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聽平臺的一位80后的大學生寶媽分享她月入上萬的秘訣,她是怎樣規劃自己人生,時間是怎樣疊加運作的。
每個人時間都一樣,不要做拖延的人,拖延只是消磨自己的人生,規劃自己的人生,按規劃目標去進行,每個人都可以獲得精彩的人生。
的確是這樣,隨著社會的發展,就要不斷去改變,你不變世界在變。
記得上次回老家我的一位非常要好的朋友問我你在家看孩子也就上網玩唄,我說:邊玩,邊學,邊做,邊掙錢啊,她說在網上還能掙錢啊,掙的那錢能花嗎?哎!!我無語了,現在一部手機就可以走遍天下了,她還說那錢能花嗎!不學習真的就啥也不知道了。
我作為一個70后的寶媽,要不在平臺上學習,將來還真是無工可打,會成為什么樣的人呢,想想真的很可怕。
我喜歡學習,喜歡我的事業,有人教,有人幫,每天都快樂而充實,事業在網上,票票在卡上。
人生中為什么你覺得工作是如此之痛苦,
你喜歡你現在的工作嗎?
其實說來明確的答案就只有兩個,“喜歡”與“不喜歡”,但大多數朋友可能會說還好。
“還好”是什么意思呢?喜歡談不上,但又不討厭。回答“還好”的人,對工作的態度,
可以分為兩種:第一種呢,只是為了按月領薪水,工作的目的就是為了養家糊口,別無其他,而相應的,薪水高低會直接影響到他對工作的投入程度,高薪笑盈盈,低薪冷冰冰;
第二種,是心中會真正把工作當成職業來看的人,職業會帶給你什么,一份金錢上的安穩,以及升職加薪的機會,這樣一來,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就會相較于前一種要高。
當你的工作僅僅是為謀生,那會是什么狀態呢:每天起不來,因為上班沒意思;上班等下班,因為累得要死;下班很無聊,因為沒有目標。跟咸魚沒啥區別了,上班跟坐牢一樣,我們要的不是這樣。對工作狀態不滿意,怎么做才能讓自己獲得成就感和價值感,你需要重新定義你的工作。
1、工作的三種不同層次
如果你是為了按月領薪水,那么你的工作只是要達到養家糊口的目的,薪水高低會直接影響你對工作的投入;如果你把它當做職業,那你會更加主動,因為你對它有更高的期待;如果是事業那不管薪水是否有漲、升遷是否有望,你都不太在乎,你只在乎工作本身的意義,它讓你每天都有打雞血的感覺。
2、覺得工作痛苦的原因
有三種可能,第一,你是個悲觀的人,會把壞事情歸因到永久的和普遍的因素上;
第二,你的工作有責無權,工作上的選擇權很少,你覺得自己是『被迫』的;
第三,你所處的行業背離了本身內在的好目標,而只顧賺錢獲利,形成了你死我活的態勢。
3、讓工作成為幸福的源泉
心流體驗是此時此刻的積極情緒,它不包含任何有意識的思考或有意識的情緒。在工作時感到自在自如,好像在自己家里一樣安適。
(1)找出你自己的優勢
(2)選擇可以每天讓你使用到這些優勢的工作
(3)轉化你目前的工作,使你的優勢更可以發揮出來。改變世界之前先改變自己,你的職場幸福感你做主。
跟緊國家政策,跟緊平臺發展的腳步,做好自己,未來只屬于為自己為家族而改變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