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微信公眾號「陪兒子學語文」給你更多精彩
這兩天,被一篇爆文嚇到了。媒體報道了一篇《為考知名幼兒園連報5個培優班2歲半男童成片掉頭發》。
說是跟著父母在上海生活的2歲半男童東東成片掉頭發,回武漢探親時,帶到醫院檢查被診斷為斑禿。醫生追問發現,導致孩子掉頭發的禍首,竟是報考知名幼兒園的壓力太大、連報了5個培優班所致。
一時間,微博、各大網絡媒體都紛紛上陣,發文跟帖評論,和過雙11一樣熱鬧。網友們不是在心疼孩子指責孩子的家長,就是各種感嘆,還有教師出來指責早教無益有害,健康比聰明“絕頂”更重要。
真的是家長太荒唐了,到了不管孩子死活的地步了?
先別下這樣的結論,報班真的是導致斑禿的罪魁禍首嗎?
先來看看這篇報道,皮膚科醫生是怎么診斷病情的。她判斷斑禿的病因,是根據孩子的家長口述“今年暑假報了英語、數學、鋼琴、畫畫、主持人5個培優班”,于是得出的結論“培優班的學習壓力和媽媽無形中傳遞給孩子精神壓力,正是導致東東掉頭發的主要原因”。
因為在這位醫生看來,“斑禿是一種跟自身免疫相關的疾病,壓力過大、精神負擔過重都可能導致機體免疫力下降誘發該病。”
另外,補充一點,報道說,這位醫生“直呼不可思議,說科里從來沒有接診過這么小的斑禿孩子。”這說明什么?說明這位醫生之前沒有診治過2歲半孩子的相關經驗。
而實際上,導致大片掉頭發,成為斑禿的病因,至少有五種:一是遺傳;二自身免疫引發;三是血虛營養不良引起;四是缺乏維生素B或者蛋白質以及其他微量元素導致;五是“壓力過大,悲傷,情緒不安等都可能會導致斑禿的發生”。
不管哪種因素造成的,還是多種因素疊加導致的,首先需要了解孩子的癥狀。報道說“東東跟著父母在上海生活,近2個月媽媽看到兒子的枕頭上總是有很多頭發。不會是伢缺鈣吧?一連觀察了幾晚,她發現東東晚上睡覺經常是滿頭大汗,半夜頻頻驚醒,更是肯定了自己的判斷,連忙買回補鈣劑。沒想到半個月來東東開始成片成片的掉頭發,頭頂很快出現四五個硬幣大小的禿點。”
“晚上睡覺經常是滿頭大汗”,符合腎陰虛的癥狀中的“燥熱、盜汗、虛汗等”,同時,腎虛會導致人的免疫能力的降低。
而“半夜頻頻驚醒”,符合血虛包括貧血等癥, 常見失眠多夢等,血虛無法安神。家長以為孩子在長身體,買補鈣劑也沒有錯,但沒有針對腎虛和血虛的癥狀。
“腎主發”,作為醫生,脫發與腎有關,這也是醫學常識。
為什么這位醫生沒有綜合判斷,直接把斑禿歸咎于“培優班的學習壓力和媽媽無形中傳遞給孩子精神壓力,正是導致東東掉頭發的主要原因。”
我們不否認培優班的學習會產生壓力,但是這五個班,其中的鋼琴、畫畫、主持人這3個基本上是玩的,有壓力在英語和數學,但對2歲半的孩子來說,英語最多也是場景式的對話,數學是用物體圖形來認識10以內的數字,也基本上是屬于玩的性質,真正需要背的東西不會多。
這種情況下能給孩子造成多大的壓力?再說了,2歲半的小孩,對壓力會有多大的感受,從認知上來說,幾乎是無感的,學就是玩,玩就是學,沒有明顯的界限,學過就忘,玩過就算。
如果硬要說是因為報興趣班引起的,那該有多大的壓力,要多么情緒不安,而且要在長時間下,才會發生這種疾病。如果孩子真的壓力很大,情緒很不好,難道孩子的家長觀察不到,不關心,不解決嗎?又不是后爸后媽。顯然不是這個問題。
那么只有一種情況,是醫生沒有綜合考慮,學醫不精,輕易下診斷結論。
而作為寫這篇報道的媒體記者們,對醫生的話,沒有客觀理性的加以科學求證,就輕易把斑禿歸咎于報班,是不應該的。
在說了,平時學前教育的培訓報班的現象還少嗎?哪個孩子不報幾個班的,從周一到周日全排滿的多的是。這明明是一種社會現象,卻把責任簡單地全推給了家長,讓家長成為讀者和廣大網友的靶子。
作為一個有職業操守和良知的記者,不應該對現實中不僅費用高昂而且過渡消費的學前教育早期教育視而不見。
應該追問上海幼兒園為什么要通過考試來錄取入園?
這些培優班和幼兒園有沒有利益輸送關系?
對當前家長不堪重負,不利孩子身心健康的學前教育現象,要提出更多的深層次思考,比如教育主管部門如何監管學前教育?
如何引導家長擺正培養子女的科學方法和正確的心態?
教育制度什么時候從九年義務教育向學前教育覆蓋?等等。
而不是輕率地把責任扔給了比誰都疼愛自己孩子的家長。
家長才是最大的無辜的受害者。要站在他們的立場來看問題,找原因,提建議。
【本文為本號作者陳洪標原創作品,拒絕任何轉載,違者必究。】
關注「陪兒子學語文」給你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