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獨|雖敗猶榮

孤獨,兩字看的就有點形單影只的樣子。

孤獨是孤單嗎?帶著著這個問題,刷了百度百科、知乎。其實不是的,孤單的解釋太片面了。

孤是自成世界的一種獨處,孤獨是一種完整的狀態,所以,孤獨者是自成世界、自成體系,表現出一種“圓融”的高貴,他們沒有一個缺失的遺憾。

孤獨并非是在自己心情壓抑,或者是失戀的時候出現的,那種感覺只是空虛和寂寞,稱不上是孤獨。

孤獨是一種狀態,一種圓融的狀態,孤獨者都是思想者,并非是受到情欲誘惑責任束縛的那個別人眼中的人,那個自己展現給外界的人,當一個人孤獨的時候,他的思想是自由的,是一種可以寬納一切的精神狀態。

他面對的是真正的自己,人類的一切思想都源于此處。他大多數的時間都在觀察、學習出現的各種客觀事物,并且能夠從中得到無限的刺激和快樂。

孤獨是靈魂的放射,理性的落寞,也是思想的高度,人生的境界。它沒有聲音卻有思想,沒有外延卻有內涵,孤獨是一種深刻的詮釋,是不能替代的美麗。

能從忙碌中解脫勞頓,能在靜夜里獨對心靈,能在晨曦時思考未來,那是一種無法表達的玄妙。孤獨者,不管他處于什么樣的環境他都能讓自己安靜并且自得其樂,哪怕他面對的是生與死。【以上摘自百度百科】

刷新了我對孤獨的認識,狂歡是一群人的寂寞,孤獨是一個人的狂歡!

查閱資料的時候,順帶看了兩段記錄片。

《孤獨》(seule)是一部讓人心碎的黑白紀錄片,導演奧利維爾·斯莫爾德斯把鏡頭對準了那些生活在精神病院里的小孩們,(孤獨癥在醫學里屬于精神疾病范疇),抑郁、自閉、狂躁,妄想等各種精神疾病每天都這么著他們,被隔離在高高的鐵絲網的圍墻內,他們發病時不停的用頭撞墻,發出咚咚的聲音,雖然墻上鋪著很厚的海棉,但那聲音依然讓你無法忍受,或者哭泣,緊張,或者來回旋轉繞圈,嚎叫......更難以想象的是我所看到的是一些如此可愛的面容,而充滿她們眼中的卻是極度的驚恐和憂傷,她們每天聽到的只有隔壁的咚咚聲和外面的狂風暴雨,她們就在這間監獄般的醫院里,一個人一個房間,孤獨地“活”著……

《孤獨人生》從一場自閉癥人士演奏的公益開始,開始講述起主人公貝貝的成長的過程,短短的四十分鐘,卻讓我們體會到,三十年來,爸媽的艱辛與付出,沒有輕易放棄孩子,選擇積極樂觀的面對孩子,用愛感化他。皇天不負苦心人,貝貝開始關心爸爸媽媽,能盡量的做到爸媽要求的事,學著與人交流,盡管語言表達有障礙,還是努力的去做。最讓人開心的事,貝貝對音樂的天賦,安靜而專注的彈琴時,那種平靜和真誠,讓人有種敬畏之情。特別純粹、特別美好……

孤獨,雖敗猶榮!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