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中國新聞網
每當走進書店,各式各樣設計精美的圖書總會令人目不暇接:厚重大氣的古典文學、靈動活潑的兒童文學……好的圖書總是像有魔力一般,吸引讀者不由自主購買。那么,一本圖書是如何誕生的呢?我們在圖書數據中看到的“責任編輯”,他們又做了哪些工作呢?
簡單來說,如果把圖書當做產品,那么責任編輯大概能算是“設計師”。中華書局編輯李世文說,根據不同的文學品類,一本書的制作完成大概分約稿,審稿,排版,編校,設計,下廠付印等幾個階段。
在書稿的編校環節,責任編輯起到主要作用。就“約稿”來說,也分為幾種不同的類型,有時候是陌生作者投稿,有的是出版社了解到某一位作者的影響力、創作力后主動約稿,又或者是作者已經創作出一部作品,出版方去爭取版權,不一而足。
約稿成功后,接下來就進入到編輯審稿的環節。中華書局編輯李世文說,主要是看稿件內容是否符合預期、是否適合出版等,如果確定的話,就會正式開始對圖書的編校。
當然,編校一部圖書,并不是像大家通常想的那樣,修改語句邏輯、錯字就可以了。這個過程的工作量相當大,李世文說,“首先得確定版式,之后編輯通讀全稿。假如是舊書錄排,那還存在重新校對的問題,初校、二校之后編輯再通讀,再三次校對。”
說起來簡單,但在實際編校過程中,常常會出現各種“拉鋸戰”或突發情況。比如,如果作者對圖書“顏值”要求高,想讓其更契合文章主題,那么封面圖案設計或者圖書文字排版就要反復修改。再算上文字修改部分,其繁瑣程度,李世文說,完全可以看做是一項工程。
“圖書用什么紙、什么工藝,下廠付印前要確定好,進而確定定價。就算是正式付印,還是需要反復溝通、協商才能確定。”李世文感慨地說,在圖書出版過程中,編輯擔負著產品設計者的工作,“過程很‘磨人’”。
在外國文學、現當代文學、古典文學等門類中,古典文學圖書因為涉及很多歷史知識等原因,專業性要更強一些。人民文學出版社古典文學編輯胡文駿說,舉個例子,當分析市場以及讀者需求后,要做一個《紅樓夢》新的整理本,第一步就是提出選題。
“接下來就是確定作者。”胡文駿說,在一些古典文學圖書出版中,這個“作者”指的是對新的整理本進行編選和校注的專家、學者,這個環節也叫組稿或約稿,意思大致相同。
“專家們的工作完成后,編輯要從內容、體例等方面對全書進行整體把握,按照出版體例對稿件進行調整,這就又涉及了與美術編輯、專家等各方面的溝通細節。”胡文駿說,曾經有一位編輯列出了圖書從選題到正式出版要做的事情,總計有55件之多,可見過程之繁雜。
對胡文駿的說法,李世文也表示認同。他補充道,文史類的圖書,很多知識點、引文都需要反復核查,避免出現硬傷,這個工作量也非常大。
“一本書的責編有點像一部電影的導演,從頭到尾要全程參與。”胡文駿比喻道,書出得好不好,也十分考驗編輯的專業素養、審美素養等,“一本好書的誕生,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看購書城——致力于打造優秀的企業職工閱讀服務,為企業提供100萬正版圖書在線兌換,以及個性化的閱讀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