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一開始就很吸引人,三人社會小青年:翔太、敦也、幸平因為偷竊的汽車半夜拋錨,然后到一家廢棄的雜貨店鋪過夜。這個時候,卷簾門的投遞箱突然掉下了一封信,是月兔寫給解憂雜貨店的咨詢信:一個要代表日本參加奧運會的擊劍運動員因男友生命垂危,究竟是陪著男友度過他生命的最后時光,還是完成男友的心愿,為參加奧運而拼搏?
從來都沒有人向他仨咨詢過問題,就忍不住好奇回了信。奇怪的是,回信剛放在后門的牛奶箱里,卷簾門下就又出現一封對他們回信的答復,回信和答復的時間超不過幾分鐘,和qq聊天似的,他們跑出門外,也見不到任何人影,這就有點神奇了啊!三個小青年為了弄清楚對方,就通過回信,了解對方喜歡的歌曲電影什么的,然后推斷出了對方所處的年代:竟然是四十年前。用現在的視角去看過去,有點意思了啊!如果現在你收到了四十年后的一封信,你會怎么樣呢?不可思議吧!
三個小青年知道日本第二年因為反戰而拒絕參加奧運,他們就建議月兔放棄比賽訓練,陪伴自己的愛人。不過月兔沒有聽他們仨的話,雖然最后沒有參加成奧運會,男友也去世了,但是,三個小青年的“充滿自信地斷言”成了讓月兔(其實是我自己)突然頓悟:
“要正視自己的內心,佛說:千燈萬盞,不如心燈一盞。遵從自己內心的本意,從而才能迸發出全部的力量,一心一意,踏踏實實地做好每一件事。”
(我不想在劇透了!其實是不想在打字了,實在是太累了,不如用筆手寫,打字的速度跟不上思路。。。)
“口琴”故事是使我最感動的:克朗,克朗的父親、母親。有機會一定要好好讀讀這個故事!“父母都是愛自己的孩子的!”我就說其中一個感動的地方,就是克朗在臨終之前還在腦中回響的話,書中第九十六頁:
“你對音樂的執著追求,絕不是白白付出。
我相信,將會有人因為你的歌而得到救贖。你創作的音樂也必將流傳下去。
若要問我為何能如此斷言,我也很難回答,但這的確是事實。
請你始終堅信這一點,堅信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是這樣的,即使面對的是難以完成,難以承受的事情,也要奮力一搏!不要問結果如何,至少自己已經用盡全力,并且在努力的過程中留下了自己奮斗的足跡。有些事情,奮斗了,即便失敗,也值得。
這三個社會小青年,還幫助了一個人:“迷途的小狗”,也就是他們剛偷竊完、要挾完、捆綁完,把汽車開走又拋錨的人。有點意思吧?這個“迷途的小狗”按照收到的三個社會小青年的回復建議,學習、投資、創建公司、一帆風順地成為一個有錢人,實現了自己的愿望。如果四十年后的人給你一份信,讓你按照去做,你會怎么樣?會相信嗎?前提你并不知道那是自己的未來……
做人要有遠見,不要只看尺寸之地,下象棋還多想幾步路呢,何況是你自己的人生路啊!不要被眼前的利益誘惑所蒙蔽雙眼。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只有始終看得到外物發展的方向,才能不被生活所淘汰。(所以要讀書,學習嘛)
后面的故事是貨真價實的雜貨店老板——浪矢雄治所幫助的人了:約翰·列儂和綠河。
約翰·列儂以前可是豐衣足食,寢食無憂啊,后來父母生意敗落欠了一屁股賬,他不愿跟生意失敗欠下巨債的父母逃跑,然后咨詢,浪失爺爺建議他要和家人在一起。而他看完電影對披頭士的解散的有了一種認識,書中第一百七十五頁:
“人與人之間情斷義絕,并不需要什么具體的理由。就算表面上有,也很可能只是心已經離開的結果,事后才編造出的借口而已。因為倘若心沒有離開,當將會導致關系破裂的事態發生時,理應有人努力去挽救。如果沒有,說明其實關系早已破裂。”
他把這個認識用在了父母身上,對父母心生責怨,覺得“無法再相信父母,尤其是無法再相信父親,無法把自己的人生交給他們,因為我和父母之間的心靈維系已經斷了”,因而沒有聽從浪矢爺爺的勸告,而是在跑路中途偷偷跑了,后來在丸光園孤兒院長大成了一名木雕師。在成年之后回到故鄉,知道了當年父母因為找不到他的情況制造了殺妻殺兒的假象,以掩蓋兒子尚在人間的真相,保護他安然成長。知道真相以后的他醍醐灌頂,后悔和自責涌上心頭,是自己私自逃走才把他們逼上了絕路。父母不惜自殺來保全自己的行為證明了媽媽曾經說過的話:“不光是媽媽,爸爸也把你放在第一位,只要能夠讓你幸福,我們可以付出任何代價,即使奉獻生命也不足惜。”
短短故事,說的是什么呢?
淚水已落下……
還有就是綠河的故事,也是一種母愛。也可以說什么才是幸福!
(自己看吧,不說了,我一向提不得父愛和母愛的話題。)
這部小說結構精巧、思維縝密。在“時間的迷宮”中一點一點的摸索,總是意外地在故事的結局找到人世間的溫暖!有愛!
浪矢爺爺認真負責、盡心盡力地回復每一封信,他說:“不管是搗蛋還是惡作劇,寫信給浪矢雜貨店的人,和真正為了煩惱而上門的人一樣,他們內心有破洞,重要的東西正從那個破洞漸漸流失。所以,我會努力想答案后,寫回信給他,絕對不能無視別人的心聲。”
不得不說的是,整個故事里得到最大啟迪的應該是那三個誤打誤撞來到雜貨店的社會小青年(和讀者)。說他們是社會小青年,其實他們的身世也挺讓人同情的,他們仨關心從小生活的丸光園孤兒院的前途才想出搶劫的糟糕點子。
【丸光園孤兒院和書中寫到的人物或多或少都有聯系:浪矢雄治與皆月曉子私奔不成,后來浪矢雄治開了雜貨鋪,皆月開了丸光園;在丸光園生活過的有:三個社會小青年(翔太、敦也、幸平)、迷途的小狗、綠河的女兒、克朗救出的水原芹的弟弟、約翰·列儂。結構有點亂,看的時候細心捋一捋。還有就是具體的時間排列,我讀完以后沒弄清楚,又問了問度娘,重新捋了捋(噓。。)】
故事結尾,三個社會小青年隔著四十二年的光陰,收到了浪矢爺爺對空白信紙的回答,他們的雙眼閃閃發亮,書末:
“正因為是一張白紙,才可以隨心所欲地描繪地圖,一切全在你自己。對你來說,一切都是自由的,在你面前是無限的可能。這是很棒的事啊。我衷心祈禱你可以相信自己,無悔地燃燒自己的人生。”
這樣的故事結尾似乎有點出人意料,卻又那么順理成章的完美。
【好了,可看可不看的了,若都看完了前面的,那就再看看吧,沒有壞處的!像浪矢爺爺所說的:“很多時候,咨詢者的心里已經有了答案,來咨詢只是想確認自己的決定是對的。”在每個人的人生路口,彷徨迷茫是不可回避的心路歷程,而是否能在彷徨迷茫中最終找到自己行進方向呢?劉同在《向著光亮那方》中有這么一句話:“如果決意去做一件事了,就不要再問自己和別人值不值得。心甘情愿才能理所當然,理所當然才會義無反顧。”】【佛說:只要自覺心安,東西南北都好。】
? ?
? ? ? ? ? ? ? ? ? ? ? ? ? ? ? ? _子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