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的一天,我們從南方趕到北京,換乘項目部的車朝西北方向走,要去往張家口懷來縣的京張鐵路官廳湖大橋工地。
車駛出繁華都市,離開平原,逐漸進入山區,不久便到了聞名天下的居庸關。但見此關兩側崇山峻嶺、層巒疊嶂,真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險。猛然,一個熟悉而又陌生的圖影映入眼眸,同車有人驚呼:“長城!”果真,雄偉的長城近在咫尺,沿著高低起伏縱橫不定的山勢,蜿蜒向前,時隱時現,仿佛俯臥或攀附在山脊上的巨龍。我們能清晰地看見壯觀的烽火臺、城墻內陡峭的臺階、磚與磚的白色接縫……。這個無數次在課本、圖片、影視中看到的景物,此時此刻第一次活生生、真切切地呈現在眼前了。一種神圣、莊嚴情緒油然而生。腦海中立即不斷閃現與長城有關的信息,諸如秦皇漢武、孟姜女、異族鐵騎、明英宗征瓦剌、長城抗戰等等。
那山是郁郁蔥蔥的,從路兩側的喬木過度到山頂的灌木,四野寧靜肅穆安詳,給人以歷史的滄桑和凝重感,看不到山花爛漫,異于南方的靈山秀石。也許這歷經戰火的地界原本就不適宜浪漫的瓜果與花草,彌漫于時空的永遠是陽剛與激烈。未見有一點農田,這一方山地古時只是防守與強攻的所在,長城不是觀景臺。在這靜謐背后,我仿佛聽看見昔時的刀光劍影、狼煙升騰,聽見馬嘶人喊;腳下的每一寸土地一定撒下了祖先守衛家園的血和汗、藏著撼人心魄的傳奇與故事。山是自然的、樹與草是自然的,只有這長城是由我們的先輩一磚一磚壘起來的,歷經血與火的洗禮、風霜雪雨的考驗,穿越百年千年到如今。如此險境且無先進設備和材料,如此的浩大工程是如何完成的?
連綿險峻的群山確是我們民族的脊梁、拱衛京師的屏障,而長城與山結為一體,使這屏障更加牢固。關口則是據守的大門,山間的路便成交通要沖。古時,這路必不寬敞,而今雖曲卻寬且為高速了。我們的車就沿著這曲曲折折的山路疾馳,有橋有隧道,前面途經八達嶺,依稀又瞥見一點長城的影子……
我們不能下車,不能走近長城,不能撫摸長城的一磚一石,不能站在長城之上欣賞大好河山;但畢竟這是我們離長城最近的一次,只這匆匆一瞥與幾秒幾分的遠眺,便必在心中、在夢里生出永恒的記憶與震撼。不到長城非好漢,雖然我們沒有零距離接觸,但接近了它、經過了它、感受了它,就離好漢不遠了。
在這條路的遠方有官廳湖,湖上有多座大橋,包括正在建設中的京張高鐵線大橋等,都是我們中鐵大橋局這支鐵軍所建。這些橋也必將是不朽的工程,一定與長城同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