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日我都是在晚上更文,因為總感覺白天的時間全都放在了工作上,只有晚上才有自己的閑暇時間來寫更文!
其實不然,即便是全日制式的坐班,也并沒有那么多繁重的工作任務,忙里偷閑總還是可以抽出時間來寫更文的!
今天突然興起,在百度搜索了一個關鍵詞——“拖延癥”,這里再幫大家普及一下:
拖延癥是指自我調節失敗,在能夠預料后果有害的情況下,仍然把計劃要做的事情往后推遲的一種行為。拖延是一種普遍存在的現象,一項調查顯示大約75%的大學生認為自己有時拖延,50%認為自己一直拖延。嚴重的拖延癥會對個體的身心健康帶來消極影響,如出現強烈的自責情緒、負罪感,不斷的自我否定、貶低,并伴有焦慮癥、抑郁癥等心理疾病,一旦出現這種狀態,需要引起重視。
我相信現在的絕大部分人們,或多或少都伴隨著各種拖延癥的困擾,有些自知卻不能自控的,還有些不自知也不自控的!
就比如說我自己,心里其實很明白自己有很嚴重的拖延癥,總以為拖延癥就只是字面上的意思,做事情拖拖拉拉而已,不到最后關頭不把時間當回事。
孰不知,真正所謂的拖延癥,是一種很嚴重的心理疾病,它的潛伏和存在會很大程度影響我們自身的健康狀況以及生活質量。
拖延癥形成的具體原因尚不清楚,一種觀點認為,拖延是由一種或數種相對穩定的人格特征造成的,個體在各種不同的環境和條件下都可能拖延;另一種觀點認為,拖延多是由環境決定的不穩定因素造成。
下面我們就來總結幾個拖延癥形成的重點因素:
環境因素:拖延者的拖延行為與完成任務所受的時間壓力和來自外界的娛樂方面的誘惑有關。拖延者往往難以抵制外界的誘惑尤其是娛樂方面的誘惑,從而導致了拖延行為。
任務特征:(1)任務難度: 任務的難易程度會影響個體拖延行為的發生,任務越復雜,人們越容易拖延,當個體認為某項任務超出自己的能力時,由于缺乏對成功的控制感,通常會采用拖延的方式推遲或逃避執行該項任務。(2)獎懲時限:任務的獎懲時限也影響任務的完成。如果任獎賞及時,會減少任務完成時間的拖延。(3)任務的厭惡程度:對于可能帶來令人乏味、產生挫敗感和怨恨的任務,人們會首先選擇回避,如果不能回避,就會盡可能地推遲面對。
個體差異:(1)非理性的觀念 :如果個體認為回避失敗動機高于追求成功動機時,個體將傾向于以拖延的方式逃避可能的失敗。(2)低自我效能感和自尊 :從心理層面分析,部分人對工作能力不自信是導致拖延行為的一個重要原因。工作上曾遭遇過重大挫敗,對自己不夠自信的人,容易產生逃避心理,不斷地推遲完成任務。(3)自我設阻 :拖延者從事某任務時,經常會因為某些外界刺激因素推遲開始任務的時間;在執行任務的過程中,也更容易出現中斷該任務去進行其他活動的情況,并且不斷地推遲任務的繼續。(4)焦慮 :在遠離期限時,拖延可以讓個體焦慮減少,但隨著任務期限的臨近,拖延者會體驗到更多的焦慮。(5)沖動 :沖動有時可以激勵人們追求一些東西,但是過分活躍可能導致做決定太快、注意范圍縮小的情況,這些將導致個體拖延行為。由于沖動讓人更多關注即時激勵,而忽略長期責任,因而沖動的人們更可能拖延。(6)完美主義 :完美主義傾向與拖延之間存在正相關。完美主義可分為積極完美主義和消極完美主義,積極完美主義者會積極尋找方法完成學習任務以達到理想的成績,而消極完美主義者則更多采用拖延來逃避失敗。
其實我很早就意識到自己的這個拖延癥的毛病了,也看過一些關于克服拖延癥的書籍,但是好像也并沒有什么卵用。日積月累,長此以往下來,拖延癥已經成為融合在我血液里的一種生活習慣,根深蒂固,完全無法逆轉。
而且仔細研究發現,不光是我自己有這個毛病,我的老公似乎也有這毛病,他是否自知,我就不清楚了!我是很正面的知道自己的這個毛病很不好!我是特別想糾正自己,可偏偏我又難以控制我老公對我的影響!
數學公式里不是講過嗎,負負可以得正!我們兩個負面情緒的人生活在一起,怎么就碰撞不出一點兒正面能量的火花呢!我是真的很難理解!所以有的時候我總是巴不得,他經常出差不要回來,讓我和他都可以有一些自己的私人空間來反思自己身上一些不好的問題,并加以糾正。
正所謂,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我覺得從我和我老公的身上完全應證了一個點:拖延癥是會傳染并且延續和傳承的。也許在不久的將來,我們倆就會培養出一個天生患有拖延癥的奇葩小盆友!試想這一家子拖延癥,得把日子過成什么鳥樣,哈哈哈!
那么玩笑歸玩笑,拖延癥的問題,可大可小,其造成的后果和影響也是不容我們忽視的喲!希望各位小主們,一定要多多重視起來。
下面還是再和大家科普一下,應對拖延癥的幾個有效措施吧,希望可以有所幫助。
1.改變認識:拖延與一些認知心理呈負相關,可以通過一些方法來改變這些不正確的認知,如運用積極暗示、增加成功體驗和放大優點等方法獲取自信;改變完美主義,幫助拖延者分析完成任務帶來的益處。
2. 積極情緒和調節動機:可以通過適當休息,轉移注意力,適當地放松娛樂等來轉換心情,獲得暫時的積極情緒,不能逃避現實,忽視長遠利益和問題的根本解決。在動機方面,任務性質中的任務厭惡影響拖延,所以需要將厭惡的任務轉換為喜歡的任務或附加一些獎勵。
3. 增強自我效能感:增強自我效能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預防拖延的發生。鼓勵個體在任務完成過程中對自己進行自我管理,積極監控自己的行為并評估干預期。
4. 發揮群體的作用:群體氛圍可以為成員提供一種特殊的情境,充滿理解、關愛、信任,這種環境的變化必將引起個體行為的改變。
縱然有了正確的方式方法,還需要了解怎么真正的去行動起來,去做,去改變,去計劃……
這些完全還得靠個人的毅力與堅持,學習只不過是思想和精神方面的輔助,我們還必須通過主觀認識來支配身體力行,才會獲得更多更大的收益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