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了一些老歌,經典之作久聽不生厭。曲詞華美而不浮跨,如一壺好酒,而不是一瓶甜膩的飲料。
說起三毛,我們必會想到那首人人都會哼唱幾句的《橄欖樹》。說到這首音樂又不得不提齊豫,雖然這首歌翻唱幾數,但本人覺得還是齊豫的“有味道”。
這里先說齊豫的音樂《飛鳥與魚》。關于這首歌,還有個小故事。一個感人的第二世的愛情故事。
你是一只飛鳥,我是一條游魚。
我們互相相愛,但是我們沒法相見。
你去找神——飛鳥是最靠近神的動物。
神對你說:我們的姻緣是三生三世的,這是第二世。
既然這輩子沒指望了,還是等下輩子吧。
雖流不出眼淚,但你的心在哭。
神輕輕嘆了口氣:我看見你的心在流淚。
我可以用法力讓你能夠流淚,
但是你要記住,只有一滴。
過了一會兒,神又說:
我再告訴你一個不是辦法的辦法吧,
據以前的神說,只要大海干枯了,
水里的游魚就會變成飛鳥……
你馬上飛走了。
看著你的身影,神自言自語道:
哎,我又說謊了……
此后的日日夜夜,你壓制住思念的眼淚,
并叫著:不哭,不哭。不停地銜著石頭投到海里。
我變成了飛鳥,
然后你對著我流下了那一滴珍貴的眼淚,
對我說: 我愛你。
但這一切都只在心里出現。
有人說你是布谷,提醒大家及時播種。
有人說你是精衛,為了報仇才要填平大海。
他們都錯了,他們不知道這是三生三世的愛情。
直到有一天,你要倒下,雖然不相信海是填不平的。
但你確實精疲力盡了。
你感覺自己要哭了,你拼命地抑制自己,你聲嘶力竭:
不哭!不哭!
你掙扎著最后一次飛向大海——
你要倒在海里。
你漸漸地沉向海底,
在生命最后一刻,你看見了我的身影,
我也看見了你。
但是我們看不見彼此的眼淚,
因為我們都在水里。
【后話】
有一陣子,我會模糊記憶,想起齊豫的音樂便好像每首都差不多。一樣空靈,仿佛穿越時空而來的精靈,在布道般唱著圣歌。記得齊豫曾在唱片碟子里寫過這么一段話——
“我們一生追求幸福,也因此一再遭遇困境。在意的不是鞋上泥的多寡,而是臉上微笑的弧度。”
在齊豫的歌里還有三毛的靈魂在跳舞。她永遠都是一個貼心的知己,在輕輕地呼喚著另一個相通的心,一遍又一遍。像回聲一樣堅持不休。三毛的愛,齊豫的愛,交織成動人的樂章,在一道山谷中像風一樣回旋。
三毛曾說,全臺灣只有三個女人最適合穿波西米亞的長裙。那三個就是三毛,齊豫,潘越云。不客氣地說,齊豫是那種容易令人淡忘的流行歌手。沒有刻意炒作,沒有故作深沉,沒有搔首弄姿,更沒有娛樂八卦。好不容易在大陸推出一兩檔演唱會,歌迷們卻被告知不要大聲吶喊,不要揮動手里的熒光棒,只要安安靜靜聽她演唱便是。
記得曾看到一個齊豫的訪談。她說八十年代她們做音樂總會約一些詩人來家里一起探討。所以有這樣深入人心的歌曲,包容天地、四季、晝夜、海天一色、地獄天堂、暮鼓晨鐘及一切。
如今,當我們再次品味齊豫,令人欣慰和留戀的正是她的本色之處。就像用魚兒的姿勢去游泳,用鳥兒的姿勢去飛翔一樣。齊豫總是用著最接近本真的方式吟唱著青春、夢想、流浪和愛情的主題。
研讀齊豫,你會發現,音樂是一種高潔的藝術,只有虔誠,充滿敬意,才能做出一張直達內心的專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