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風太大,就沒去江邊,今天陪爸媽去漁人碼頭段走了一圈,感覺很棒,工業遺產的各種元素利用的很好,路燈、座椅、垃圾桶,都是用鋼廠的元素做的創意。老爸作為十級鉗工的老廠長很是喜歡,可惜自己沒繼承老爸的這些優秀傳統,足球、摩托,還有六十多歲還能空手掰開蘋果的黃忠范兒……我還從來沒見過第二個能空手掰開蘋果的人。
繼續看高曉松的書。里面講到音樂曾經非常受限于載體。磁帶的轉速越快、容量越大,音質就越好。但這樣的話,如果為了讓音質更好,那么一盒磁帶就只能放一首歌了,這個成本實在承擔不起。因此只能多放幾首歌,轉速變慢,但這樣音質又下來了。這倒是我第一次聽說,不過看看以前的大碟,我在想,如果當初設計磁帶的時候,把磁帶的寬度放寬一些,同樣的轉速下,不知道會不會音質好一些。
數據的容量的確是會受到限制。還只不過在三個月前,我在看視頻的時候,就會關注是否有wifi,因為手機流量一直不夠用,而買流量又特別貴。但自從電信現在每月贈送流量放大到40G之后,我就再也不關注什么wifi了,因為壓根用不完。我想,當未來的照片或者視頻精度更高,或者傳輸速度達到5G之后,又可能會到達一個新的瓶頸。硬盤似乎就已經到了一個瓶頸。我的臺式機是六七年前購買的,3T,好像到現在也沒用掉一半。當初為了硬盤容量買的頂配Mac,多花了好幾千,都夠再買一臺低配機了。很奇怪之前電腦產品的18個月定律,為什么現在好像失效了。
隋朝和秦朝一樣,是整個封建時代最短的兩個全國性朝代。但是他們卻有一個非常獨特的共同點,就是開創了一個從未有過的歷史。秦朝是統一的幣制,統一了文字,真正的把王變成了皇。而隋朝則是采用了科舉制度,徹底顛覆了以往的龍生龍蟲生蟲,讓勞苦大眾也可以通過刻苦讀書去改變命運,不像之前全靠世襲。兩個朝代還有一個特點,就是特別能打仗,秦朝一個國家滅了七個國家,而隋朝則打到了朝鮮。兩家都有個共同點,就是盛及而衰,有點像我們的股市,走到最高點的時候其實特別危險,很快后面出現的就是斷崖,爬得越高摔得越慘。最爽的就是他們之后的兩個朝代——漢朝和唐朝。這兩家很明顯在這兩家人的基礎之上,吸納其優點,規避其風險,因而成為兩個最強的盛世,有點前人栽樹后人乘涼的意思。
里面還講到了時代周刊把李宇春作為封面人物的事情。當年我是很不理解的,這么一個小姑娘,居然能夠上時代周刊,一定是美帝為了嘲笑中國人。但曉松說的這句話讓我恍然大悟,說時代當年的理由是,這個小姑娘讓中國人民第一次知道了投票決定結果是怎么回事。日后研究一個人所做的決定,一定要問他本人原因是什么,而不是聽各種評論家做出的評論,因為很可能是曲解作者本意的,不論是故意的還是無意的。
今日智力:民宿設計實戰指南完。
今日健康:俯臥撐50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