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史蒂芬.柯維在第二個習慣以始為終闡述了
人生在世,以原則為中心才是最重要的.
任何東西都需要二次創造的結果.第一次是我們現在大腦中構思出來的圖紙.第二次是根據這個圖紙把它用行動把它做出來.
從這個角度看過去,建一座摩天大樓.從這里開始先腦海里構思出每一個細節,然后把它變成設計圖,接著根據這個設計圖按部就班,建起這個摩天大樓.
也就是說:原則就是,你,那個你構思的圖紙.可以說有什么樣的人生取決于你在圖紙上寫的內容.
我認識到原則的重要性是在2011年.嗯,當時就有這種感覺,走在路上,感到很多東西,世事難料,很多東西都會發生變化,但有個東西是不變的.那個不變的東西,就是原則
- 給自己定的原則:做事的行為準則,利用這個不變去應對萬變的世界.
原則從哪里來?
從自己和別人失敗慘痛的經歷中得來.
- 1.通過去反思自己的經歷,或者從他人糟糕的經歷上吸取教訓.從中打造出屬于自己的原則.
- 2.閱讀 Ray Dalio 所寫的《原則》這本書
Ray Dalio 在書中所講的原則都是通過反思自己的經歷得來的.
他也給出了讀《原則》這本書的方法
- 書中列出的這些原則供你反思自己的經歷,而不是盲目的遵循我列的這些原則.我最希望看到的,你能仔細思考本書之后的內容中詳述的各種原則,嘗試使用這些原則,摸索出最適合自己的原則.總有一天,屬于你自己的原則就會躍然紙上.
參照《原則》這本書,給自己人生這張圖紙,寫些高質量的內容吧.
下面我摘抄幾條書中的原則,也許你能從中感受的那種從文字里散發出來的力量
- 直面真相
- 你要知道,真相沒什么可怕的。理解、接受、并了解如何能夠有效處理現實問題,這對于取得成功而言至關重要。站在真相一邊,就最有說服力。
- 若當面不對別人進行評論,背地里也不要說。若未曾當面控訴過別人,也不要背地里試探。暗箭傷人是不正直的表現,只會產生消極效果,不能帶來有價值的改變,不僅會中傷他人,也會對整體環境帶來負面影響
- 不要因為自己或別人的缺點而感到糟糕。缺點意味著進步的機會。如果你能解決迷陣,就能獲得一顆寶石,如果你能解決迷陣,就能獲得一顆寶石,即獲得了將來不再犯此類錯誤的能力。每個人都有缺點,也都能從了解自身缺點中受益。不要將尋找弱點的過程當作是對自身的攻擊。一個從善如流的人能夠接受批評,并客觀判斷批評是否客觀,尤其值得別人的敬仰。
- 別去管“責備”或“贊揚”,要去判斷“精準”還是“不精準”。當人們聽到別人說“這事你做錯了”,大家的本能反應是擔心后果,害怕懲罰,而不是去想辦法改進。要記住,要記住,過去的事情已經過去,也不再重要,過去只能當作學習的參照,以便讓自己在未來做的更好。努力創造這樣一種環境,當聽到有人說,“這件事你處理的很差勁”時,當事人應該看到這種評價是對未來的幫助,而不是對過去的懲罰。人們面對責備時總是悶悶不樂,而對贊揚總是沾沾自喜,這種處事態度于事無補,甚至會引發重大問題。糾結反饋是“責備”還是“贊揚”,是“積極”還是“消極”,只會阻礙學習必須的互動過程。
- 若因犯了錯而感到痛苦,記住要進行反思.你有把發現自己的錯誤和缺點后的痛苦轉化成快樂的自由,你有資格善用它,這是你的權利,如果你只能記住一條建議,那么我希望是這一條。冷靜思考痛苦的心理原因,向客觀、可信的他人求證,最終找到真相。不要讓自我成為進步的攔路虎。記住,那些因看到了錯誤或缺點而感到的痛苦,是成長的痛苦,是可以從中受益的痛苦。不要試圖匆忙結束這種痛苦,而應該沉浸在其中,探索痛苦,因為這樣做能夠為提升自我打好基礎。眾所周知,1)改變自己深層次的有害行為是非常困難的,但這是取得進步的必由之路;2)要想成功,還需要深刻認識到有害行為和其所帶來的痛苦之間的聯系。心理學家將這一過程稱之為“探底”。擁抱失敗是通向真正進步的第一步,這也是為什么在整個社會迭代的進程中,都凸顯出一個相同的真理,即要先坦白,才能獲得寬恕。如此往復,你就能學會提升自我,并從中獲得快樂。
- 在想表達意見的時候,先問問自己,是否擁有發表觀點的權利。 觀點來之容易,錯誤的觀點則不可避免。知道自己無知與知識本身的價值相等,即便他們對討論的話題知之甚少。
- 要認識到,你的目標是找到最佳答案,而找到最佳答案的可能性是很小的,就算你真的找到了,你也無法確信自己成功了,你必須讓其他的靠譜的人來對你進行測試。
- 經受住誘惑不要在不能妥協的地方妥協
- 記住,你的目標是尋找最佳答案,而不是在已有的答案中挑一個最好的。最佳答案不一定就是你已知的答案,你也可以尋求外界幫助。生活的目標是做正確的事,同時考慮做錯事的可能性。因此,能夠知道自己不知道什么是非常寶貴的能力,只有這樣,才能想辦法求助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