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前陣子又有媽媽和我聊起:“哎,我總是忍不住對孩子發脾氣,但是每次發完火又很后悔!”這個話題似乎經常性被提起。其實,我也一直在學習如何進行自我管理的路上,但我由衷覺得這一年多來情緒管理進步顯著。
我想,也許到了可以小小總結一下的時候。
??從一段兩個人的時光說起
孩子病了整整一周,沒去幼兒園。于是,我兩一起度過了一周所有的白天和黑夜。
這期間,除了晚上他咳得厲害,常常半夜醒來哭鬧之外,總體來說過得還不錯,甚至稱得上很快樂。我幾乎開始考慮,是不是不送他去幼兒園自己在家教他更好呢?當然,只是想想而已??
但是,有一個發現是十分新奇的:我居然十分享受孩子在家的時光!這在以前的我看來,是幾乎不可思議的。
先看看我們如何度過白天的時光: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這是我們的時間表
為了不浪費寶貴的時光,我根據幼兒園的課程表制作了我們白天的時間表。
上午以學習為主,包括英語課和中文課,中間都會插入畫畫和數學。對孩子來說,畫畫和數學是他放松的方式,不是嚴肅的學習,而是很好玩的游戲。
不過上英語和中文課時,媽媽就變成了老師,嚴格要求他遵守課堂紀律,端正執筆。對一個不到5周歲的孩子來說有點難度,還好這個年齡的孩子還沒有迎來叛逆期,看得出他也在努力配合我。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這是我們一起完成的畫
沒學過畫的媽媽我一直很享受胡亂作畫的過程,也許是受了我的遺傳,孩子也十分喜歡。
不過,有時候我一個人畫得很開心,忘記了時間,孩子就會嚴肅地提醒我:“媽媽,你只能畫半個小時!”然后把畫筆沒收不讓我畫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這是我們的下午時光
下午是難得的安靜時光,他會睡2小時左右的午覺。我哄他入睡后,就可以趁這段時間完成讀書計劃。
等他睡醒了,我們就一起出去找小朋友玩。他會拎著塑料桶去公園玩沙,這是他非常喜歡的一件事情。每次回來,他都會認真地洗干凈自己的小桶和玩沙工具。
...
白天的時間總是過得很快,雖然學習計劃不一定按時完成,總有拖延的時候,但值得欣喜的是,孩子很享受這樣的過程。對我來說,最重要的不是他學到多少知識,而是他能有計劃地度過一天,并且享受學習的樂趣。
與此同時,我的個人學習計劃就此擱置了。
和他在一起的時間里,我們不看電視,我也很少刷手機信息或者打開電腦,因為孩子不愿意我把注意力分散到他以外的事情上,他總是希望我能夠看著他。
這對于以前的我來說是很難的一件事!
有一個人想要占用你24小時的時間,讓你一刻不得放松,無法去做屬于自己的事情,稍微分神他就吵鬧,這種情況會讓我覺得十分煩躁,即使那是我自己的孩子。也許,這也是很多媽媽遇到的情況!因為雖然身為母親,我們還是希望擁有個人的時間和空間,被孩子滿滿地占據所有的精力,是讓媽媽們覺得窒息的事情。
那么,我又是如何主見擺脫這種煩躁的情緒,真正適應并且享受和孩子在一起的時光呢?
??嘗試一種“極端”的反省方式
從一個自由的現代女性,或者家中被照顧的女兒,轉變成一位承擔家庭責任的妻子,以及照顧家人和孩子的母親,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卻是多數女性所必需面對的人生課題。
在這個過程中,意識到自己身份的轉變,從變動的接受,到主動到承擔,也許要經歷一段漫長的過程。
在這個過程中,來自父母的早期教導,以及來自丈夫的耐心陪伴,可以幫助女性更快地適應這個過程;但能夠起到最關鍵作用的,卻是來自不斷的自我反省。
很多媽媽包括我自己,都無可避免地存在兩種想法:
第一,丈夫是家庭責任的主要承擔者,孩子是兩個人的,所以遇到問題的時候,難道丈夫不用一起負責嗎?
但是日常生活里所謂的“問題”實在太多太瑣碎了,比如孩子哭了,比如孩子生氣大喊大叫,比如孩子想要抱抱,甚至孩子吃飯弄得到處都是,或者孩子要上廁所...問題無處不在,簡直事無巨細。
第二,很多細細碎碎的“問題”處理上,孩子父親的參與度很低,媽媽就像“滅火隊長”需要到處救火。
這也是很多女性抱怨的原因,感覺丈夫一個人瀟灑地看電視,而自己則需要蓬頭垢面地去處理這些無所不在的“問題”,每一天,每一刻。
很多媽媽說:“我也不想對孩子發脾氣,但是有時候真的氣不打一處來。”
的確,如果丈夫能夠伸手幫一把,媽媽的情緒也許能夠好很多。許多時候妻子僅僅期待丈夫說一句“老婆辛苦了”或者簡單遞上一條毛巾,就可以化解所有的怒火和委屈,但這樣簡單的期望也常常落空。丈夫對這些“問題”視而不見,對妻子的辛苦以為理所當然。
正是因為這些現象的并存,妻子覺得孩子是兩個人的責任,而丈夫對于生活瑣碎問題的漠視,導致溫柔的家庭女性在處理“問題”時容易變得氣急敗壞,在孩子哭鬧時處理得簡單粗暴。
家庭的問題像是雙環扣,解決方案就是兩邊同時解扣。但是,總是需要有一端先開始解扣。對媽媽來說,想要解決家庭問題,絕對不是寄期望于丈夫主動改變,而是先解決自己的問題。
我們可以嘗試從這樣的角度去理解這個問題:
如果你覺得對丈夫毫無期待,甚至試圖通過離婚來解決問題(就像有些媽媽問過我的),那么你是否可以先實現離婚以后的一個狀態,一個人獨自撫養孩子(如果你愛你的孩子,想要和他在一起的話)?
是的,如果把丈夫的角色擯除在外,只有你一個人去面對與孩子有關的所有問題,所有的感覺就會變得不一樣。問問自己,你是否能夠獨立承擔起作為母親的責任,你是否能夠好好地撫養你愛的這個孩子?
每次遇到問題,每次沖突爆發后,嘗試著不去責怪家人沒有很好地幫助自己,不去抱怨和責怪丈夫不盡義務,而是先反省自身,努力從自身的角度去思考問題的解決方案。
這種“極端”的想法可以迅速讓暴躁的媽媽冷靜下來,反思自己平時的言行。
在假設只有“兩個人”的家庭里,孩子變成你獨自承擔的責任,為了讓他更健康地成長,你能否努力讓自己在問題的處理方式上變得更寬容和耐心一些?原諒孩子因為淘氣所犯下的不經意的錯誤?
??準備一些必要的記錄工具
如果,你下定決心去做一個“好媽媽”,而且清楚,這個決定和丈夫無關,而是你自己愿意獨立地承擔起母親的角色,用自己的方式去愛那個世界上最愛你的人,那么就應該努力把想法落實到實處!
去實現它!一個比較好的方式,就是借助一些工具。
比如一本專門的筆記本,只記錄和孩子有關的一切:
2014年9月,2歲4個月
媽媽心情不好,對寶寶有點不耐煩,沒想到寶寶現學現用,知道推開我,對我說:“走開,別煩我...”
2015年6月,3歲1個月
老師說寶寶對待小朋友很粗魯,老是喜歡用身體去撞別的小朋友。寶寶不知道如何正確表達自己的喜歡,不知道如何和小朋友玩,是否和媽媽有時候太嚴厲有關?
它的優點:
通過連貫的記錄,了解媽媽的行為對孩子造成的潛在影響。很多媽媽自我的舉止,一次兩次感受不到,但翻看筆記的時候,就會發現反復出現的不良行為對孩子造成了潛移默化的影響。
比如一個私人的電子賬號,和家人分享寶寶的成長記錄。
它的優點:
和家人分享孩子長大的瞬間,很利于家人發現孩子的懂事之處。很多生活細節是他們所沒有機會一起經歷的,但是這些記錄可以幫助他們了解孩子的可愛之處。
自己翻看的時候,會發現平時總覺得孩子調皮搗蛋,但其實孩子真的非常疼愛媽媽,某些童言童語事特別令人感動。抱著這樣的心情,下次對待孩子的淘氣時,也會更加耐心一些。
再比如看看教育類書籍,結合自身經驗做讀書筆記。
家庭教育沒有統一的模式,每個家庭有自身的特點,每個孩子有不同的個性,甚至家里有幾個孩子,以及孩子不同的身份(比如是哥哥還是妹妹)都會影響到家庭的教育方式。
很多“教育專家”和相關書籍多是經驗之談,正如我寫的也僅僅是我所經歷的。
但是,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依舊有一些共性可循,比如孩子吵鬧時轉移孩子注意力的技巧,幫助孩子養成良好行為習慣的方式,孩子社交問題上一些父母的處理方式,“教育專家”的經驗也會有很多可圈可點之處。
最好的學習策略,不是閱讀多少書籍,聽了多少專家講座,而是從中提煉出一套個人實戰技術,結合孩子的特點貫徹到日常中。
帶著問題去尋找答案,并在實踐中使用,是最好的學習方式。
??開始一場自我提升的旅程
這幾天外出時,很巧總是遇上同一位母親推著推車,帶了3歲的男孩和1歲半的女孩一起來玩沙。
女孩玩了一會突然要上廁所,這位母親讓哥哥等在原地,她帶妹妹去一下附近的洗手間。但男孩聽了后開始大鬧,不愿意讓母親離開,又不愿意跟著母親一起去。
這種情況估計很多媽媽都會覺得煩躁,我看著這幅場景,心想如果換成我,估計要對哥哥發火了。
但這位母親始終言語平和,態度堅定。她給出時間讓哥哥盡快選擇,要么留下等,要么一起去。數到十的時候,哥哥依舊沒有做出選擇哭鬧不止,母親就不再多話直接抱起哥哥走,讓女兒騎著滑板車跟在后面,一起去洗手間。
不久她們回來了,我表示對她不急不躁的處理方式很佩服,她笑笑說:“其實我也很生氣,但是我絕對不會大聲責罵他們,只能忍住,因為我知道如果我表現出生氣的樣子,不能解決問題,反而讓自己很后悔。”
在我們聊天的時間里,調皮的哥哥又一溜煙爬到繩索上去了,而且爬到了很高的地方。那個地方我家孩子剛上去過,但被我大聲阻止了,因為我怕他掉下來受傷。
但這位母親聽到孩子大聲告訴她說:“媽媽,你看我爬得這么高!”時,她揮起拳頭,對孩子說:“你真厲害!我拍照讓爸爸看看!”當我把我的擔心告訴她時,她說:“我從來不擔心,男孩子就應該調皮一點,我很鼓勵他冒險的精神,而且我覺得受傷也不一定是壞事情,這樣他可以學到更多。”
她的一席話讓我思考良多,又讓我想到前天晚上遇的一對奶奶和孫子,奶奶出于安全考慮,不讓孫子做任何她覺得危險的事情,不可以爬高,不可以一個人去泳池中間的石階上,不可以一個人下樓... ...那個孩子總是羨慕地看著其他男孩子爬上爬下,他則安靜地在周邊一圈一圈地騎車。
我也是一個孩子的安全看得非常重的母親,有時孩子稍微做一些危險的事情,就容易讓我緊張地阻止。但這位母親讓我學到新的一刻,也許過份地擔心容易讓孩子變得畏首畏尾,在管教和冒險之間如何把握,是母親需要學習的新課題。
所謂hold住媽,其實也僅僅是笑談而已。在我以為自己做得還不錯的時候,總能發現依舊存在很多提升空間。
??最后,致自己和寶貝
最近有一位媽媽留言給我,她說:
自己成長在一個負面情緒很重的家庭里,母親常常把她當作泄憤的工具,經常罵她甚至打她,罵得很難聽,打得也很重。她小時候經常希望自己就這樣被打死掉一了百了,現在長大了也不愿意和母親待在一起。
令她恐懼的是,在她成為母親之后,她發現自己也有這種傾向,常常無法自控地對孩子發火,童年的陰影時刻籠罩著她,令她自責又無法擺脫。
最后這位母親問我:
親愛的安吉拉,我很害怕,我到底如何是好?
我把上述的部分建議告訴了她,回復她來信時,我仔細翻看自己關于孩子的記錄,發現自己記下的一段話:
寶寶說:“媽媽,我不喜歡你嚇唬我,不喜歡你打我,你不可以再這樣做了,你這樣做就會變成壞媽媽了。”
當時我感覺心酸,卻又覺得無比慶幸,還好,在孩子還小的時候,我教會他正確表達自己的情緒。如果他愛我,就應該告訴我他不喜歡的事情,因為他告訴我,媽媽才知道要改正。
母親和孩子之間的感情,就像羅馬城一樣不是一天就筑成的,所以趁著孩子還小,母親尚有時間糾正自身的錯誤,讓孩子知道:媽媽知道自己錯了,也愿意改正。少花一點時間去自責,多花一點時間去努力行動,這樣悲劇才不會反復上演。
最后記下一首自己寫的小詩,送給這位母親,也與當下的和未來的自己共勉。
致寶貝
你一天一天長大,我一天一天認識你,
認識了你,也認識更真實的自己。
沒有你之前,我貪心地想要很多,
有了你之后,我想要的就是和你一起成長。
你在天上選中我做你的媽媽,
從此走進我的生命里,
與我分享快樂和哭鬧、歡欣和失落。
我很高興傾聽你的想法。
也努力學習如何做一個媽媽,
用我有限的人生閱歷,
給你幾分啟迪。
愿你健康快樂成長,愿你活出自己的精彩;
愿我多幾分智慧,愿我趕得及你成長的步伐。
我陪你看一段世間繁華,
我將注視你獨立和遠去。
你慢慢長大,我慢慢老去,但有你,
歲月無可畏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