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威市務德鎮現代農業(種植業)發展思路

? ? ? ? ? ? ? ? ? ? ? ? ? ? ? ? ? ? ? 宣威市務德鎮現代農業(種植業)發展思路

? ? ? ? ? 指導思想

? ? 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中央、省、市農村工作會議精神,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牢牢把握“生態立鎮、農業穩鎮、產業強鎮、商旅活鎮”的目標定位,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不斷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新舊動能轉換,統籌推進農村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加快推進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

? ? ? ?發展目標

? ? 重點打造務德、拖克、茨嘎3個特色生態農業小鎮,牛欄江三村、茨嘎梁子、務德-宏愛-新店壩子、拖克壩子、岔路梁子5個鄉村振興示范片區,牛欄江畔、源興河谷、務德海壩、拖克壩區4個田園綜合體,牛欄勝景1個綜合性生態觀光體驗區,18個美麗鄉村建設示范村(社區),創建務德現代農業循環經濟科技示范園1處、牛欄江河谷、拖克片區省級標準示范園2處、茨嘎片區、岔路梁子、嘎姑小街市級循環農業示范園3處。

? ? ? 發展思路及十四五種植業發展規劃

? 一、大力發展特色優勢農業。

? ?以“穩糧、強經、興畜、上林果、開發旅游”為方針,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著力調整優化農業產業布局,構建多元化特色農業格局,在鞏固提升玉米、馬鈴薯、烤煙、生豬等傳統優勢產業的同時,不斷增強特色農業產業優勢步伐。

? ?1.穩定糧食生產,確保主糧產量穩中有升。把玉米常年種植面積調整為50000畝,并優化品種結構模式,重點推廣飼用玉米品種,實現種植業養殖業互通互惠,通過推廣綠色高效科技增產措施增加單產使糧食產量保持穩定;大力實施馬鈴薯(紅薯)主糧化戰略,以云淀淀粉有限公司為依托,適當擴大薯類播種面積,充分發揮務德立體氣候明顯優勢,力爭發展面積達35000畝。

? ?2.培強做大烤煙、辣椒、紅薯、蘋果等特色經濟作物產業。烤煙一直是務德鎮的主要經濟作物,在當前及今后很長時間段仍是農民經濟收入的主要來源之一,需繼續做大做優,種植面積穩定在20000畝,產值力爭1億元;以坤太干椒為主的辣椒產業近年異軍突起,不斷發展壯大,優勢凸顯,2018年被農業部命名為全國第八批“一村一品示范鎮”,應以此為契機培植為特色優勢主導產業做大做強,2022年發展到30000畝,力爭把務德鎮打造成全國知名的辣椒之鄉。紅薯產業在我鎮具有較大發展潛力,還有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云淀淀粉有限公司可作為全產業鏈支撐,可作為后續新型主導產業打造,應作為重點產業開發;務德鎮得天獨厚的土壤、氣候、生態、水熱資源適宜葡萄、蘋果等優質水果產業種植,在牛欄江低熱河谷區開發種植陽光玫瑰葡萄產業,在茨嘎梁子、岔路梁子、務德拖克壩子大力發展蘋果產業,力爭早日形成規模,打造出品牌。

? ?3.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務德鎮擁有52萬畝林地,森林覆蓋率高達78.2%,山清水秀林碧,屬于省級生態示范鎮,牢固樹立生態立鎮戰略,打生態牌、吃生態飯、發生態財,緊緊圍繞“十里河提、百里走廊、千畝果園、萬畝松濤”的發展主線,立足本地資源優勢狠抓產業發展,走鄉土化、差異化、規范化之路。按照以農造景,以景帶旅,以旅興農,以農促旅的思維理念,以自然和諧、樸實整潔為基調,以彰顯農業在觀光品嘗、康養體驗、娛樂購物這一旅游內涵為主線,充分利用農業園區,林果、中藥材、土雞等特色農產品種養基地,合理開發林下生態種養、野生食用菌采摘等優質資源和空心村落、荒山、荒坡、荒灘等閑置資源,注入新奇特品種栽培、園藝景觀、科普展示、農事互動、農產品展銷、休閑娛樂、節慶活動、地域文化、民俗風情等元素,打造田園美麗、文化厚重、風景獨秀的農業主題觀光園、康養生態園、田園綜合體、最美鄉村旅游景觀風景線,使農業園區變景區,田園變公園,產品變禮品,農房變客房,讓游客能親身感受到大自然的活力和純天然的滋養。著力打造生態之鄉、現代農業、新農村建設、農旅深度融合發展和深化改革的示范,讓務德鎮的群眾生活更加富裕,生態環境更加美好,社會發展更加均衡。

? ?4.加快農業農村產業融合。以增加農民收入為主要目標,大力培育“新六產”,實施農產品加工業提升行動,加快推進馬鈴薯(紅薯)淀粉、辣椒、核桃板栗、葡萄蘋果等果蔬深加工和副產品開發,推廣“生產基地+加工企業+商超銷售”產銷模式,提高農產品附加值,促進產業鏈延伸、價值鏈提升,到2025年農產品加工轉化率達到35%以上。利用“互聯網+”“旅游+”“生態+”等模式,加快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實施田園綜合體培育工程,牛欄江畔、茨嘎梁子、務德海壩、源興河谷、拖克壩子等沿線各村,依托農林、山水等資源優勢,立足一村一品,進行農業、民宿、餐飲等配套開發,打造集休閑觀光體驗、鄉村旅游等功能于一體的田園綜合體。積極推進鎮村電子商務服務體系建設,發展紅薯、蘋果、辣椒、葡萄、雪蓮果等一批優質農產品電商經營業戶,實現鎮級電子商務站點全覆蓋、中心村覆蓋率70%以上。

? ?5.實施質量興農戰略。堅持農業提質導向,推行農產品、畜禽養殖標準化生產,強化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加強食藥監管,每月對全鎮食品藥品領域進行1次巡查,切實保障群眾“舌尖上的安全”。推行農產品、畜禽養殖標準化生產,2025年標準化生產比重均達到85%以上,畜禽養殖廢棄物綜合利用率達到81%以上。圍繞提高農產品質量,大力實施農產品品牌提升工程,提升辣椒、核桃、板栗、馬鈴薯淀粉等傳統品牌檔次,新培育蘋果、花椒、土雞等一批優質農產品品牌,加大“三品一標”產品認證力度,到2022年,全鎮“三品一標”農產品認證達到5件以上。大力發展現代高效林業,加強植物病蟲害、動物疫病防控體系建設。

? ?二、推動農業綠色發展。

? ?1.加強永久基本農田特殊保護,圍繞“兩區”規劃推進農村土地整治、高標準農田及水利設施建設,穩步提升耕地質量,提高抗旱防洪能力,建設一批高效節水灌溉工程。根據區位、水源、海拔高度不同把全鎮劃定為三種類型建設:第一類高效節水灌溉農業示范區包括牛欄江三村低熱河槽項目區,岔路-嘎姑源興河低熱河谷項目區,新店壩子項目區,務德-宏愛海壩項目區,拖克-慶發-發圖壩子項目區。第二類旱作農業示范區包括茨嘎梁子三村項目區,岔路梁子岔路-火姑項目區,租嘎梁子項目區。第三類山地農業開發示范區包括全鎮所有介于梁子與壩子之間的山區、半山區。到2022年高標準農田面積10萬畝,高效節水灌溉面積達到3.5萬畝。大力推廣種植+養殖循環農業發展模式,實施有機肥替代化肥示范工程,推廣秸稈生物反應堆、商品有機肥等技術模式,發展節水農業和水肥一體化,實施化肥農藥減量增效行動。加快推進“改土”,推廣精準施肥和綠色防控技術,實現化肥、農藥使用量“零增長”。積極推進農村規?;笮驼託夤こ探ㄔO,解決畜禽養殖場區糞污處理和資源化利用問題。

? ?2.發展壯大新型經營主體。

大力發展多元化、多類型的合作社,根據不同村、組的基礎條件,建立農村集體經濟合作社、土地股份合作社和農村勞動力合作社,全鎮17個村委會均組建村社合一集體經濟合作社,每個合作社規模流轉土地山林不低于200畝作為示范基地,打造村集體經濟發展壯大的平臺支撐。積極培育種植、養殖、林果、加工銷售、電子商務、觀光采摘餐飲等專業合作社200個,基地面積保持在100-200畝規模;適時響應國家號召啟動撤村并鎮、一戶一宅、一戶一田、一戶一林政策落地開花,建立農村公共資源交易平臺,推動農村三資股份合作,引導培育小型農莊、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1000個,經營面積在50-100畝左右。發展壯大坤太雙椒、林地土雞、務德核桃板栗、有機葡萄蘋果等農業合作社聯合社,提高新型主體的組織化程度及抗市場風險能力水平,探索完善“聯合社+專業合作社+基地(農戶)”“黨支部+合作社+基地(農戶)”“龍頭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等利益聯結機制,促進產業發展和農民致富。到2025年,全鎮市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達到3家,農業專業合作社130家,小型農莊、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達到1000家。

? ? 3.大力提升鄉村旅游水平。

? ?大力發展鄉村旅游,結合庶樂走老丑花燈、上坪白云寺、宏愛觀音廟、務德三元宮、茨嘎心醫館、發圖伊斯蘭教堂、慶發彝族火把節等人文景觀,牛欄江風光、牛欄勝景、天姿山莊、黃龍傘景觀,森林氧吧、萬畝松濤等自然生態資源優勢,對牛欄三村、茨嘎梁子、務德壩子、拖克壩子、新店壩子5個片區開展美麗鄉村連片治理,聘請專業公司進行規劃設計,聯動山水資源,打造原生態長廊,形成“十里河提、百里走廊、千畝果園、萬畝松濤”可游可賞可宿的綜合性生態觀光體驗區。建設森林步道觀景路、牛欄江沿江旅游公路、源興河沿河景觀路、小江通熱水通暢路,打通村村連接路、斷頭路加快牛欄江畔、源興河谷、務德海壩、拖克壩區4個田園綜合體等綜合性休閑旅游區開發建設,打造一批市級鄉村旅游示范點。打造集休閑觀光采摘于一體的觀光體驗旅游線,實現全域旅游發展新突破。

? ? 三、加強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建設生態宜居美麗村莊。

? ?大力實施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積極推進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和資源化利用試點,鞏固拓展城鄉環衛一體化成果。深入推進農村“廁所革命”,讓農民群眾用上潔凈廁所。加快推進農村村莊清潔行動,深入推進農村生活污水處理工程,與發展生態農業、循環經濟相結合,建立多形式、低成本、高效率的污水處理體系,全力保護好農村生態環境。深入推進美麗鄉村建設,開展“大美務德”行動綱領,開展美麗鄉村、美麗田園、美麗江河、美好森林、美好公路、美麗人生行動計劃,從山、水、林、地、路、村莊、人文等方面全面治理全域共建。堅持規劃先行,高標準編制建設規劃,推進美麗鄉村全域共建,高標準、特色化新打造10個美麗鄉村,到2025年,全鎮18個村(社區)187個村民小組191個自然村全面建成省級、市級美麗鄉村示范村。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