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片發自簡書App
今天真的相當累,透支。
到晚上十點才開始看書,一開始的時候老是分心,讀了兩頁就想怎么還有這么多啊。
加上《創業無畏》的第九章邏輯比較混亂,它提出了指數型企業家應該具備的8大心理法則,并通過埃隆·馬斯克( paypal、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特斯拉汽車公司、太陽稱公司)、理查德· 布蘭森(維珍音樂公司、維珍航空公司)、杰夫·貝佐斯(亞馬遜)、拉里·佩奇(谷歌)四位成功人士的故事來穿插詮釋這八大心理法則。
總算有一點吸引了我,那就是損失厭惡和狹窄框架交叉形成的認知偏差,以及概率思維。
我算是“做了A和B就會得出C”這種線性思維的受害者,這種線性思維時常讓我對事物有盲目的狂熱,而在失敗了之后就懷疑人生。
以“成功概率乘以目標重要性”得出的數值來衡量一件事情值不值得做,成功概率又該如何估算呢?目標重要性是以自己的直覺來評判嗎?
嘗試多種不同的選擇,從全盤來考慮,是不是提高了整體的成功概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