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好好思考一下,你有沒有一個寫文章時可供征引闡發(fā)的資源庫?如果有,是哪一方面,已經(jīng)讀過了哪些書籍,有什么樣的閱讀基礎(chǔ)?如果沒有,就再思考一下,規(guī)劃一下,哪些方面有潛力成為資源庫的?
從初中開始,一直在進(jìn)行著文學(xué)方面的閱讀,堅持到現(xiàn)在,有著十幾年的閱讀史。其中我比較喜歡的是古典名著以及詩詞。四大名著都看過不下三遍,曾經(jīng)專門背過李白集和蘇軾集。大學(xué)以后,逐漸喜歡閱讀成長認(rèn)知類還有歷史類的相關(guān)書籍,小說作品則開始偏向于懸疑和科幻。但是這些閱讀的積累,一直沒有與寫文章掛上鉤。
規(guī)劃自身的資料庫,我可能需要重讀、精讀讀過的書籍。我想從《世說新語》開始,這是近幾年我最喜歡的書,還在大學(xué)選修過相關(guān)課程。唐。宋詩詞也希望能夠慢慢撿起,成為自己的資源庫。
- 仿寫汪增祺《八千歲》中的一段話,表達(dá)自己的某一種濃烈的情感。
「前頭」沒有什么事的時候,他就到后面看看。進(jìn)了隔開前后的屏門,一邊是拴騾子的牲口槽,一邊是一副巨大的石碾子。碾坊沒有窗戶,光線很暗,他歡喜這種暗暗的光。一近牲口槽,就聞到一股騾子糞的味道,他喜歡這種味道。他喜歡看碾米師傅把大黑子或二黑子牽出來。騾子上碾之前照例要撒一泡很長的尿,他喜歡看它撒尿。騾子上了套,石碾子就呼呼地轉(zhuǎn)起來,他喜歡看碾子轉(zhuǎn),喜歡這種不緊不慢的呼呼的聲音。 ——汪曾祺《八千歲》
仿寫
沒有什么事的時候,我就愛坐在宿舍的窗子旁邊。窗臺上,一側(cè)放著四層的楓木色書柜,一側(cè)放著海藍(lán)色布料的收納盒。窗戶前掛著拉好的窗簾,料子很薄,陽光就從上面滲進(jìn)房間,我喜歡這樣淡淡柔軟的陽光。把目光放在書柜上,上整齊的擺滿了一本本書。下面三層的書,書脊都是白色或像舊書一樣淺淺的泛黃。而最上面一層,則是五顏六色,好不精彩。我喜歡下面的簡單素雅,也喜歡最上面的豐富多彩。收納盒里的書就雜亂無章了許多,不說書脊的顏色,無論精簡、新舊、塊頭大小,都是任性的堆著。灰色大塊頭的莎士比亞躺在最下面,上面壓著白色單薄的博爾赫斯,邊上還立著好幾個紅魯迅和藍(lán)阿西莫夫。最上頭那本《世說新語箋疏》,被雨水泡過,曬干后變得僵硬了,書頁摸上去,就好像樹皮一樣。整本書就那么張著,好像伸著懶腰,用手壓一下,「吱吱」作響。我很喜歡這本書的觸感,和它僵硬的聲音。我喜歡坐在窗邊,看著這些。我喜歡擁有這一堆書,哪怕大部分還沒看,也很歡喜。
修改1
思路:修改詳略。
沒有什么事的時候,我就愛坐在宿舍的窗子旁。窗臺上,一側(cè)放著四層的楓木色書柜,一側(cè)放著海藍(lán)色布料的收納盒。窗戶前拉好的窗簾,料子很薄,陽光就從上面滲進(jìn)房間,我喜歡這樣淡淡柔軟的陽光。側(cè)身看著書柜,上面整齊的擺滿了一本本書。大部分書脊是淡白色的,偶有幾本明艷動人,點綴其中。我喜歡書的簡單素雅,也喜歡它的豐富多彩。看完一本,就扔進(jìn)收納盒里,所以收納盒的書,都是東倒西歪,任性的堆著。我喜歡這種任性。最上頭那本,被雨水泡過,曬干后摸上去,就好像樹皮一樣。整本書就那么張著,好像伸著懶腰,用手壓一下,「吱吱」作響。我很喜歡這本書的觸感,和它僵硬的聲音。我喜歡坐在窗邊,看著這些。我喜歡擁有這一堆書,哪怕大部分還沒看,也很歡喜。
感想
例文中,除了重復(fù)、多感觀的運(yùn)用,作者喜歡的事物,似乎也特意選擇過。「暗暗的光」、「騾子糞味」、「撒尿」,好像都是愛屋及烏的「烏」,所以顯得情感更加強(qiáng)烈吧。再加上好幾個事物本身就「重口味」,情感也變濃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