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約在兩年前看的《擺渡人》,現續讀《擺渡人2:重返荒原》,在閱讀的過程中,不斷的回憶上一部的情節,但是依然很模糊。
也許,我之前可能差的是一個讀書筆記,類此。
之所以自己開始執行每看一本書寫一篇讀書筆記的計劃,也是希望自己耗費大量時間精讀的書,何不多用1個小時來鞏固呢。
多一點點思考,會讓自己對書的記憶程度不一樣,理解程度更是相差甚大。
和第一部一樣,本書圍繞“愛”來鋪開劇情。
死者迪倫(女一)和擺渡人崔斯坦(男一),無意中抓住了荒原的漏洞,打破了荒原的桎梏,穿越到人世,開啟了一段不可分割的生活。
擺渡人蘇珊娜(女二)暗戀崔斯坦,利用了死者杰克(男二)的靈魂,穿越到人世,只是為了和崔斯坦在一起,但事與愿違,蘇珊娜因此闖禍,被審判者重罰。
迪倫開始接受了從小拋棄她的父親詹姆斯。
詹姆斯和瓊(迪倫的母親),因為對迪倫的愛,從一開始極度排斥崔斯坦,到最后接受。
2
努力創新,突破現有規則,成為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迪倫和崔斯坦作為第一個打破了荒原的規則的CP,回到了現實生活,享受著現實生活。
而蘇珊娜和杰克作為緊隨其后的規則破壞者,得到的結果卻是被審判者打回荒原,走一段更加有死無生的荒野。
大大小小的社會,都會存在其自身的規則,也只有這樣,人人都遵守這些規則,才能維持著社會整體安穩的運行。
規則,要求我們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
但在規則之外,有一些模糊地帶,對未知的事物,規則也沒有對其進行要求。
第一個嘗試的人,就是最大的獲利者,或受害者。
需要勇氣,需要戰略性眼光。
更需要絕境的步步相逼,使得不得不踏出這一步。
很多“第一人”都是在這種環境下產生的,崔斯坦是,很大部分90年代下海的事業單位人員們也是。
先突破一項規則,其后很多人相繼突破,使之成為一件普遍的事情,而后開始建立秩序和相應的規則。
3
不同的家庭環境塑造不用的子女人格。
迪倫和杰克,家庭都不圓滿,成長過程中都缺少父親的陪伴。
16歲之前,迪倫的父親詹姆斯和母親瓊一直分居兩個城市,迪倫一直沒見過她的父親詹姆斯,她的個性很叛逆,但善良。
同樣,16歲的杰克生活在一個組合家庭,蠻橫施暴的繼父,唯唯諾諾的母親,杰克生活在這種環境下,形成了一種暴力傾向的性格。對身邊的人,但又恃強凌弱。見證過崔斯坦的能力之后,對崔斯坦很畏懼和服從。
父母,是子女最好的老師。
子女們,總是會在他們爸媽身上汲取一些經驗或教訓。
有些人汲取了善良,相信善良的力量。
有些人汲取了暴力,相信武力能夠解決一切。
有的人內心很光明,而有的人內心充滿陰郁。
這是我從迪倫和杰克身上看到的。
4
最后,對于這本書的評價,沒有所謂的好與壞,畢竟是一部翻譯成中文的小說。
而對于小說,故事情節安排的巧妙合理,能讓讀者看到高潮就是一部不錯的小說。
反正,我個人感覺還不錯,薦讀。
言至于此,以上是瓶子對《擺渡人2·重返荒原》一書的收獲,如果你有不同的想法,可在留言區交流。
我是瓶子,我在簡書立個flag,一年讀一百本書,寫一百篇讀書筆記。以下是讀書筆記系列文章:
No.8《如何高效閱讀》|我羨慕那些一天讀一本書的人,但我不會學習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