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笑來曾經提到過,他看了40多遍《肖申克的救贖》,而且每次都是關上門關上燈,手機關機,全神貫注地看。
電影版《肖申克的救贖》我看了許多回,之所以說是“許多回”,是因為每次看都是間隔好長的時間,加上我沒有記錄的習慣,因此記憶是模糊的。
雖然看了許多回,但我對這部電影并沒有感覺“很熟悉”,除了每次看的間隔時間長,我想還有一個壞習慣影響——我沒有全神貫注地去看。
但這部電影是深刻的。最近,我還去找了原著來看,可以說電影幾乎完美地將原著呈現了,甚至是比原著更加精彩。
原著里,安迪的身材是比較矮小的,瑞德是個白人,典獄長也換了好幾個,諾頓是安迪遇到的最后一個典獄長,而在電影里被殺的湯米,在原著里則是被典獄長轉到了別的監獄……
《肖申克的救贖》是史蒂芬金寫的一個系列,包括了春夏秋冬四個季節
春天的希望——肖申克的救贖
夏日沉淪——納粹高徒
不再純真的秋天——尸體
暮冬重生——呼-吸-呼-吸
但為人所熟知的,只有《肖申克的救贖》,我說的讀完原著,也僅僅限于《春天的希望——肖申克的救贖》,其他三篇,實話說我是一點興趣都沒有,或者說暫時提不起興趣。
看過原著之后,你就會明白,整部電影/原著所強調的就是兩個字——希望。
希望比什么都重要,希望也意味著活著的意義,一個人若是沒有了希望,那么即使他生活在自由的環境,也會畫地為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