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去了一趟甘肅,卻因為時間計算有誤,錯過了特別想去的地方,籌劃大半年后有了這次甘青小環線。
[7.20]趕火車
北京連著一周的陰雨天在周五終于出了太陽,成功晉級桑拿天,晾了兩天的衣服到底還是沒晾干,下班回家匆忙打包。出發時離火車開車還有一小時,背著大包一路狂奔,開車前幾分鐘上了車,高調的小鈴鐺吸引一路的目光。
火車開往拉薩,一車黝黑的面孔,行李架上滿滿當當的行李箱堪比春運。匆忙出發,總覺得忘了什么,在地鐵上被擠到玻璃門上時突然想起來,忘了刮一周沒刮的胡子了,而且沒帶刮胡刀……沒買到臥鋪,坐了一夜又半個白天才到蘭州。
[7.21]一波三轉車
此行第一站是山丹,需在蘭州轉車,綜合考量了一下,決定先從蘭州去武威,再轉車去山丹,這樣午晚飯都有著落了。12:30出蘭州站,票是到西寧的,出站后趕緊去找售票窗口咨詢,給調整了一下,可以立即買到武威的車票。
兩個多小時的時間余量,到蘭大附近吃了碗面,去蘭大溜達了一圈。騎小黃趕火車,卻遇到始發晚點。
出了蘭州,新雨后渾黃發紅的黃河滾滾東去,沿岸的丹霞山連綿不斷,山體貧瘠無趣。火車從河口鄉告別黃河轉而北上,穿越祁連山東端的烏鞘嶺,正式進入河西走廊,過古浪,直奔武威。
出武威站已經下午六點半,太陽依舊曬的臉疼,坐公交去了雷臺公園,就是著名的馬踏飛燕出土的雷臺漢墓遺址。下車后才發現公園六點就關門了。拍照后撤。
往回走,同一條路上坐落著鳩摩羅什寺,山門大開,夕陽安詳,信步而入,幾無游人。后涼呂光擄來鳩摩羅什,在涼州為其建寺以弘法演教,后者的譯經大業深刻影響了漢傳佛教的發展,成為漢傳佛教八宗之祖。兩年前偶然了解過這位高僧,沒想到這次三個多小時的轉車間隙能夠偶遇大師的寺院。鳩摩羅什寺塔供奉的是大師的舌舍利,塔上的風鈴為這座鬧市中的寺院平添了些靈動。
小游一圈,繼續趕往火車站,在涼州城門樓下的一家小店吃了碗行面,味道不錯。涼州是溝通中原與西域的一座重鎮,在歷史上的地位也算得上舉足輕重。
離火車開車還有半小時,公交等不到,打車趕火車,再次遭遇火車晚點。
夜里十一點半左右到達山丹,拼黑車前往酒店,入住的酒店是在去哪兒網上訂的大床房,評價還不錯,進房間發現沒打掃,給換了一間又是沒打掃,老板說昨天開業朋友們來捧場,難道網上的數據是刷出來?換了個標間終于安頓下來。
[7.22]軍馬一場縱馬
經過一天一夜的火車,實在是累了,然而也沒睡太久,酒店緊挨著汽車站和馬路,一大早被吵醒,起來悠悠洗漱了去趕大巴,兩個汽車站相隔不過百余米,八點半西站發車去軍馬一場。
海拔高溫度低,加上云層厚重,早晨的山丹很是涼爽。車開出縣城,南面祁連山,北依龍首山,四望群山莽莽。貧瘠的土地上散落著碎石,黃澄澄的麥田必定經過了細心精致的打理。
路太破車太舊,一路搖晃到了大馬營鄉,也是軍馬場總場駐地。從總場到一場還有三十多公里的路,離祁連山越近,水草越豐茂,景色更舒服宜人,草原油菜花接連不斷,興奮地一路拍照。
山丹軍馬場位于河西走廊中部、祁連山冷龍嶺北麓大馬營草原上,面積三百多萬畝,是當今世界最大和歷史最悠久的馬場。兩千多年前霍去病出擊河西,被擊潰的匈奴部落在退敗時發出了“失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婦女無顏色”的千古悲歌。山丹軍馬場由霍去病始創,此后歷代政府都曾在此蓄馬,新中國成立后一直歸屬軍隊管理,本世紀初軍馬場整體移交給中國牧工商集團。
山丹軍馬場下轄四個分場,草原大都分包用于農牧了,目前只一場還有近千匹馬。奔馬、草原、窟窿峽、鸞鳥湖、平羌口、祁連山,都是一場的標簽,讓我從去年就開始惦記。一場駐地海拔兩千八百多米,年平均氣溫0℃,盛夏時節依然清涼,早晚必須厚衣服,有個小哥夜里起來拍銀河,沖鋒衣抓絨加一個軍大衣才扛得下來。
安頓下來,老板給聯系了馬匹,安排了兩個哥們一起騎馬并分擔陪同教練的費用。旅游旺季,別的費用都很高,唯獨騎馬費用好多年了一直沒變,騎了近四個小時的馬,總花費甚至沒有某地騎一小時馬的花費高。
騎馬從一場出發,云層越來越厚,一點都不曬,一路上草原牛馬,祁連山上吹來的風很是涼爽。
河西走廊的富庶多虧了祁連山的融雪,石羊河、黑河、北大河、疏勒河、黨河等幾大水系從東到西依次從祁連山上流下,灌溉滋養了河西走廊,黑河甚至一直流往額濟納的居延海。軍馬場的西大河供給了金昌市的用水,西大河水庫也叫鸞鳥湖,湖邊有鸞鳥故城。在水量豐沛的時候,鸞鳥湖倒映祁連雪山,景色十分動人。可惜近期下游干旱,水庫放水補給,只剩三分之一左右的水面,大部分河床裸露,很是煞風景。
經過西大河,穿越草原里斷裂出的峽谷窟窿峽,景色殊異,騎馬趟水過河很刺激,可惜身在馬上沒敢多拍照。
這些馬也都是老司機了,前面幾個小時就慢慢溜達著走,狠催了才小跑幾步,想要盡情跑馬是很難的,然而出了窟窿峽快回到一場時根本不用催,飛奔向前。牧民說馬跟人一樣知道快下班了很興奮,就會歡樂地往家跑~~雖然縱馬狂奔的機會很少,但第一次騎馬還是挺有意思的。
騎馬回來才五點多,穿上厚衣服去旁邊的山坡上轉了轉,濃云遮了許久的天空飄起細雨絲,在山坡上俯瞰一場,清新可愛。
飯后逛了逛一場,得知馬場要舉辦運動會,一群平時放牧的大老爺們在籃球場上練習跳大繩,畫風不要太美。
一場場部跟住處特近,進去溜達了一圈,上世紀的建筑風格極富滄桑感,在山與草原陰云下很是靜謐,舒服。
八點半日落,九點多天才黑透,回來看老板放《牧馬人》,這部電影是在一場取的景,老板不停介紹,把取景地與軍馬場的地點聯系起來,有意思。
[7.23]一場狂奔
六點就醒了,六點半一場響起了起床號,然后就開始新聞廣播,年代感十足。
來一場,除了騎馬就是想在草原里走一走,走到祁連山爬一座小山峰。然而下了一夜的雨,磨蹭等到八點半還是沒停,觀天象(瞎猜)加上老板的經驗,決定出發。老板給找了雙別人穿過的鞋套,十分感謝,多虧了這雙特別結實的鞋套,雨后的草原真的太濕了。
在網上找到了一條線路,從窟窿峽鸞鳥湖可以走到祁連山,老板給推薦了另一條,可以走到平羌口。稍微考慮了一下,決定按老板的推薦去平羌口然后按自己找的路線回,然而不細致的考慮為這一天的受虐埋下了伏筆。
按照老板的說法,認準那座山,遇山翻山,遇圍欄翻圍欄,遇鐵絲網翻鐵絲網。因為草原被分包給牧民們放羊放牛,家家戶戶的草場都用鐵絲網和圍欄圍起來了,一路只得各種翻網。
天色陰沉,雨幾乎不下了。
一路上遇到最多的動物除了放牧的牛馬羊,就是比貴婦家的老肥貓還要肥碩的旱獺了。當地牧民說現在旱獺成災了,到處打洞,很容易別馬蹄,然而現在不讓打獵了。然后開始講旱獺有多美味,作為非嚴格素食主義者的我聽著都要流口水了。旱獺雖肥碩,動作還是很矯捷的,一直沒抓拍到,只好拍它的家門口。
爬上爬下了好多坡,翻了十幾個鐵絲網,一路的花草蝶鳥,離的最近的人是很遠處放牛的牧民。穿著鞋套不用顧忌會踩到牛糞,在廣闊天地間肆意走著拍著浪著,這一路要么踩在牛糞上,要么下一步就會踩在牛糞上,坐在牛糞旁吃飯也完全沒壓力~
很多地方看起來沒那么綠,是因為花比草長的高,密集的花序從遠處看起來像是調整了草原的底色。
十幾公里后到了認準的那座山腳下,看著沒路上山,心里還惦記著自己找的那條線,于是沿著山腳下的草甸往東走,又是一番上坡下坡踩牛糞。陰云漸散,藍天白云刷屏。
翻過幾個小坡后看到有個牧民騎著摩托過來,聊了一會,得知現在山里生態變好,狼和熊都有了,不能一個人空手往祁連山深處走;要爬對面的山需要先繞過河,因為剛下完雨,河流變深變急,他們也不敢貿然過河,而過河的橋還在很遠之外。這位大哥騎摩托把我從他家牧場的西南口送到了東北口,牧場邊的一群牦牛一臉無辜地注視著我,稍微走近點就四處逃跑。
想想接下來不爬山,就慢慢走一圈也行,于是沿著河邊悠悠走了一個多小時才走到橋邊,中間遇到另一個牧民大叔,又聊了好一會,說當地人很淳樸,走不動了隨便招個手,看到的車都會捎一段的。遇到的牧民都吐槽這里開店的挺坑的,哈哈。
過河后沒多遠有個度假村,一堆小別墅,遇到一個帶人騎馬的牧民,說兩邊的山都可以上,右邊挺陡的山他們半小時就能登頂,被說的動了心,雖然看起來半小時根本登不了頂,還是自負經常爬山,應該一小時內可以登頂。
然而,海拔高山路陡,一個小時后才剛剛要走出松林,還沒走上草甸,已經到了五點多,突然聽到幾聲似狗吠的聲音,想起剛才牧民說的,附近出現過狼,之前還有很多流浪狗(這兩年好很多了)。這里的牧民大都養的是雜交藏獒,流浪狗也多是獒犬,無論是狼是獒犬,恐怕都不會太友善,鑒于國內狂犬病疫苗比較讓人不放心,對貓狗之類的還是敬而遠之吧,認慫的我立即下撤。
有道是上山容易下山難,這里真是這樣,不僅山陡沒正經路,叢生的帶針刺的灌木也是讓人不得大意,邊擔心被狗或狼追邊下撤邊拍照,六點半才下到山底。剛走上大路,度假村里出來一個老阿姨和一個老大叔,老阿姨看著我說“你是找礦的嗎”......聊了幾句,得知兩位也是從北京過來的,第二天一大早走,趕緊打聽能不能搭個順風車,老大叔表示要問老阿姨,剛轉過身問老阿姨,就瞥見老大叔給老阿姨擺手示意拒絕,這個尷尬啊。。。
繼續沿著路往前走,以為大路會繞一圈能回去,走半天卻怎么也不見回轉,只好翻鐵絲網找近路,沒走多遠就被一片低矮樹林擋住了,時間已經到七點多了,好在這里八點半才日落。
遇草原就跑,遇小樹林就鉆,然而還是沒想到,被又一條河給攔住了去路。
遠遠看到上游好像有房子,就沿河鉆樹林往上游走,走了幾公里才發現房子在河對岸,河道很寬,此時也沒有心勁趟水過河了。
時間將近八點,即便過了河還有十幾公里的路要走,繼續認慫,趕緊跑回剛才的馬路上。剛翻過鐵絲網,見有車過來,招手問這條路往前走能不能繞回到鸞鳥湖,被告知往前走就沒路了,而且樹林里有狼!車上坐滿了一家人,副駕駛座的上的大叔邀我上車,上車就問“你是不是間諜”,坐我旁邊的他母親說“他喝酒了,別聽他胡說”,大叔后半程就一邊在問我各種信息一邊跟我解釋說是開玩笑,我一直“哈哈哈哈”。真的挺感謝這家人的,因為即便走大路回到住處也有十幾公里,如果沒有遇到他們,說不定還是會沿著錯誤的路往前走很遠,凌晨能回到住處就算不錯了。這也是二十多年來第一次搭到順風車,值得記一下。
對當地地理及線路還是缺乏了解,走了三十多公里卻沒能完成環湖,不過基本實現了爬祁連山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