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周的閱讀中,我對《教海漫記》中“當學生意識到老師是在教育他的時候,這種說教往往是失敗的“以及“找出一點能肯定的,總比全部否定的好”這兩句有錢深刻的印象。聯系實際,談談給我的幫助,
于永正老師的語言字里行間蘊含著對學生的理解包容和愛。而他的教學智慧也是以此為基礎建構的。
我曾經自詡為“一個口才尚可”的人,善于找角度,善于用詞,能白話(h40)兒。但是最近卻越來越感受到自以為是的說教的王力。一大串密不透風,無懈可擊的說教很有可能只感動了自己。
有一次和陳主任談論5班的一個問題學生,她說的一句話令我記憶猶新:“你在教育他的時候,是你講的多,還是他說的多呢?像這樣的學生,有的時候你說得再多,他也聽不進去,換一種方式,讓他先說個夠呢?”然后又給我舉了一個她之前的學生的例子,讓我受益頗深。
是啊,學生是有著一個獨屬于他們的內心世界的,那個世界里有荒草更有花朵,有喜樂也有哀愁。我們站在成年人的角度居高臨下的去暴力涉足他們的世界,往往會受到極大的抵觸、阻撓,想去完全的改變,更是癡心妄想了。
我們要做的,能做的,是發現他們內心世界的真善、美,多去傾聽,善于引導,用多種多樣的方式去激發學生美好、向陽光的一面。
人不可能什么都好,也不大可能什么都不好。
找出一點能肯定的,總比全部否定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