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什么?正是相對的,反、負才是絕對的?
正知、正念、正行是克己守正的“正能量”。
活在如今,我們總是被灌輸著許許多多的雞湯和正能量,但是哪些雞湯才是真正能被你的腸胃消化吸收,哪些能量才是能為你所用?
正知,正確的認知;正念,正確的觀念和念想;正行,高尚的德行和品行。何為正確何為高尚,怕是在這篇文章也不能見分曉。
從小至今,正確的數學答案,正確的投籃姿勢,良好的道德,良好的素質....周邊似乎都存在著一個評判的標準,讓你時刻校驗著自己的認知,想法和行動,有時更為嚴重的是,連呼吸都可能會犯下污染空氣的罪惡。
如果說正確就是讓人感到開心愉悅,那么為什么會存在犯罪分子,而且還有懲罰他們;如果說高尚就是寧愿自己窮得叮當響,也要捐出最后一分錢給哪些比你還需要的人,那么只會落個“xx”的名號吧。
曾記得:人就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離開了社會,人就什么也不是。同理,如果正確離開了社會,高尚也離開了,那么認知,觀念,行動將會變成跟動物一樣的生理行為。
因此,討論正確和高尚,就必須結合當下社會情況而言。
正確,是一個比高尚更標準化的標準。它可以小到一道數學計算,也可以大到國家規劃。舉個例子,如果說某某國家制定的政策不符合其國情和世界趨勢,那么它就是錯誤的。那么正確的標準就是,必須符合國情和世界趨勢。所以在這里想提的一點是,正確只是相對的,你的正確又是以什么為參考?
高尚,比正確更虛幻的標準。救人是高尚的,但被訛算什么?好心對待保姆,但你一把火燒了我家算啥?看樣子高尚的付出回報比并沒有正確來的那么直觀明顯。不過這樣子的話就更好將其進行分類。正確是物質的正確,高尚是精神的高尚。那么就可得,高尚是從人內心的觀念出發,由觀念到品德到行為,由人的主觀感受到他人的評價,高尚是為了內心的自我良好感受和他人中肯的評價而設立的一個標準呀。如果拋棄了他人評價,那就是為所欲為了;但如果不顧自我想法的話,這...沒法接。
總結一下就是,除了客觀的事物,一切由心而生,由人而造的物資或現象都是相對的。我們除了兢兢業業地做好自己的分內事,也要時刻反思著分內事是否正確或高尚,哦不,什么是分內事?
總之就是,看事物最好從正反兩面去看待,說不定看著看著就難受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