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做外包有感
2017年的最后一天晚上,我不情愿地坐在電腦前,貓著腰,伸著脖子,像極了北京人。
這個北京人不是會說京腔、靠著收房租就能悠閑度日的首都北京人,而是北京周口店的猿人。
作為一名翻譯工作者,我整天面對電腦的結果,就是這么一種野生的狀態。
肩膀酸痛、脖頸僵直、眼睛發酸,這只是身體上所承受的不適,更重要的是,這是跨年夜,我竟然不能充滿儀式感地度過,而是因為明天要交稿,而我的任務還有很多沒有做完。
由于身體壓力的驅動以及受各種眼花繚亂的跨年活動所誘惑,我實在忍不住,在之前加入的一個翻譯群中發出了消息。
由于之前聯絡朋友不成,這次我并沒有抱太大希望,沒有想到接二連三就收到了回復,詢問價錢、字數、類型、試譯等信息。
原本都有些犯困的我,突然有些忙亂,應付幾個人的同時詢問,在接近失靈的手機上,來回往返不同聊天界面。
最后將任務分給了兩個人。
一個是在試譯之后,我放心地發送了相應翻譯內容;另一位看起來有些傲慢,不愿試譯,得知其具備相應的證書認證后,我也予以相信。發送了任務。
12點之前兩人都完成了稿件。
由于,我對內容只有大致了解、沒有細看,有希望快完成交易(現在對自己的這種著急有種不解),所以大致看了翻譯的通順度,就確定是否成交,與第一位的合作就此完成。第二位的翻譯,在通順度、地道表達上稍有欠缺,我提出要求修改并給出了大概方向的建議。經過兩次磨合,第二位在上午9點交稿,雖然我認為依然存在不妥之處,但還是收稿、完成合作。
這兩次合作我支付了200RMB,零差價。
然后是收稿之后的修改。大概花了平時翻譯40%的精力,修改不通順、錯譯的地方。如果不是時間所迫,這么一算,我相當于賠了80塊。
總結第一次外包的問題:
1. 是否值得外包? ?當然,如果我前兩天做好安排,少一些拖延、多一些延遲滿足,就不需要外包。如果,我能夠自我鼓勵、在關鍵時刻頂住身體壓力和外界誘惑,相信自己的能力、潛力和生命力,也不會外包。如果,我一面積極完成任務、一面積極與甲方溝通,說不定也不會這么累。不過,這里拖延是真正的問題所在,而后兩者一個是硬碰硬的死磕,說不定真會得不償失,而另一個只不過是給自己找借口,是在消耗別人對自己的信任。只要改變拖延,這一切問題都會解決。
2. 我為什么在外包時,著急完成交易?有個成語叫速戰速決,然后就是以絕后患。我在外包時存在的這種心態其實是出于對未知的恐懼,不知道對方會提出怎樣的要求、不知道如何應對,所以在其中一位表示不愿做試譯的時候,我做出了讓步。這也直接導致了后來的兩次返工。另外,在收稿時,我并沒有認真檢查,就給予了支付。而是之后自己對譯文進行了修改。這一點,一是因為自己做慣了乙方,總是在接受別人的評價,在審譯方面還不夠專業、不具備一針見血的點評能力,另外就是認為自己害怕拒絕(其實這一點,非常無理,拿人錢財替人消災,天經地義,在甲方滿意之前,乙方就應該積極修改)。當然,這里可能還是因為個人的角色轉換問題,不適應做甲方的感覺。在這一方面,一是在翻譯過程平時需要經常總結經驗、自我反思,在提升技能的過程中,提升思考力,看問題的能力,這種看待問題的角度變換應該也是成長、晉升所需要的;二是要感覺面對問題,在任何事情上明確權責關系,堅持底線、維護個人利益。
3. 選人用人也是一項技巧, 選擇是最重要的努力。所以當初既然決定了外包,就應該在選人上更加理性。明明有多個人可選,卻非缺乏判斷力和定力而做出錯誤選擇,造成后期一大堆問題。有的時間可以省,而有的時間真的不能省。如果我在選人時多花時間,而非在后期修改時多花時間,我應該還能掌握另一種能力。換言之,如果我后期花那么時間修改,前期何苦要找人幫倒忙呢!
整個經過反映出我需要解決的問題是:1.時間管理;2.精進技能+反思提升;3.堅持底線、維護個人利益;4. 全面考慮、積極選擇。
新一年,一定通過職業選擇和自我管理,在這些方面有所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