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周有一段關于HR和大學生對話的視頻,一個是剛畢業的“簡歷帝”小何,參加150場招聘會,每場海投100份簡歷,想進大單位,結果沒戲。視頻中,前HR經理小米在節目中更是揭露了招聘會的“潛規則”:
【1】大企業篩選時,會把985簡歷和非985簡歷分開放。
【2】離開招聘會后,只帶走985大學生的簡歷!
【3】非985大學生簡歷就丟到桌子上,被清理了。
【4】其他大企業肯定也是這樣操作的。
這在中國教育界營造出了一個:學校優秀,我才能優秀的“教育階級”假象。
自然而然地,“雙一流大學名單公布”這個教育界的重磅炸彈一出,更是一石激起千層浪,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議論與關注,有的人歡呼雀躍,為自己的高校打call,有的人開始冷靜自省,分析某些高校落榜原因,有的人開始怨聲載道,為自己的學校鳴不平。
其實,仔細看看,就發現雙一流高校的名單不過是“985”高校換了一個馬甲,正如網上所說:你大爺還是你大爺。
那么,大學,是否確實如大家所公認的那樣,決定你的就業,甚至是一生呢?
不可否認的是,985,211畢業生總體上就業更好是事實。
但是,讓我們仔細分析一下,就可以知道,985大學生就業優勢的產生,高校的平臺的確是一個因素,但是僅僅是因為高校名氣大嗎?
作為一個本科和研究生期間都是在中等偏上的985高校中讀書的學生,我覺得有必要分析一下雙一流大學生優秀的深層次因素。
一、談不公前,請先看看他們的努力。
為什么985大學的學生普遍來講更加優秀?我的理解是,他們的確付出了更多。在我的大學四年里,身邊很多人的努力,真心讓人敬佩。作為一個天性懶散而又喜歡“隨大流”的人,反正我在學校的很大一個感受就是:我常常會被別人推著向前跑,閑暇時間,偶爾想偷個懶,但是看到一些優秀的同學早就背著書包去自習室,圖書館,總覺得自己的這種懶惰心理有一種負罪感。
不說別的,在讀研這段時間里,宿舍里的三個人里,有一個舍友每天準時8點起床去實驗室,晚上十點回到宿舍,周末也不例外。更可怕的是,他的導師完全是放養狀態,從來沒有給他安排活兒,他的努力來自于自己極度的自律。
作為一個工科生,平常接觸最多的也就是實驗室了,理所當然地,和實驗室里的師兄師姐以及同學們相處的時間會很長。我們的課不多,但是只要進入實驗室,不論是工作日還是周末,都可以看到各個工位上坐滿了實驗室里的師兄師姐們。雖然偶爾看到他們看個連續劇,看個直播什么的,但是更多的時候,你能透過厚厚的眼鏡片,看到他們盯著電腦專注的眼神。
用自己平日里的努力,換得投簡歷的一份輕松,又何談不公呢?
二、找工作?雙一流大學生也沒那么簡單
“雙一流”的大學生找工作就一定輕松嗎?不一定。聽快畢業忙著找工作的師兄師姐們偶爾閑聊,你也會發現,他們投簡歷也有著屢投屢不中的無奈與不甘,為了能拿到心儀的offer,他們也會奔波于各大城市,不斷在網上做題,去參加筆試,甚至也會等很長時間去參加“霸面”(沒有收到面試邀請但是等待正常面試結束后去為自己爭取一個面試的機會)。
當然。求職過程這么艱難,有一部分原因,是他們對于薪資待遇,公司規模等要求普遍比較高。
三、在雙一流大學里混四年,未必比得過奮斗四年的普通高校生
在雙一流大學里,也依舊存在著這么一群人,他們與整個大學氛圍格格不入,整日晚睡晚起打游戲,刷劇,混跡于各種網吧酒吧中,逍遙自在,自稱賽神仙,畢業后的他們,可能真的感覺自己上了一個假的985大學。
但是,這樣的日子會持續很久嗎?答案是不會!生活總是公平的,畢業的警鐘總會讓他們措不及防,他們更可能的,是在畢業找工作的時候由于過不了筆試,或者沒有足夠的校園經歷,而不斷徘徊在各大招聘會里,然后不斷降低自己的薪資要求,而身邊昔日起點相同的同學,卻一個個拿到比較不錯的工作待遇或者繼續深造,這種內心的差距感,也許只有當事人才能體會得到。
當然,或許有的人會在“名校光環”的庇護下某得個小小的職位,但是,在這個越來越看重能力而不是學歷的社會,他們同樣需要在工作中付出更多的努力。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在雙一流大學里,固然有著更好的工作和學習條件,但是,不可否認的是,這種大學的要求會更高,壓力理所當然地會更大。君不見清華大學里,很多同學都是小跑著去上課,去吃飯。一旦走進這種快節奏的生活氛圍中,有些時候并不是想慢就能夠慢下來的。
四、普通大學生甚至專科生就注定是loser嗎?
很多人可能會抱怨自己的學校不給力,但是,現如今很多知名的互聯網大V,他們并不一定出身名校,但照樣超過了絕大多數的人。
李笑來本科在東北的一個普通高校讀財務會計專業,馬云爸爸,也不過是在杭州師范學院讀了一個英語專業,但是,成名之后,誰還會在乎他們的本科學校?
因為互聯網的發達,我在網上結識了很多本科在二本和三本的優秀同齡人,他們有的通過PPT連接到大V,獲得了不錯的內推機會,有的大學期間就開始創業,還沒畢業,事業已經做得風生水起。
英雄不問出處,與其抱怨環境,不如提高自己的能力。
所以,平臺的高低,并沒有你想像中的那么重要。如果你目前就讀的學校是一所資源和平臺相對較高的“雙一流”高校,千萬別把這當作自己吹牛逼的資本或者墮落的溫床,而如果你暫時處在一個“雙非”學校里,也千萬別把這當作不思進取的理由,整日抱怨用人單位的不公,抱怨自己的努力沒有得到認可。
高考時候的那幾十分的差距,并沒有那么強大的力量,把我們的人生分出個三六九等。尤其是在這個越來越趨向于復雜多變的時代。把自己不優秀的責任完全推給所在的大學,是對自己的不負責任。
請記住,真正能決定你人生層次的,只有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