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如果有一個從出生到死亡持久不變的目標,那會是一件無比幸福的事情,否則就會像西敏寺教堂地下室里,圣公會主教的墓碑上寫的那樣:
當我年輕自由的時候,我的想象力沒有任何局限,我夢想改變這個世界。當我漸漸成熟明智的時候,我發現這個世界是不可能改變的,于是我將眼光放得短淺了一些,那就只改變我的國家吧!
但是我的國家似乎也是我無法改變的。
當我到了遲暮之年,抱著最后一絲希望,我決定只改變我的家庭、我親近的人,但是,唉,他們根本不接受改變!
現在臨終之際,我才突然意識到:如果起初我只改變自己,接著我就可以依次改變我的家人。然后,在他們的激發和鼓勵下,我也許就能改變我的國家。再接下來,誰又知道呢,也許我連整個世界都可以改變。
目標
成就非凡的人,不是在年輕的時候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就是在年輕的時候嘗盡了人生的百態,他們能在比一般人更年輕的時候就洞悉人生,確定目標,終其一生矢志不移的追求,是成功的關鍵
對于大部分人而言,人生要有一個確定的目標是不可能的,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確定一個人生的方向,設定一個階段性的目標,這個目標一定要具有足夠大的挑戰,達到以后穩固防守,接著向下一個目標前進,這被三木雄信稱為「灘頭堡策略」:
灘頭堡原則是:即便是走迂回路線,只要確切設定好小目標,就能讓大目標變得易于達成。灘頭堡的概念具有三個層面:第一個層面是,為了確保灘頭堡,于是集中于一點攻擊;第二個層面是,確保灘頭堡后,要把它當成攻擊中心加以運用,第三個層面是補給中心(不斷延長戰線)。
人生目標的改變,有的是在我們人生走上一個新臺階的時候,有的是在我們受傷彷徨的時候,無論是「不滿足現狀」還是「好高騖遠」,人生的諸多不如意和激動人心的回憶,往往潛藏于此
方法
方法是多種多樣的,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就可以,但是要非常小心的是,不同的方法之間往往是有巨大的差異: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
能夠支持當前目標的方法,也未必是能夠支持到下一個目標的方法,其間方法的取舍,服從于自身的價值觀體系,「哲學性」的思考可能會讓人產生方法上的變化,甚至逆轉
方法的選擇趨于主觀,很難從價值、功利、效益方面去區分優秀與否,法律是唯一的邊界,道德是內在的底線,這也是優秀的商業文明必然需要優秀的法律體系作為保障的原因,而中國的最大機會,就是有一套成熟的可供改良的道德體系
圍繞目標的許許多多方法,你根據自己的資源和價值判斷選擇若干,構成一整套方法論,其中每一種你所選擇的方法,都需要工具的支持,查理.芒格說自己做出投資決策時,只靠三樣東西:大腦、筆和復利表,但是大部分年輕的投資人還會借助電腦和各種數學模型,下面說說不同的工具
工具
縱觀人類的工具發展史,工具的數量、復雜度、更新速度都在不斷得增加和提升,而且工具具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累加性」特征,這讓工具的發展呈現指數式的發展:
天然工具(300萬年前-1萬年前),制造工具(1萬年前-5000年前),火(50萬年前),高容量大腦(20萬年),語言(10萬年前),文字(5000年),紙張(2000年前),印刷機(600年前),汽車(120年前),個人電腦(40年),互聯網(30年),搜索引擎(20年),iphone(10年),虛擬現實頭盔(2年)
工具數量、復雜度、更新速度的提升,也同步提升了生活和教育水平,讓更多的人有機會參與到新工具的使用和發展之中,這種對于人類智能需求的飆升,是超乎我們人腦的正常發展速度的,AlphaGo 戰勝人類最棒的棋手,就是一次證明
在未來,相信終身學習、系統性學習、目標導向性學習等等概念,會越來越多的得到認可
學習
終身學習、系統性學習、目標導向性學習,這些概念的背后,都存在著一種根本的價值判斷,這種價值判斷取決于對學習本身的認知,可以包含在兩個非常簡單而又關鍵的問題里面:
- 什么是知識?
- 學習能力如何提升?
首發(公眾號:馬文at小丑魚)長期修訂(簡書:馬文Marv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