢?
你看那馬兒們,無論在廣闊天地還是在工作崗位上,都是四蹄翻飛,奔著目標勇往直前。假如偶爾騎手迷路,“老馬”還會“識途”。馬,因為他做事有效率(馬不停蹄),有自我鞭策的熱情(快馬加鞭),又能創造好的成績(汗馬之勞),而成為人們的伙伴、戰友、依靠。
你再看驢子們,整天沒少干活卻大都是在原地打轉(拉磨),偶爾出行也是被牽著走(拉車)。由于驢做事沒有目標,只是盲目地被驅趕著走(驢子拉磨——遮眼),再加上趕也不走(牽著不走打著倒退)的犟驢脾氣,又怎么會讓人喜歡呢?
學習之時,人亦有像馬與像驢者也。學習如馬一樣,明確自己努力的方向,不用催促主動前行,學習效率高,訓練成績好,這樣人即所謂的“千里馬”,反之則為被淘汰的驢。
你是千里馬么?路遙知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