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論語中的耳熟能詳的話。許久不見的朋友,兩人相見,心里那個激動,未見前,想像老友幾年變化,生活好不好,如何招侍老友,見面之時心有千千問,一句也道不出來,默默相視,不會因時間、空間的變動,而無言,相離之時,心有不舍,終有散,心祝老友平安。
? ? ? ? 對于現在,時間與空間己用科技手段,解決了無法相見相通問題。隨時拿起手機、電話,即使遠在大洋彼岸也可以進行通話與交流,能聽聲還能見影,實在思念買張火車票、飛機票就能到達要去的地方,見見老朋友。可在通信、交通如此發達的時代,那種不亦樂乎的心越來越難得。打開通訊錄、微信,滿滿的名字,霧里看花,放便了生活,人怎么就遠了?
? ? ? ? ?書信往來基本上被網絡所取代,一個個統一由電腦生成的文字,在屏幕后亮著光,平白地敘述著。書信中,包含筆者觸動筆尖流淌的溫度,精心準備的紙張,表達情感的折疊,這在電郵中無法比擬的,也是傳達不了友人內在細膩的情感世界,體會不到手拿書信的喜悅。
? ? ? ? 快的生活節奏,沒有時間細品一壺茶,友人相見匆匆忙忙,追趕時間的節奏,走著走著有些朋友走散了,又認識了新的朋友。無論怎樣的變化,知心朋友還是那幾個,無論走到那里,相互都還在一起,無關網絡、無關壓力、無關地域、無關時間,知心朋友相見樂乎。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