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解放自我,協助他人
要實現這樣的轉變,我們就要熟悉“需要”,并且有能力與自己的內心建立連結。在我們的文化中,要做到這兩點是困難的。我們不僅從來沒有學過“需要”的知識,我們的文化也往往不鼓勵我們覺察需要,而是把“需要”看作為消極、有害的。一個人有需要會被認為不夠好或不成熟。當人們表達自己的需要時,很容易被貼上“自私”“索取太多”的標簽?!?/b>
——東哥的讀書心得:
——《精神病學的革命》作者個厄內斯特·貝克(Ernest Becker)將抑郁癥歸因為“無法認知到自己有選擇”。當我們評判自己時,便是在遠離自己的需要,更無法采取行動來滿足那些需要。一個人開始感到抑郁,是面對我們的真需要迷茫了,不知道什么是自己的真需要。核心是,自己的需要大于了自己的能力。
——據說,樂天派是不會抑郁的,在他們眼里,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這說明,不知道如何定義問題,抓不住問題實質,進而找不到問題解決辦法,才是抑郁的根源。
——迷茫時,困惑時,選擇困難時,寫日記,第一時間記錄自己的困惑和迷茫,不失是一種好辦法。據說,熱愛寫日記的人,難得有得抑郁癥的;得了輕度抑郁癥的,首選的自愈療法,就是寫日記。
——當我們陷入負面情緒時,很難正常思考和看清自己當下所處的環境和形勢?!胺潜┝贤ā?,時刻提醒我們,關注什么是自己真正想要的,而不是自己或他人的什么問題。
——“非暴力溝通”是照顧好自己的利器,關注當下自己的感受、需要的利器。
——開車時,我也經常抱怨那些將對方置于危險境地的人,老婆在一旁看到我的憤憤不平,把自己也搞得人心惶惶,提醒我多注意開車,注意不要因為別人的違規行為惹得自己生氣,來懲罰自己。今后遇到類似情況,我會嘗試將評判轉換為感受和需要來同理自己:“我的天,那樣做多危險,我簡直無語了。一點不顧及自己和家人的安全!真替他擔心?!?/p>
——用非暴力溝通的方法和意識來與他人溝通時,我們努力營造的是真誠、坦率和雙向的關系,而不是各自端著一幅高傲的架子,故作高深莫測或者我懂你不懂的姿態。那樣做,往往會拉開我們之間的距離和親近感。
——非暴力溝通,是幫助我們識別問題和真需求的火眼金睛,識珠慧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