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現在是一名導游,算是半路出家吧,入行才五個月。每一天接觸的客人都不一樣,各種不一樣,地域,語言,性格,年齡,或許還有宗教……
而在每一次的行程結束之后,有一些人會和我多聊幾句。記得在一開始的時候,問的最多的是,你懂得真多,是學歷史的嗎?(我現在想來,我可以回答,我是古代歷史學研究生,哈哈哈)
但是,也有一些人會問我,你是還在讀書嗎?或者,你是學生嗎?
我該怎么來看待這樣的問題呢?
我想,是因為講解的內容和長相存在一些差距呢?還是因為我內在外在表露出來的生澀呢?
前者的意思是,我講的很棒,但是長的有些稚嫩。
后者的意思是,我講的不好,表現出來像一個剛入行的菜鳥一樣?;蛘?,我覺得是因為我的衣品不行。
俗話都已經講過了:人靠衣裝馬靠鞍。
要不然為什么人們還要化妝呢?
作為一名導游,有一點其實是很無奈的。要成為一名優秀的導游,在這個過程中,會有一些游客來陪伴。而在某些時候,他們可能因為緣分,而成為了試驗品。
不過,我并不是說去胡謅亂道。而是從生澀到“運用自如”。
今天第二次見到了方芳老師,這是她的藝名。我們從三點聊到五點,前一個小時是逛博物館,后一個小時是站在門口,原地聊天。
但其實逛博物館,她也一直在搗鼓手機,在忙工作。
而出來之后,在門口,她給了我一些過來人的建議,但其實我們都知道大家還不是特別的熟悉,但是都已經赤誠相待了。
她說,要么做比賽型的導游。要么做專線sales tour guide。要么……
機會一直都有,并且是很多。而我們都有非常多的可能性。
比如說,我來設想一下:小白每天下班回來,吃完飯就開始看書學習,看景區博物館的專題書刊和央視紀錄片。找個時間實地去踩線,更好的嘗試是聽其他人講一次。接著,在自己壯著膽子上一次。
其實,每一個新的place都是以這樣的方式開發出來的。
要相信:我們都有光明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