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群體是產品經理行業的第1個概念。其原意指的是每個互聯網產品都是為特定的目標群體服務的,特別是產品初期的時候一定會有一個精準瞄準用戶的時期。
就如嗶哩嗶哩這個平臺,它是以視頻的彈幕起家的,當時出現這種屏幕上有吐槽文字的軟件時,有的人及其討厭,覺得看視頻就看視頻嘛,干嘛要有一大堆別人的吐槽,二有的人則是很喜歡,尤其是在二次元的世界,很受歡迎。
而嗶哩嗶哩也將用戶定位到了喜歡二次元的人那里,因此聚集了自己的用戶群體,后來慢慢的延伸出了其他的功能。
— 1 —
嗶哩嗶哩敢于被人討厭,因此,它獲得了自己的用戶群體,那么放到生活中,我們是否敢于被討厭呢?
先從自己的角度來想,大多數人其實挺喜歡有自己的主見,并且敢愛敢恨的人的,但是當到自己時,我們往往會想,那個人我那樣暴露自己的想法,會不會被討厭呀?我那樣愛恨分明會不會沒朋友啊?
其實只要我們不偏激,這些行為不但不會使我們沒朋友,還會因為我們表達了自己的觀點后找到真正的朋友,因為其實我們再怎么討厭和別人一模一樣,我們都是喜歡找和自己相似的人做朋友的。
— 2 —
李嘉誠發現一個事情是百分之八十的人在做的他就不做了,因為財富只掌握在百分之二十的人手里。
那當我們的一個創意被付諸行動時有百分之八十的人反對我們是否還會做呢?
同樣需要找準目標用戶,我如果沒有人支持是大多數時候是很難堅持的,往往我的狀態是一開始不顧別人的反對,但聽的反對聲多了,我也就開始放棄了。
然而當再回頭看那些反對的人時,她們往往對我做的事一無所知,只是本能的反對不了解的東西罷了,到最后徒留我的后悔。
所以要做一件事時,我更應該去找了解這方面的人詢問是否可行,也就是確定用戶群體,我們才能夠承受無知反對和鑒別別人的意見是否可取。
— 3 —
要和一個人合作也是如此,找準用戶群體,聚焦于一點的原理同樣適用,我們可以聚焦于這個人需要什么然后考慮好我們能不能給,能給多少。甚至有時候我們還要去了解這個人喜好是什么。
在談合作的過程中說出即將給他帶來的好處,期間順便攀談兩句他的喜好,既可以談成合作,又可以拉近關系。
我們看,無論是交朋友,做事情詢問意見,還是和人合作,我們只有找對了人,確定了自己要交怎樣的朋友,要獲得哪方面的建議,合作方需要什么,我們需要怎樣的合作方。我們才能有所收獲,如果一味的亂撞,只會為自己添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