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新覺羅溥光
《師說觀人術》
人生,不外乎夢里夢外大喜大悲,夢外夢里大悲大喜又如何?
夢里,我們有相遇,也有傾訴,也有離別;
夢外,我們有相期,也有相愛,也有相祝。
夢里夢外,許多人,他還活著,我們卻早以忘記;
有的人去了,她們確永遠活在我們心中;
夢,日有所思,夜有所想!
夢碎,是常有的事,不必耿耿于懷;
夢圓,水中之月也是白忙乎一場,猴子都不在上那個當了;
夢,伴隨著我們,雞貓狗兔他們也有夢,所以,夢,就值當是托付吧!
夢,有夢想、希望、美好、幸福的意思。
古人相信,做夢總要有原因的,王符就曾說“夫奇異之夢,多有收而少無為者矣”認為做夢總有原因可尋。
做夢的原因已知的有心理和生理兩個方面的原因,但即使是在人類已知的這兩方面,人類依然無法解釋夢形成的機制原理。
夢境中所形成的事件及場景來自于 人們已有的認知以及記憶,這其中記憶所包含的內容有視覺、聽覺、觸覺、感覺。人們夢境中所出現的所有這些元素都是基于記憶基礎的。
中國是最早對夢進行研究的國家,早在弗洛伊德2000多年之前,我們就有一本關于夢的專著——《周公解夢》。
但《周公解夢》里對于夢的解釋并非是從科學的角度進行的。基于當時的社會科學技術條件,這本書對于夢的解釋具有相當大的歷史局限性。其中將夢賦予能夠解析人的未來禍福的能力,但是基于現今人類對于夢的認識逐漸科學,人們發現夢并不能預測人的未來禍福。這一觀點最早出于弗洛伊德的《夢的解析》一書。
人在做夢時生理表現為眼球快速運動以及伴有夢話等。被人們廣泛認同的是夢發生在人睡眠狀態的淺睡眠狀態。
夢,既真實,又虛幻,這屬于心理,還是想象,人們至今還不能解釋。
我時常能憶得起那夢,那夢里的場景場境,半夜醒來,寫幾筆字再躺下,那夢還繼續,連篇的夢,真想掐篇,人呀,太清醒了,不相信那夢,那夢就不再絮繞于心。
說到大喜大悲,人的一生 只有經歷大喜大悲 方能大徹大悟?我都滿身創傷了,還沒有大徹大悟咧!看來也是瞎說!我信的是———大悲無淚,大悟無言,大喜無聲之態。
大悲是無盡的慈悲,不是感情,所以不能用淚來形容,大悟就是開大智慧,這個智慧不是言語能表達的,大笑就是真正的高興,內心的喜悅又怎么是笑聲能表達的呢?
佛曰四大皆空,一切看透一切皆空,悲亦空,悟亦空,喜亦空,自然大悲無淚,大悟無言,大喜無聲。
說的是人到了一定境界,自然看透個中道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大悲之后不流淚,大徹大悟之后不說出口,大喜大悅之后不笑出聲,乃境界也,機緣既然到來,何必畫蛇添足,該是你的就是你的。
“佛”是一個理智、情感和能力都同時達到最圓滿境地的人格,換句話說:佛是大智、大悲(或謂全智、全悲)與大能的人。
佛不是萬能,佛不能賜我們以解脫,他只能教導我們,我們還是要憑自己的努力才得解脫。佛不能使我們上天堂,或判我們入地獄。
佛就是“覺者”,“一個覺悟的人”,佛是一個對宇宙人生的根本道理有透徹覺悟的人。
在佛法里,釋迦牟尼佛是萬萬千千,佛就是自然,而自然就是萬萬千千,包括花草樹木,人鬼禽獸,即便縱然是魔,只要放下屠刀,也可成佛。
而人若想成佛則需自然,萬萬不可急于求成,要心如止水,什么夢里夢外也就從容了。大起大落的人知道——大起時,所有人圍著你轉,大落時即使親戚避你不急,受盡各種冷眼和嘲笑,你會慢慢看清所有人的嘴臉。
同樣大落的人,時間久了所有人的行為會讓你心態變空,變平,看空一切。
大起大落的人,為了自己的追求,會放棄身邊的一切,沒有顧慮的前行,他們的心態會隨著自己的追求一樣大起大落,當他們事業穩定在一條線上時,無論起落,心態終會平靜。
雖然心態趨于平靜,但追求事業的精神不會降落,而是一往無前。
人只要經歷一些事了才不會被眼前的事難倒,不會被小恩小惠所迷惑,遇到任何事情要樂觀對待 保持一顆平常心。
所以,我喜歡具百折不撓這種氣質的人。
因為懦弱的人,始終是被人左右的、被人魚肉的、被人駕馭的!
夢里夢外,都看得開的人,宰相肚里都能撐個大船咧,古人可真能比喻。
大喜大悲,也就不在話下了!菜根譚就是一例,最大的苦都嘗過,一般的困苦也就過目煙云了!
天津說得更形象,螞蟻翻跟頭——小梯子。
你看,有這心態的人,活著不比濟公還瀟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