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融小時候聰明好學,才思敏捷,巧言妙答,大家都夸他是奇童。4歲時,他已能背誦許多詩賦,并且懂得禮節,父母親非常喜愛他。
孔融年幼時,他父親買了一些梨子,特地揀了一個最大的梨子給孔融,孔融搖搖頭,卻另揀了一個最小的梨子說:“我年紀最小,應該吃小的梨,你那個梨就給哥哥吧。”父親聽后十分驚喜,又問:“那弟弟也比你小啊?"孔融說"弟弟比我小,我也應該讓給他.”孔融讓梨的故事,很快傳遍了全國阜,并且一直流傳下來,成了許多父母教育子女的好例子。孔融小時候,不僅學習勤奮,而且善于思考。父親外出拜客總是帶著他去。
10歲那年,他隨父親來到洛陽。正逢洛陽太守李膺大府內走。這時守門人忙把拉,問道:“你是哪家小孩,到一邊玩去!”孔融嚴肅地回答說:“請你們進去通報,山東孔融來訪。”守門人見他一本正經,也不知是什么來頭?笑著問:“小公子,可有拜帖?”孔融說:“我家和你家主人世代交往,又有師生之誼,無需拜貼,你只管通報就是。”守門人怕慢待貴客,只好進去通報。這時李膺正和許多文人雅士交談,聽了通報,一時想不起這位孔融和自己家庭是什么關系,只好說道:“快快請進!”小孔融興沖沖走進大廳,一邊向主人問候,一邊拱手招呼各位來賓,態度不亢不卑。李膺一邊讓座,一邊打量著這位俊才少年,心里好生奇怪:這小孩從未見過面,而他為何自稱通家呢?于是,李膺問道:“小公子,你說我們兩家世代交情,我怎么想不起來啊!”孔融微笑著說:“500年前孔子曾經問禮于老子,孔子姓孔,老子姓李,說明孔、李兩家500年就有師生之誼。今你姓李,我姓孔,也是師生關系,我們兩家不是累世通家嗎!”
孔融語出驚人,在座客人無不暗暗稱奇。太守李膺不禁哈哈大笑起來:“小公子真神童也。”唯有太中大夫陳韙不以為然,冷冷地說:“小時候聰明的人,長大后未必有作為。”面對挑戰,孔融笑著說:“這樣說來,先生小時候一定很聰明。”這一巧妙對答,弄得陳韙面紅耳赤無言回對,暗暗坐在一旁生氣。孔融則目不斜視,裝著大人模樣,一本正經地喝著茶,引得眾人哈哈大笑。由此可見,少年聰慧當真如是。小編老家有個說法,小時候聰慧過人的人將來必定命運坎坷。不知道是不是從這里的故事流傳開來的。
然而生在亂世往往都身不由己,孔融的性格在太平盛世注定要有所建樹。可惜曹操對他積滿了一肚子的猜疑忌妒,加上郗慮的誣陷,曹操于是指使丞相軍謀祭酒路粹枉奏孔融以“招合徒眾”,“欲圖不軌”、“謗訕朝廷”、“不遵超儀”等罪名,于建安十三年八月將孔融處死,并株連全家,其妻女一同遇害,孔融時年五十六歲。之前,京兆人脂習,與孔融氣味相投,曾勸誡孔融性格太過剛直。等到孔融被害時,許昌沒有人敢為其收尸,脂習卻獨自前往,在孔融尸體前邊哭邊說:“文舉丟下我死了,我也不再活了。”曹操聽說大怒,準備收捕脂習殺害,后來逢赦免才被釋放出來。孔融的死固然很大原因是他自己作,但與曹操的妒賢害能也不無關系。封建社會伴君如伴虎一點不假耶!識時務者為俊杰,諸君共勉。
注:此文章為?每日一彈Hot?原創,特此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