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地鐵站,看到一個少年在兜售故事。
我停在他面前,“請帶走它,這里將得到些許寬慰”他指著自己的心說道。
“什么樣的故事”我問到,他望了望身旁椅子上泡著茶的保溫杯,良久,開口道:
他夢見他坐在車上,靠著窗,望出去,盡管城中的夜晚金光璀璨,層次分明;他卻只看到一片迷離的炫彩,他疑惑著擦了下眼睛,一股溫熱覆上了手背,驚醒了他的所有感官,原來這不是夢,他要赴一場離別,一場負了時光的散場。
頓了許久,他徐徐開口說道,曾經他背上行囊,提著一腔孤勇遠赴他鄉想辟出一方立足之地,在和生活的廝殺中,他尚未開刃的刀讓他在面對修羅場時倉促而慌張。于是乎,他開始困惑,認真,懈怠,努力...狀態交替前行,過足了混吃等死,不日勤奮的年華,守望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沾沾自喜。
世事忽明忽暗,慣滿了他的所有壞毛病,就丟下一丁兒火星,將他久未修葺的故鄉焚得支離破碎,黑白罄宇。
“我好像沒抓住未來,還弄丟了過往,我好懷念故鄉里親人做的糯米糕。
他們知道我吃多甜。
他們會在上面多撒一些芝麻。
他們... ...喜歡什么?
我想不起來了...我記得過么?”
少年有點竭斯底里。
從最開始的躊躇滿志到只剩下零星勇氣,麻痹了感官,滿滿當當的是一臉冷漠,把親情,友情降了級,偶爾拾起長久忽略。
他說,如果世上尚有神明,就不該有這么多絕望。怎么不給他一個醒悟的機會?
我怔住了,多少人何嘗不是將最親密的關系敷衍得像角落里放置已久的手縫毛衣,偶然瞥見,就去摸摸,像是安慰失寵的孩子,獨自面對生活后被擊敗得潰不成軍,瑟瑟發抖時才會再找出來緊緊摟住,包裹傷痕。
在此之前,落了多厚的灰都從未察覺和想去撣掉。
我給他看了早前在便簽po的一張清單,其實也就是兩個問題。
親人知道你喜歡吃什么,討厭吃什么,也時常惦念著你回家了沒,那你呢?已年至弱冠,心里稍掰一下,記得親人喜歡吃什么,討厭吃什么,生日幾月幾號么?
朋友在你心灰意冷,面對你一副剛從苦情劇高潮里拎出來的樣子還得想方設法討你些許歡心,更怕一個不注意,踩了雷池,讓你更加炸毛。那你呢?對她可有一點點掛心,還是忘乎所以,毫無問津,知不知道他的世界是明是暗?
所以啊,情感都不是一蹴而就,溫存了越多情愫,另一方突然消失時,告訴你這個人你永遠見不到了,平衡就傾斜顛覆在你身上,你想扒掉的,不過是愧疚,敷衍和麻木。
談什么醒悟,暖和暖和麻木的心,去救贖以后的你,生活甩出來的下一件事情,會是驚喜還是驚嚇,不得而知。你懷揣得這份虧欠感再無處安置,惴惴不安的是由來已久的空白,你給予對方的寥寥可數,且如風清淡。
事情都有很多解讀的方式,一觸而發默認極端,也可以再選擇最善意的。別再以為時光很長,這趟單行列車每一站總有人下車,不是你堵在門口擺出各種姿勢就可以阻止的,你能做的,就是在這段過程,沒有忽略任何人,彼此都感受到了溫暖。到了下一站的節點,就好好說再見。
他頓了頓,說道,我還有以后長久報恩的夙愿。
我思忖,我們都習慣束縛自己,其實當下最尤為珍貴,以后,你豪車闊房隨便送,每個節日禮物都沒落下也都ok,現在的年紀,一通電話就會讓人感到暖心不已,他們要的也簡單不過是如此。
每個年紀能力都有所對應,不去輕視任何自以為微弱的付出,也別把情感拖到以后對弈,正解是每一季春夏秋冬里都該有情愫的往來。
執著不過是想彌補以前的忽略,已經絕斷的事實就別再叨念將來。一直把事情歸咎于到以后,就會習慣繞過它,疊到無力背負,轟然倒塌時,就碎了一地的悲愴。
我買下了故事,付了一份后知后覺的賬給他。
旁際的茶水漸漸泛黃,近乎淺綠色,在這深秋,它應該涼了,我相信那位少年會再將它焐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