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起大了,沒法收場,于是就有了連載。折騰為了什么?其實答案也很多,今天首先要說的是:虛榮。
人間四月,陽光明媚,春光無限,在這個風都帶著暖意,空氣里彌漫著朝氣的季節,本應沒有什么迷茫,但是就像倒春寒一般,如同那善變的天氣,世俗的攪擾和牽絆總是太多太多,莫名其妙,不請自來,鬧的心里不那么平靜,在該賞春的季節不那么思春,著實有點煞風景,何況自己還是基督徒,本應有更好的解決方式。然并卵,先用這種方式宣泄一下,也未嘗不可。
葉子剛滿三月,媳婦大人在家帶孩子,閑來無事,悶的要命,于是就找起了事,無非是聽得某某某干什么賺了多少錢之類,也別說,果真找了個小事,我估摸著類似淘寶客的東西,建群拉人發廣告,賺點小小外快,三瓜倆棗,不亦樂乎,我呢,一個是被誘導,一個是好奇,也加入了進來,每天抱著手機就是發發發,腦子里想的也都是這個,到底能賺多少錢,其實也沒幾個,到底值不值?我感覺是不值得,忙三火四,就為了那幾個小錢,耽誤了時間精力,關鍵是疏忽了孩子,影響了家庭,這個就不劃算的多了。但是想想初衷,不禁莞爾。
說白了,無非是賺錢么。當今社會,都是看人賺錢如喝涼水一般簡單,自己經營如淺灘沙堆上跑步,步履維艱。還是那句話,往往只看到人前顯貴,看不到背后心酸。有幾人見過凌晨四點洛杉磯的太陽,有幾個人知道凌晨批發市場的盛況,有幾個人知道淘寶店主徹夜操勞的辛苦,有幾個人能了解業務員寒暑雨雪中的奔忙?
弄了三四天,對于新鮮事物的熱度還沒有散盡,也還算盡心盡力,也還算認真好學,也有了丁點的收入,也在皮毛上摸清了門路,然而,想想所付出的,總感覺不值。
突然想,賺錢又是為了什么?衣食無憂的我們,再去拼命折騰,是單純的為了喜歡?那不是喜歡,那是新鮮。是單純的為了理想?那不是理想,那是幻想。細思深究之下,無非是為了虛榮么。
沒有錢,怎么吃好的?多好是好,比上不足比下有余,還要怎樣?是吃的不好還是不如別人吃的好?沒有錢,怎么穿名牌?之前連想都不敢想的阿迪耐克都過不了法眼了,還要怎樣?非要酷奇阿瑪尼?非要奢侈品才算名牌?沒有錢,怎么讓孩子上好學校?什么是好學校?學區房,私立學校,業余補課,個人愛好補習班,非要讓孩子累死累活才是教育?非要讓孩子與人攀比才算完美?有時候,很認同老一輩那句話,我們啥也不懂,一樣把你們培養成大學生。難道不是么?有多少所謂的好學校的孩子沒有好的歸宿,有多少壞學校的孩子成為了棟梁之才?這與學校有關么?或許從一開始,無形之中就教育貼上了虛榮的標簽。聽說過有些家長為了一個學區房東拼西湊,類似傾家蕩產,蝸居于20平左右的小窩里,為了和其他孩子家長一樣的昂首挺胸買了奢侈品的衣服包包,超出能力之外,何必求強?真不知道當孩子問起咱怎么住這么小的房子時,你怎么回答?這種畸形的投資,變質的教育真的是為了孩子么?還是為了滿足你自己的虛榮心給孩子戴上的緊箍咒?
有時候,這么說會被扣上不求上進的冠冕。可是那些追求錢權的上進者們,又都過成了什么樣子?夜不能寐,家不能回,戰戰兢兢,如履薄冰,怕說錯話,怕做錯事,怕股票跌了,怕房價漲了,怕投資虧了,怕客戶走了,賺了錢,有了權,換了媳婦兒,上了道館觀(求平安),這就是所謂的理想?這就是所謂的上進?(或許是酸葡萄心理,到又有幾個人能做到忠孝兩全,家庭事業兼顧?少之又少。)就像老娘說的,很通俗,咱啥時候回家,開著車回去串串門,今天又說,把我手機上放些葉子的照片,我等回去讓他們看看,其實很理解,無非是顯擺一下孩子多有本事而已(何況自己只是個工薪階層),如果再有出息一些,會有多少虛榮與炫耀?
就像國家一樣,早已解決了溫飽問題,剩下的就是飽暖思淫欲,追求更多的享受和虛榮。突然想起了特蕾莎修女,一輩子只穿那兩套衣服的,換作我們,會不會瘋?扎克伯格夠有錢了,一樣的衣服兩件,倒換著穿,開著一輛二手普通轎車,也照樣被世界所銘記。
有時候,想想,這么折騰,到底是為了什么?到底值不值得?
能不能放下虛榮,放下跟風,仔細想想自己的喜好,發展一下自己的愛好,把那當成事業,然后順其自然的把日子過了,說不定現在追求的名利不請自來,榮譽不用再是虛的,而是實實在在。更何況,做自己喜歡的事情,還不累。
再有時間和精力,多獻獻愛心,多傳傳福音,弘揚更多正能量,幫神拯救更多的靈魂,豈不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