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日,打開電視看到了形形色色的貪腐,瀏覽網頁看到了各式各樣的出軌,這讓我想起明朝劉元卿的《賢奕編》。其中一則寓言耐人尋味——猩猩好酒,獵人便在山下路邊擺上美酒,以為誘餌。下山的猩猩們見酒,起先是罵獵人不仁,但終究擋不住美酒的誘惑,先是小杯,后又端大碗,越喝越饞,最后忘記了警惕、防范,一個個喝得酩酊大醉。獵人便將其捆縛,“無一得免焉,其后來者亦然。”
在動物中,猩猩是屬于聰明、強悍的一類。它們“罵獵人不仁”,說明已識破獵人的設酒有詐。但酒令智昏,原有的心理防線全面崩潰,行為漸趨失控,最后落入陷阱。分析猩猩的悲劇,是走過了這么一個軌跡:警覺——智昏——失控。何以故?《醒世恒言》作者馮夢龍一語點破:“眼里識得破,肚里忍不過。”
其實,“眼里識得破,肚里忍不過”的現象又何止是猩猩之美酒呢?反觀那些貪官們,大多是“識得破”而“忍不過”,吞下“誘餌”,禍害國家、殃及自身。某高官開始對他人行賄反感,且罵之,這說明他當初良知尚未完全泯滅,有所警覺,從下不為例地收下第一筆賄金開始,他心理失防,一路下滑,不知道停手,以至深陷罪惡泥潭而不能自拔。
“眼里識的破”,沒有一點理智是不可能的;而“肚里忍不過”,又反映其逐漸喪失了理智。從尚存理智到完全喪失理智,其中有個轉化過程,催化這一過程的因素是什么呢?對猩猩們而言,是美酒的誘惑,對貪官們而言,多是利益的誘惑,對婚外情者而言,是激情的誘惑。這些誘惑可以使動物和人逐漸泯滅其善的一面,并且迅速膨脹其惡的一方。
難道他們自己不知道這些誘惑背后的嚴重后果嗎?還是古人說得好:“魚見餌不見鉤,虎見羊不見阱,猩見酒不見人。非不見也,迷于所美,而不暇顧也。”因此在誘惑面前,我們既要“識得破”,還要“忍得過”!
“眼里識得破”,緣何“肚里忍不過”?主要是在五光十色的現實生活中,因名譽、權勢、地位、美女而心旌搖蕩、神不守舍,最終心理失衡,貪心便乘虛而入。禍莫大于貪,貪則智昏,不計后果;貪則心狂,膽大妄為;貪則“高燒昏迷”,難分禍福。明知餌中有陷阱,卻抵擋不住誘惑,結果落了個被釣的可悲下場;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結果落個被食的可嘆下場。
那么,怎樣來抵制這些誘惑,做到“眼里識得破,肚里忍得過”呢?借用一句話“封其心眼,斷其誘惑”。每個人都應該,時刻謹記,提高分辨好歹、是非的能力,洗心換眼,面對誘惑心如止水,看待名利泰然自若,自重慎微,自省慎思,自警慎權,自勵慎行。在心理、行為上的“封其心眼,斷其誘惑”不失為一劑“良藥”。
通俗地講,要想抗拒誘惑的強大力量,就要擺脫外界世俗名利的羈絆,豐富內心世界的寶藏。在各種活色生香的誘惑面前,守得住清貧,耐得住寂寞,擋得住誘惑,這確實需要幾分淡定和從容。在市井街巷,在喧囂人群,如果你能獨享寂寞,任憑泰山崩于前,也能堅守心靈的陣地,擺脫世俗的羈絆,你就擁有了抗拒誘惑的強大力量。如果你輸了,不是敗給了外界的誘惑,而是敗給了自己的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