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沉思錄I·卷一(3)

? 對一個人來說,無論是過去的歷史還是未來的歲月都是奪不走的,既然是一個人未曾擁有的東西,怎么可能被別人搶走呢?還有兩件事情必須銘記在你的心中。第一件事情是,所有來自永恒的事物都是外在的形式而已,而且以循環不斷的形式出現,對一個人來說,無論是在一百年還是在兩千年乃至在不加限制的時光歲月里看到的事物,都是在性質上同一的事物,并無二致;第二件事情則是,尚在人世的長壽者與即將離開人世的人所失去的東西完全一樣。因為,只有當下才是可能被奪走的東西。如果這是個客觀真理,即每人只能擁有當下,那么誰都不可能會失去一件他不曾擁有的東西。


? ? 要記住,各種學說都是一家之言。犬儒學派的摩尼穆斯提出的這個觀點的適用性也是不言自明的,只要我們能從這一至理名言中領悟到其中的內涵。


? ? 首先,在人的靈魂變成了宇宙中一個生病的膿瘡,或者說變成了一個多余的贅物時,它可能會對自身造成傷害,而這也是被歷史所證實過的真理。因為,為已經發生的事情而惱怒發愁的做法,實際上是對我們本性的背離。其他事物的本性中也或多或少包含著這種類似的本性。其次,當人的靈魂被人排斥和惡意攻擊的時候,它也會對本身造成傷害,那些容易憤怒之人的靈魂就是最好的例證。第三,靈魂之所以會傷害自身,往往都是在它無法承受快樂或痛苦的時候。第四,在靈魂扮演一個角色時發生言行違背真意的時候,就會造成自我傷害。第五,當靈魂允許肉體漫無目標地行動,而且在不假思索、不辨真相的情況下為所欲為的時候,也會造成自我傷害的惡果。因為哪怕是很小的一件事情也必須在符合最終目標的情況下才是正確合適的做法。而理性動物的言行之本,就是要學會依照理性以及古老城邦、政府的法律去做事。


? ? 一個人短暫倉促的一生,只是蠻荒宇宙中的“一粟”,而宇宙物質才是其巨大的“滄海”。人的感知總有不足的地方,而人的身體也會塵歸塵、土歸土。靈魂也只是那打轉一會兒工夫的旋渦,而命運實際上是無法占卜的。最后,所謂的聲望也只是沒有真憑實據的虛名。總而言之,人類肉體所有的一切仿若匆匆逝去的水流,人的靈魂內在也只是黃粱一夢,隨時可能在世間蒸發,生命總是在一場戰爭中度過,我們都是生命的匆匆過客,所有的好名聲在我們死后歸于湮滅。


? ? 既然如此,人還需要什么信念上的引導呢?答案就是——哲學,而且哲學是唯一的解答。真正的哲學可以成為我們心中的守護神,讓我們免受暴力與傷害,讓我們可以不被世俗的痛苦與歡愉所侵擾,也不去做漫無目的的事,不會犯錯或做出偽善的事情來,最后,我們也不用總陷于需要別人做或不做什么事情的迫切心情之中。除此之外,對于已經發生的事情,我們要坦然面對并欣然接受。事情的發生之地便是它的根源之地,因即是果、果即是因。最后,不如用一種視死如歸的心情去面對死亡。


? ? 死亡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其實就是一堆生物組成元素解體而已。而既然在事物不斷變化的過程中不會使元素本身受損,那么我們又何必去牽掛和擔憂所有組成人體的這些元素的變化和分解呢?既然死亡是符合自然法則的,那么符合自然法則的東西本身當然就不是什么罪惡了。


? ? 完整的生活只有三幕戲


? ? 想想,在不久之前,你還沒有軀體,一片虛無,而你現在所看到的人與事也不存在。因為,在自然本性的支配之下,一切事物都要經歷變化、轉動和消亡,為了別的事物持續不斷地在序列中出現。


? ? 想到所有一切都是你的想法,而這種想法是你的能力所能控制的。所以,在你做出決定的時候,清除那些想法吧,猶如繞過岬角的航海者,必將駛入一個風平浪靜的海灣。


? ? 不論什么單獨的活動,如果其在恰當的時間終止,那么就不能說是不幸,因為它已然停頓下來,而做出這一活動的人,也并沒有遭受不幸,因為這一活動本身已經停止。同樣的,由這些行為組成的整體,也就是我們的生命整體,如果也在恰當的時候停止,那么也并非遭受不幸,因為其業已停止。一個受到虐待的人,如果在恰當的時候結束這一不幸的經歷,那么他也不再有任何的痛苦。而且,自然本性會決定恰當的時間和終點,而年邁而終的事情,有時是由人的獨特本性所決定的,但是,整個宇宙之所以能通過其他事物之變化來保持青春與完美,完全是由宇宙的本性來決定的。


? ? 對于宇宙有用的一切事物,不但始終是好的,而且總是合乎時宜的,縱使生命終結,對每個人而言也不是惡。因為,這絕不是一種恥辱,因為它獨立自主,不以意志為轉移,也不與普遍利益相對立;這還是好事,因為其對宇宙而言完全是合乎時宜的有利之事,并跟宇宙有著一致的關系。因為在他心中,與神性按照同樣的方式在運動著,并與神性懷著同樣的目標。


? ? 你必須準備好三條原則。第一條,在你做事的時候,既不要草率也不要違背正義;對發生在你身上的事,要么將其視為一種偶發事件,要么將其當做是神的旨意,而你不能去譴責這一偶然或神意。第二條,思考一下,每一個存在的事物,在從種子到獲得靈魂的這段時間里,究竟是什么樣的;而在從接受靈魂到歸還靈魂這段時間里,又是什么樣的;每一個存在物,都是由什么組建而成的,并會最終分解成什么東西。第三條,如果你突然被提升至高空并讓你俯視塵世,那么你會看到人類之間的差別有多大,同時,如果你多看一下四周的空氣和蒼穹,你就知道還有多少這樣的事物存在著;你能經常用這種“提升”的方式去思考,那么你就將看到相同的事物、相同的形式,以及生命的短暫。這些事物還值得你驕傲嗎?


? ? 拋開成見,你會得救。誰會阻止你拋開它呢?


? ? 當你還在為什么事情而煩惱的時候,那么你肯定忘記了這一點:一切都是依循宇宙本性發生的;你也忘記了:別人的惡行與你無關;你還忘記了:所有發生的一切,過去如此,將來也是如此,并且現在在其他地方也正在發生著;你也忘記了:一個人和整個人類之間,有著多么緊密的相互聯系,這是一種共通屬性,不是一點點血或者種子,而是理智;你還忘記了:每個人的理智都是一個神,來自于神性;你忘記了:任何東西都不屬于人所有,他的孩子、身體以至靈魂等,都來自神的賜予;你也忘記了:一切事物都是某種看法;最后你還忘記了:每個人都只能活在當下,所能失去的也只是當下。


? ? 你要反復回想:那些滿腹牢騷之人,那些因擁有巨大的名聲或不幸、仇恨、財富之類而引人注目的人,他們現如今在哪里呢?早已化為塵埃和傳說,有的甚至連傳說都沒有留下。在你的心里還應該記住這一類的每一件事:曾住在鄉村別墅的法比阿斯·卡特利盧斯現在怎樣了呢?在自家花園里的盧修斯·盧柏斯,在拜依阿的斯德丁尼阿斯,在卡帕里的第比留斯和維留斯·魯弗斯(或維利亞的魯弗斯),現在又怎么樣了?


? ? 不如好好沉思一下:人們對引以為豪之事物的熱烈追求,在竭力追逐之后毫無價值!而對一個人來說,能夠有機會坦率地展示出其正直、節制以及忠于神靈,那是多么有哲學家風度!如果為最不值得驕傲的事情而驕傲,那是最難堪的。


? ? 有人問我:你在哪里見過神?你又如何知道他們必然存在?為何要對神如此崇拜?我的回答是:首先,我們可以看見神的存在;其次,雖然我沒見過我自己的靈魂,但我依然對其尊重有加。而對于神,我是從不斷的體驗中領悟到他們的存在,感受到他們的力量,并崇拜他們。


? ? 人生的圓滿在于:對一切事物都要全盤考察——其自身、質料及外在形式;全心全意行義舉,歌頌真理。我們應該做一件好事,接著再做,使中間沒有空隙,便可享生命之樂,我們還有別的追求嗎?


? ? 有一束陽光,盡管其被墻壁、山峰以及無數別的東西所阻隔。也有一個共同的實體,盡管其分散于無數各有特性的個體之中。


? ? 有一個靈魂,雖然分散于無數生物并各有界限。有一個理智的靈魂,盡管好像是被割裂開來的。上述事物之中,像大氣等物質,都是不能感知也不擁有感情的,但是,理智卻可以將這些部分結合在一起,并使其互相吸引。而理智,以一種獨特的方式靠近同類事物,并與其結合,而且這種共同的感覺是無法被阻斷的。


? ? 你有什么愿望?繼續存在下去嗎?好,你愿意繼續有感覺、運動、成長,接著是停止成長、高談闊論、沉思冥想?對你而言,這些事情究竟有什么值得渴求的呢?但是,如果你想貶低這些事物的價值,那是很容易的,轉向別的選擇,即去順從理性和神靈。但是,重視上述事是與尊崇理性和神靈不一致的,因為死亡會帶走一個人身上除此之外的其他東西。


? ? 對無盡和不可測的時間而言,分給每個人的,是其中多么渺小的一部分,似乎就在轉瞬間被永恒吞噬!對整個宇宙實體而言,分給每個人的多么微小,而分給人類的靈魂,又是普遍靈魂中多么小的一部分啊!你所在的位置,又是整個大地中多么小的一塊土壤啊!反思這一切,依循你的本性行事,欣然接受共同本性帶給你的一切,沒有比這更偉大的事了。


? ? 支配能力是怎么運用自身的呢?這是一切的關鍵。其他一切事物,不論是否在你的能力之內,都是無生命的塵土和煙氣。


? ? 這種思考使我們最能開始藐視死亡,認為快樂是善、痛苦是惡的人,也對死亡持藐視的態度。


? ? 對一個人來說,只有在最恰當的時機出現的事物才是善,他的正當理性行為是多還是少,都無關緊要,對于他而言,對這個世界的沉思究竟花了或多或少的時間,也沒有多大的區別,因為對這個人來說,死亡并非是什么可怕的事情。


? ? 每一個人,都是這個偉大國家乃至整個世界的一位公民,五年或三年的時間,對你而言有什么不同呢?符合自然法則的事情,在對待一切時都是公正的。沒有任何暴君或不公正的法官會把你趕走,除了將你送進來的自然本性,你又有什么難過呢?這個道理,就像一個執政官將一名演員從舞臺上解雇一樣,“可是我還沒有把五幕演完呢,現在剛演了三幕”。


? ? 你說得沒錯,但是,在人生戲劇中,三幕就算是完整的了。因為,一出戲劇究竟是否完整,取決于要上演這出戲的人,而停演這出戲的,也同樣是這個人,而你,卻什么都不是。滿意地退場吧,解雇你的那個人已經對你的表演滿意了。

第5章 沉思錄I·卷二(1)


? ? 理性的靈魂基于理性的生物

? ? 不當的行為是不虔敬的。因為,宇宙本性在創造這些理性動物時希望其能相互依存,為相互的利益彼此幫助,不能互相傷害,有此行者必然違反造物主的本來意愿,這是不虔敬的。說謊者同樣也應背負起違背神靈的不敬之罪。因為宇宙本性乃是萬事萬物的共同本性;萬事萬物都有千絲萬縷的聯系。此外,這一宇宙本性,是以真理的名義而存在的,而且是一切真實事物的存在肇因。

? ? 所以,故意說謊者當然會因為他的說謊行為,即帶欺騙性質的非正義行為而背負起不敬之罪,而無意說謊者,則因為他所說的內容與宇宙本性并不相符而打亂了世界的秩序,同樣應背負起不敬之罪,畢竟他還是違反了世界的本性,把自己置于同真理對立的境地。因為他早已從宇宙本性手中獲得了這種力量,只不過他后來忽視了這種能夠明辨是非的能力而已。此外,只貪圖享樂,不嘗試痛苦的人,同樣難逃不敬之罪。因為,這樣的人必然時常不滿于宇宙之本性要求,認為宇宙本性沒有按照善惡之人的各自需要來進行恰當分配,很多惡人經常享受著快樂,并擁有可以帶來快樂的事物,而很多善人卻在痛苦的煎熬之中,而且擺脫不了會帶來痛苦的事物。

? ? 此外,害怕痛苦的人有時也會害怕最終果然發生的一些事情,這種害怕本身就是一種不敬。而追求快樂的人沒有戒除不義之行,這同樣也是明顯的不敬。現在來看看那些受到宇宙本性同等眷顧的事物,除非其是受到同等眷顧的兩種事物,否則就不會創造出它們了。對于這些事物而言,那些愿意追隨自然本性的人將與之同等對待。

? ? 那么,由于苦樂、生死和榮辱都得到了宇宙本性的同等對待,所以如果有誰認為自己并沒有得到同等的眷顧,便是一種明顯的不敬了。我說的是宇宙本性對它們做出了同等的安排,但并沒有說這些安排對于那些被造物主創造出來的人和人是完全一模一樣的,也不是特別有規則地發生著。這一運動從事物的某個開端出發,賦予事物的特定秩序,同時誕生了某些特定的主導原則,而這些原則將決定著存在物的繁衍能力、前后相繼的改變情況。

? ? 在離開人世的時候依然保持著從不說謊、欺騙、奢侈和傲慢,是一個人所能擁有的福氣備至的命運。但是有句名言如此說道:在一個人做到這些的時候,結束自己的生命僅次于最好的遠航。你真的決心向惡屈服了嗎?難道你沒有過如何引導自己逃離苦海的任何經驗嗎?因為,理智力的喪失無異于一場瘟疫的到來,而且要比我們周邊空氣的污染和惡化都要來得嚴重。因為,就算是某種瘟疫,最多也只是動物們的瘟疫而已,而理性喪失的“瘟疫”,則是發生在人身上并影響其人生。

? ? 對待死亡,不要蔑視,而應該欣然接受,因為它是屬于自然意志中的一件事情。從青春年少到逐漸變老,從日漸長大到接近成熟,還有長牙齒、長胡子和早生華發、身懷六甲、生育兒女和撫養孩子等,以及其他因生命季節變換所帶來的自然變化等也都是符合自然意志的事情,死亡也不例外。那么,一個具反省自身之品性的人,應樹立起這樣的觀點,即在對待死亡的問題上不可輕率,也不可急躁或不屑一顧,而應該耐心等候,并將其視為一個依自然本性而發生的正常事件。

? ? 正如你曾經等候著孩子從你妻子的子宮里分娩出來一樣,你也得耐心等待著你的靈魂從這具皮囊中脫離而出那一刻的到來。但如果你需要一種能觸及心靈深處的慰藉,那么就多觀察那些馬上你要與之分離的物體,觀察那些不再與你的靈魂交織在一起之人的道德品性,那么你將會坦然面對死亡的到來。別人冒犯了你而大動肝火絕非解決問題之道;悉心關懷他們并逐漸接受他們,才是你的職責所在。謹記,你的死并不意味著從那些跟你有著同樣原則之人的身邊離去。

? ? 唯一能讓我回心轉意并對生命留戀不舍的事情就是,我能夠與那些跟我有著同樣生活原則的人生活在一起。而你現在所看到的則是,跟你生活在一起的人與你格格不入,你也因此苦惱,最后你不得不說:死神啊,快來吧!否則我就要迷失自己了。

? ? 為惡的人是對自己行惡。行不義者也是對自己行不義,因為他已經使自己成為惡。

? ? 不但做某事常常是不義的,而且不做某事有時也是不義的。

? ? 讓你現有的看法都建立在理解的基礎之上,讓你現有的行為都指向社會的共同福祉,讓你現有的性情滿足于業已發生的一切事物——這便足夠。

? ? 驅除空想,克制欲念,戒除欲望。把理性控制在其自身的力量范圍之內。

? ? 在沒有理性的動物之中,存在著同樣一種生命;而在理性動物之中,也存在著同樣一種理性的靈魂。對皆有土元素之本性的萬物而言,我們都有著同一個地球。我們所看到的是同一束陽光,呼吸的是同一種空氣,我們所看到的也是同一種風景,而我們所擁有的都是同一種生命。

? ? 所有分享共通本性的事物都傾向于和同類在一起。所以,土性之物皆向大地,液體之物則流在一起,氣態之物也會如此,故氣態之物甚至請求借助某種力量將其分開并保持距離。火苗往上躥是因為其火性元素的本性如此,而且它也隨時準備與所有的火一起燃燒。故而,一切干燥之物一點就著,因為在這些物體中沒什么東西可以阻止其燃燒。相應的,一切分享著共同理性的事物,也以類似的方式趨向于同類的事物,而且這一趨向更強。

? ? 因為,與其他事物相比較而言,它的優越感表現在更愿意與同類事物融為一體。所以,我們能在并沒有理性的動物中,看到蜂群和牛羊群,成年鳥對雛鳥的養育之恩以及在動物界中的相互之愛;因為,就算是動物,也未嘗沒有靈魂,那種將它們聚集到一起的力量,看來也有著某種程度上的優越性,在植物、石塊、樹林這些事物中,是看不到這一優越性的。而在理性動物中,還有著政治團體和友誼、家庭和集會,也有戰爭、談判和休戰等。但對更為高等的存在事物而言,縱使它們在形式上是分崩離析的,但卻在實質上實現了某種方式的統一,天上的星辰便是如此。

? ? 所以,在達到這種高深莫測的境界之后,事物能夠在分離的狀態中實現相互之間的共鳴。那么,看看現今所發生的事情吧。目前似乎只有理性動物忘卻了這一相互的期望和趨向性,而且唯有在這些理性動物身上絲毫看不到任何共同進退的行為。但是,就算有再多的人盡量去避免這一融合,他們還是被這種聯合的本性所吸引和約束著,因為這種社會本性實在強大;只要你仔細觀察,就知道我所說的確是如此。那么,不久我們就會發現,土性之物與非土性之物的結合,要比人與人之間的決裂還要來得更快一些。

? ? 無論凡人、神靈還是宇宙,他們都產生果實,只不過他們都有著屬于各自最為適合的季節。但是,將這個有著特定條件的措詞用于慣常的葡萄樹或其他的類似事物,是不對的。理性不但為一切事物,而且也為自己產生果實,從中產生與理性本身性質相同的事物。

? ? 自由從內心開始

? ? 如果你能做到,就勸誡那些做錯事的人,但如果不能,則須謹記,不如順其自然。神靈對此亦采取順其自然的態度;在某些情況下,神靈甚至會幫助這些人獲得財富、健康與名聲,他們就是這么好心。這也在你的能力之內,換言之,誰會阻止你這么做呢?

? ? 不要被迫勞動;也不要因為別人可憐或贊揚而去勞動。只可直接做一件事,即按照社會理性的要求反省自身。

? ? 我今天終于走出了所有的煩惱,或者可以說我把所有的煩惱都拋諸腦后,因為煩惱不是在外部,而是在內部我的思想中。

? ? 萬事萬物都一樣,司空見慣,在時間上朝生暮死,在物質上毫無價值。當下的一切事物,完全無異于先輩們所處的過往時代。

? ? 成群結隊的事物在我們之外,他們自己不了解自己,對自己也毫無判斷。那么,究竟是什么對他們做出價值評判呢?是理性。

? ? 對有理性的社會動物而言,善惡并非處于消極的靜態中,而是在積極的動態中,就這一點而言,完全如同其德行與惡行一樣,并非消極的靜態而是積極的動態。

? ? 對被向上拋出的石頭來說,落下并不是什么惡,而被人攜帶也同樣不是什么善。

? ? 深入洞察人們的指導原則,你會看到你害怕的判斷是什么,這種判斷自身又有何價值。

? ? 萬事萬物皆在變化;你自身也在不斷變化,某種角度來看甚至是在無休止的毀滅,而整個宇宙也是如此。

? ? 別人的錯誤由他們自己處理,這是你的義務。

? ? 活動的結束、運動及思想的停止,都是某種意義上的死亡,這不是惡。現在把思路轉向你的生命過程,你的童年時期、青年時期、中年時期和老年時期等,這些生命過程的轉變都可以稱得上一種死亡。這是不是一件值得害怕的事情呢?轉而想想你在你祖父膝下的生活,然后是你在你母親膝下的生活,然后是你在你父親膝下的生活。如果你也從中發現了許多不同的差異、變化和停止時,捫心自問,有什么可怕的嗎?那么,同樣的,你整個生命中的結束、停止和變化,都不是什么值得害怕的事情。

? ? 趕緊洞察一下你自己的支配能力、宇宙的支配能力以及你身邊之人的支配能力吧。對你自己的支配能力來說,你可以使其合理;而對宇宙的支配能力而言,你可以記住你是其中的一部分;對你身邊之人的支配能力,你可以考察一下他究竟是有意還是無心地行動,他的支配能力是否與你的相近。

? ? 因為你自己是社會體系結構中的一分子,所以你也應該讓你的每個行為都成為整個社會生活的一部分。如果你的行為與社會共同目標并沒有任何直接或間接的聯系,就會使你的生活支離破碎,并無法統一,這簡直就是對本性的叛變。就像一個人在公共集會時我行我素,完全脫離了集體的意見一樣。

? ? 一邊是小孩子們的爭吵與嬉鬧,而另一邊卻是精神微弱的垂死老人,世事就是如此。所以,在死者宅邸展現于我們面前的東西,能讓我們更加清楚地認識到現實。

? ? 深入洞察一個對象的形式屬性,并將其與物質內容分開來觀察;然后想想這一獨特事物依其本性所能延續的最長時間。

? ? 如果你的支配能力在完全依照其天生本性去做事的時候,你卻對它心生不滿,那么你將陷入無盡的煩惱之中。趕緊適可而止吧。

? ? 如果有人譴責你或嫉恨你,或者有人在說你的壞話,那么不妨去貼近他們可憐的靈魂,并深入其中看看他們究竟是什么樣的人。你將會發現,根本沒有必要因為這些人而心生煩惱,不論他們對你會有這樣或那樣的意見和看法。但不管怎樣,你都應該善待他們,因為他們是你與生俱來的朋友。神靈也在各方面,比如夢和各種征兆來幫助他們實現他們非常重視的成就。

? ? 宇宙有同樣的周期性的運動,從上到下,一個時代到另一時代。宇宙的智性通過其自身的運動來產生出各種不同的效果,而假如這是事實,那么你便應該對其結果毫無怨言;或者它只是挑了個頭,別的事物只是以一種連鎖效應的方式跟著運動;另一種可能就是,那不可分割的物質元素構成了所有事物的根源。總之一句話,如果有神存在,一切都好;如果是偶然統治世界,那么也不要讓你完全受其奴役。

? ? 大地在不久之后會將我們全部掩埋。但是,這片大地將會繼續變化,而從其變化中衍生而來的事物也將繼續時刻變化,并如此循環永無止境。因為如果一個人沉思一下那如波浪般源源不斷的變化,并思考這變化的稍縱即逝,那么他將看輕一切易朽之物。

? ? 宇宙的本原猶如冬日里的一條激流,它將一切東西都卷走。但是那些所謂的政客是多么的可憐啊,他們根本一無是處,卻自以為在扮演著哲學家的角色,都是蠢材。那么,人啊,還是依本性而為當為之事吧。如果你有力量,那就趕緊行動起來,不要環視左右看別人會否注意到你的行為;也不要去夢想什么柏拉圖的理想國。

? ? 對一絲一毫的成就都要滿足,勿以善小而不為!因為,誰能改變人們的看法呢?但是,如果不改變看法的話,又豈能擺脫那種假裝服從實則抱怨的奴役狀態呢?不如現在就給我講講亞歷山大、腓力以及法拉蘭的底馬特亞斯吧。他們依然需要判斷自己是否體會到了宇宙本性,并且使自己做出相應的訓練。但是,如果他們的行為如同悲劇中的英雄,那么就沒有人能指責我以他們為榜樣。簡約與謙和是哲學的工作。不要把我引入懶惰和傲慢。

? ? 俯瞰世界,數不盡的人群,以及他們數不盡的儀式,還有數不盡的在時而狂風暴雨時而風平浪靜中的航行。也不妨來審視一下初生之人、一起生活之人以及死去之人之間的種種差異。再來想一下生活于過去時代的人們,生活于在你離世之后的人們,以及那些現在生活于蠻族中的人們。有多少人連你的名字都不知道,而且又有多少人將很快忘掉你的名字,那些現在也許在夸獎你的人,他們可能很快又會詆毀你。故而,所謂的死后英名根本毫無價值可言,名望如此,其他事物亦如此。

? ? 身外之事紛紛擾擾,而你的內心依然保持自由;凡事皆依內在因果而行,從而使你保持公正。換言之,讓你的言行舉止皆遵守此準則,即有益于社會,因為這是你的本性所決定的。

? ? 你應該將那些煩擾你的事物,特別是其中毫無用處的東西全部清除出去,這些完全取決于你自己的判斷;你將因此而為自己贏得更為廣闊的空間,只要你的心中容納整個宇宙,理解時間的永恒性,洞察每一事物的瞬息萬變,從生到死的短暫過程,以及不僅在生之前而且包括死之后的無限時間。

? ? 保持對美好事物的愉悅體驗

? ? 我們應當認識到的是,因為我們的生命之火在時刻燃燒著,所以剩下的部分就會越來越少。此外,我們還應當知道的另一件事情則是,就算一個人能夠活得更長壽些,也并不代表他的理解能力就能把尚未領悟的事物之謎解開,而且他也不一定能繼續保持那種努力的狀態,去獲得有關神與人的知識與思考能力。

? ? 那是因為,雖然一個人在步入耄耋之年以前,他的各種基本功能如排汗、營養吸取、想象能力以及胃口等其他各個方面不會出現故障,但是那種運用我們自己的能力、達到我們責任高度標準的能力、透過現象清楚認清本質的能力、判斷一個人應否立即離開人世的能力等,絕對都需要一種要求較高的理性能力,而這些能力恰恰已經出現衰退的跡象。所以我們必須抓緊時間、提高效率,因為我們不但在一天天地接近死亡,而且我們對于事物的概念及對其的理解能力都會在第一時刻開始衰退。

第6章 沉思錄I·卷二(2)


? ? 我們也應當注意到:就算是那些依自然本性而生的事物,也會有著令人歡愉、吸引人眼球的地方。舉例而言,面包的表面在烘烤時會出現一些不規則的裂紋,而這些意外產生的不規則裂紋本身,并非面包師本來想要獲得的效果。然而,這些不規則裂紋卻在某種角度上不失為一種錦上添花,以一種獨特的方式刺激人們的食欲。類似的例子還有無花果,無花果在成熟時也崩裂開一些不規則的小口子;橄欖的果實,也會在已經成熟但尚未完全腐爛時給自身增添一種獨一無二的美味質感。

? ? 因自身重量而被壓彎的麥穗,獅子臉上豎起的眉毛,野豬嘴里無意流出的唾液以及其他東西都是類似的例子。當我們獨立觀察和評價這些東西的時候,會覺得它們并不是什么稱得上美的事物,但由于這些都是因自然本性而成的天然效果,故而在實際上依然是錦上添花,最終讓我們的心靈感受到了歡愉的體驗。所以說,如果我們對宇宙中形成的事物有一種先知先覺、深入核心的洞察力,那么所有這些作為自然結果而出現的事物,在我們看來都是經過特意的安排,能給我們帶來幸福和快樂的。

? ? 因此,當我們看到野獸齜牙咧嘴的兇狠模樣時,也能感受到某種獨特的樂趣,而且絲毫不遜色于用想象力來創作的相關圖畫或雕塑;在年事已高的老人身上,我們所能發現的是一種成熟穩重和舉止得體的美;我們也可以用樸實無華的視角來欣賞年輕人身上所散發出來的可愛魅力;很多類似的事物都會這樣積極主動地自我呈現,雖不一定能給每一個人帶來歡愉,但至少能給那些真正熟識自然及其產物的人帶來足以細細品味的效果。

? ? 希波克拉底的一生不知救治過多少病痛傷者,而他自己最終也難逃染病身亡的結局;占卜師們對很多人的死亡做出了預言,但也無法擺脫這一命運降臨在他們的頭上;亞歷山大、龐培和愷撒,一生攻城略地不計其數,在戰斗中殺死的騎兵、步兵可謂尸橫遍野,但他們自己最終也難逃死亡的符咒;赫拉克利特對宇宙間的大災大難做了很多的思考與推測,但他自己卻因水腫病而死,而且臨終時得到的是全身淤泥覆蓋的慘相;德謨克利特被小人搞得身敗名裂,而蘇格拉底則被小人背后捅了一刀。

? ? 所有這些例子意味著什么呢?你的一生就像經歷著登船起錨、揚帆遠航、拋錨停船、登陸上岸的過程。如果你的人生在現實中經歷著不同于此的生活,那么你真的不需要神的存在,因為神根本不會出現在那種情形之中;如果你的人生出現在另一個沒有情感的國度,那么你當然不用再受痛苦與喜悅情緒的左右,也不再成為血肉之軀的奴隸,此時的血肉之軀與尊貴靈魂之間,后者是充滿智慧和神圣旨意的,而前者則代表著凡塵俗世與腐化墮落。

? ? 如果你并沒有把自己的腦力奉獻給體現公共利益的目標,那么請不要把你所剩無幾的余生浪費在替別人思前想后的事情上。因為,如果你一旦有了這樣的想法,那么你自己便失去了能做很多其他事情的機會。就是說,我們去注意別人在做什么事情、為何要這么做、說了什么、想了什么、意欲何為等,都會讓我們在探究我們自身支配能力的目標上南轅北轍。

? ? 所以,我們應當在我們的思想行進中抑制一切漫無目的、毫無價值可言的怪想法,過于好奇的情緒以及充滿惡意的念頭;真正值得我們殫精竭慮去思考的問題應該是別人突然問到你的一個問題,即“你現在在想什么呢”,你要用那種毫不猶豫的坦率口吻立刻回答出你此刻在想的是具體哪一件事;只有從這樣的回答中才可以清楚地看出你內心的純潔與慈善,并且是一個在社交上合群的人物。

? ? 因為你不會對精神的歡愉及肉欲的滿足給予特別的關注,而且在待人接物上毫無敵意,也鮮有嫉妒和猜疑之心,所以,在問及“你正在想什么”這類問題時,你絕不會面紅耳赤、尷尬難當。那些能夠做到這些標準或已經躋身優秀者行列的人,猶如神靈的司祭和侍從一般。因為他們可以將植于內心深處的神格品性濟世救人,而這一神格品性并不會讓人沉迷于精神上歡愉的追求,也不會受到肉體上痛苦的傷害。這一神格品性能讓世俗之人遠離身體上的冒犯,不會感受到精神上的罪惡感,最終成為一名品性高貴的戰士。而這位高貴的戰士可以做到不為一時的激情所動,同時做到正義的垂范;對已成定局的事物和命中注定的所得欣然接受。

? ? 對他人所言所為所想的關注,往往是出于大局利益上的考慮,但這種事情只有在十分必要的時候才會偶爾為之。因為,這才是一個人生而有之的天性,也是每個人的行動準則;每個人都要經常思考自己在總體事物中所占有和分配到的那一份,繼而才能做出與之相稱的自身行為,而且要勸誡自己:我所得到的份額已經讓我滿足了。每個人的所得永遠與他自身共存,而他自身也與所得之物一生相隨。他還應該牢牢謹記的是:每一個理性的動物即人,都是他血脈相連的族人,關心人類整體利益是人的本性所在;我們無法對所有人的意見都認同,而只需要去堅持與認可那些明顯遵循了自然生活規律的看法與意見。對那些不按自然規律去生活的人,他們有各種類型,居家或外出,白晝抑或黑夜。要謹記這些人究竟是什么人以及什么人會與他們一起過上這種不純潔的生活。相應的,對于任何這些人做出的贊美之聲,我們不會表示認同和贊許,因為他們對自己都沒有感到滿意過。

? ? 要做到心甘情愿地工作,關心公共利益事項,凡事都要做到審時度勢、考慮周全、專心致志、心無旁騖;不要只注重形式上的修辭而放棄了實質上的思考,也不要去做一個夸夸其談的人,更不要做兩頭忙,最終卻碌碌無為的人。

? ? 此外,還要讓你心中的神格品性庇護著你自己這個脆弱的生靈,學會果敢武斷而成熟穩健的作風,不要懼怕卷入政治。要成為一個真正的羅馬人,就要把自己的奮斗目標定位為一個統治者。每個人都要做到在其位,謀其職,就像一個在等待上天隨時召喚的志士。

? ? 時刻處于待命的狀態,既不需要宣誓儀式,也不需要別人的佐證。這樣的人應該永遠保持內心快樂的狀態,而且永遠不需要別人給予的幫助與施舍,也不要需要外界賜予才能達到內心的寧靜,應當自強自立,不需他人的扶持與供奉。

? ? 假如你在人類生活中發現什么比正義、真理、禁欲和剛毅更有價值的東西,亦即說,你發現比心靈的自我滿足更好的東西,自我滿足是在你并未做出自主選擇的情況下分派給你的,這也是你按照正當的理性去行事的原因所在,但是,如果你真的找到了人生中比這更美好的東西,那就請你全身心地去追求它吧,請你傾心享受你所發現的最美事物。

? ? 深植于你體內的神格品性,把你全部的欲望都收服,并對所有的表面假象進行檢視與審查。而且,正如蘇格拉底說到的那樣,它把自身和感官判斷分離開來,并將其自身歸依于神靈,從此心系人類福祉。而如果現實中不存在比這更好的東西,即發現別的一切與其相比之下均顯得十分渺小,在價值上也相形見絀的話,那么就不要去尊奉別的東西了。

? ? 因為,一旦你誤入歧途,在內心上傾向于別的東西,那么你就很難再集中精力去偏愛那些真正適合或屬于你的善事善物了。任何其他的事物,比如眾人的贊譽、權力的授予、歡樂的享受等都不能和理性、政治、實踐之善相媲美。所有這些東西,雖然在表面上似乎可以在對自身稍加調整的情況下適應于更好的事物,但其依然可能在即刻之后占據優勢并統治著我們。

? ? 所以我要說的是,你索性直接選擇更為美好的事物,不過要始終堅持、不得放棄。可是你說,有用性是事物好壞的判斷標準。那就更好說了,如果它對理性的你有一定的效用,那么就請對它不離不棄;但是,如果它只是對于動物性的你有用,那么就要放棄它了。不要傲慢地堅持你自己的武斷,而要以一種更為準確的辦法來探究。

? ? 不要把如下內容看做是對你有利的事情:那些足以讓你違背諾言,喪失自尊,陷入憎恨、猜疑、詛咒、偽善以及需要通過掩飾來滿足的欲望等的東西。那些熱愛智性和神靈勝過其他,崇拜自然的完美,行為無過失,從不抱怨的人,既不孤僻,也不需要過多的朋友。

? ? 最重要的是,他既不會刻意去追求死亡,也不會在死亡面前當逃兵;無論壽命有多長或者有多短,他都毫無牽掛。就算在此刻就要離開人世,也能做到坦然面對,儼然一副即將去做一件既體面又自然的事情的樣子;在整個人生中,應該只關心一件事,即:自己的思想有沒有偏離了一個理性動物和文明社會成員的正道。

? ? 在一個已經經過心靈磨礪和凈化的人身上,你是找不到什么腐朽的或者不潔之物以及潰爛的傷口。當命運召喚他離開人世的時候,他的人生早已功德圓滿,人們不會說他是一個沒演完戲就退了場的演員。而且,在他心中既沒有奴才心態,也沒有矯揉造作之處。他會與事物保持合適的距離,既不會太近,也不會太遠。他無可指責,同時也沒有什么好逃避的。

? ? 切勿讓自己的行為毫無所指

? ? 依照自然本性而發生于內部的事情,很容易受到各種已經發生事件的影響與左右,而且能夠輕易融入事物的本性以及出現在它面前的事物之中。因為,在某種特定的條件之下,其可以在不需要任何既定手段的前提下達成本身的目標,甚至能從與之相抗衡的事物那里得到手段,就好像烈火需要不斷投入燃料才能繼續熊熊燃燒的道理一樣。

? ? 因為在火勢過小的情況下,投入事物,這把火就可能很快熄滅掉了;但當火勢非常猛烈的時候,就能很快吞噬掉堆積在上面的東西,火焰也越燒越旺。

? ? 不要讓你的行為漫無目的,你的行為應該謹守完善的技藝規則。

? ? 人們都在為自己尋找著退隱之路,尋找一種隱居于鄉野、海濱或山林的生活,你對這種隱居生活簡直羨慕得要死。但是,這種退隱的想法是凡夫俗子們共有的特征,因為應否選擇隱居生活完全在你自己的能力范圍之內;因為無論一個人退到什么地方,都不如退入自己內心靈魂深處那樣能獲得更多的寧靜并擺脫所有的煩惱,特別是在他心中恰巧有這種思想的時候。

? ? 換言之,只要他真心實意地去這么想,他就能在下一刻獲得百分百的寧靜。我所堅信的是,內心的寧靜是心靈進入井然有序的狀態。你可以讓自己時常“隱退”,并讓自己獲得嶄新的精神面貌;你的法則可以簡要但不要忘卻根本,當你的腦海重新浮現這些法則時,你的心靈可以借此來得到充分的凈化。把你對命運回報的不滿與種種抱怨全部統統丟棄吧。

? ? 你究竟有什么不滿足的?難道是對人道德敗壞的惡行不滿?請讓你的內心時刻不忘這樣一個定論:我們人類這種理性的動物為彼此而存在,克己忍耐是人類正義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即使人偶爾犯錯,那也是在不知不覺中做出。重新再回想一下,有多少人因為互相的敵意、猜忌、憎惡、蠻力爭斗而喪命,并歸于永久的沉寂。就算你對宇宙賜予你的那部分贈與心存怨艾,請你比較一下這樣兩個截然相反的選擇:世界的本原要么是神的旨意要么就是原子結構本身,而原子是通過偶然性來組成萬事萬物的;或者請銘記一下早已經被證實了的論斷,即:整個世界就是一個政治共同體。那么最終平靜下來吧。一些有形之物可能會抓住你——請你更進一步思考這樣一個問題,即無論你采取什么方式,悄無聲息的抑或極端激烈的,一旦你的心靈從肉身中解脫出來并找到了屬于自身的力量,那么它就不再與肉體軀殼融合在一起。如果你對自己的所見所聞以及所經歷過的喜怒哀樂進行反思的話,那么你的心靈就會最終平靜下來。

? ? 或許對于虛名等事物的苦苦追求仍在折磨著你——看一看幾乎所有的事情都會在轉瞬間被人遺忘,看一看在當下兩端的無盡時間中有著怎樣的混沌狀態,看一看世間褒貶之聲皆會歸于空洞,虛假的阿諛奉承者如墻頭草,只會按風向做出夸贊之詞,那么最終平靜下來吧。就算是偌大的一個地球,也只不過是宇宙間的一個小點,而蝸居于其中的你,何其渺小,我們所擁有的東西實在是不值一提,既然如此,你想一下究竟會是什么人才會對你大加溢美之詞呢?

? ? 剩下的牢記這個,即:記住要隱退回你自己所在的內心疆域,而且最重要的是不要分散自己的注意力,也不要讓自己過于緊張。要讓自己自由自在,像一個男子漢那樣去對待一切事務,不忘自己作為人類中一員、國內一個公民以及世間一個凡人的角色。

? ? 在面對一大堆事情的時候,你應該選擇先做手頭著急的活兒,其他的先放在一邊。而在其他不著急先做的事情中,又可以區分為兩大類:一是不觸及一個人心靈深處的事情,即屬于身外之物的范疇,往往是固定不變的,而我們內心的無盡煩惱皆來自于內心靈魂的不安;另一類則是你在剛剛看到之后便不復存在、頃刻間成為過眼云煙的事物,你的心中要時刻謹記,這些瞬息萬變的事物你早已經見識過很多了。宇宙在不斷的變幻過程中,而生活則取決于你自己的看法。

? ? 假如我們的理性是人類共通的財富,那么對我們這種理性的主體來說,我們的理性本身也應該是共通的屬性;假如前面這個推論成立的話,那么命令我們做或不做某件事情的理性本身也是人們共通的;假如前面這個推論成立的話,那么就應該有著共通的法律規則;假如前面這個推論成立的話,我們就都是屬理性統治的子民;假如前面這個推論成立的話,我們都是某種政治共同體中的一名成員;假如前面這個推論成立的話,從某種意義來講,整個世界本來就是同一個國度。

? ? 那么,有誰說全人類這一群體屬于另一種政治共同體呢?由此得出的進一步推論是,我們的理性思考能力、邏輯推斷能力乃至制定法律的能力,均來自于這一政治共同體;如若不然,又來自哪里呢?正如我的肉身,部分來自賜予我外在軀殼的某種土元素,之所以有液態物質則是基于另一種元素的功用,而某種特別的物質源泉為其提供了熱性和火性(事物不可能無中生有,而虛無則總要歸返到其原有的零狀態),因此,人的智慧也必然有一個最終的源頭。

? ? 死與生一樣,都是自然的奧秘;生是由同樣元素的合成,死是同樣元素的分解。但生、死的過程,我們任何人都無需感到羞愧,因為這一客觀過程并不能埋沒我們作為理性動物的本性,也無法否定我們組織結構的合理之處。


第7章 沉思錄I·卷二(3)


? ? 這些事情總得需要我們這樣的凡人去做,這也是一種注定的事;如果一個人連這種認知都沒有,那么他也無法讓無花果樹有汁液。但是,千萬要記住這一點:在彈指一揮間,你和他同樣都會歸于死亡;而在不久之后,你們的名字也會被人忘得一干二凈。


? ? 只要將你的成見與不滿拋到一邊,那么你就不會再有這樣的抱怨:“我被傷害了。”而只要你把這樣的抱怨拋諸腦后,你所受到的傷害才能最終煙消云散。


? ? 在以前沒有使一個人變壞墮落的東西,自然也不會讓他的生活變得更糟。其既不會對他的外在肉體軀殼造成傷害,也不會摧殘他的內在心靈。


? ? 這種本性之所以可以達到通用的地步,也是迫不得已的原因。


? ? 不如去樹立這樣的觀點:已經發生的每一件事情,都是依照公平原則而發生的。如果你用心去觀察的話,你就會發現事實確實如此。我說的不限于系列事物的連貫性,也涉及公平的實質內涵,仿若早已有人為每一事物都分配了特定的價值。


? ? 把你已經著手的觀察繼續下去,把你所做的一切都與其結合起來,并用它來保持善良的本性。在這種意義上,人通常被正確地理解為善良的一輩。記得要在你的所有行為中始終保持這一本色。


? ? 對待事物,不能用那種曾經冒犯過你的那些人所持的看法與觀點,也不要用他希望你所持有的態度去對待。你要用實事求是的態度去看待它們。


? ? 一個人心中要時刻謹記如下兩條規則:第一,按照統治機構和立法機構的理性制度所建議的,做有利于人們利益實現的事情;第二,如果你身邊的人糾正了你的錯誤,并修正了你的看法,那還是遵照他的意見吧。但是,這一看法的改變與修正,必須要有公平的正義或公共的利益為理由,而不能僅僅是出于一時的快樂或者借此來牟取虛名。


? ? 你有理性嗎?回答是我有的。那么,為何你不將它用起來呢?因為理性讓你走這條路,而你卻在追求別的東西嗎?


? ? 你的存在只是整體中的一個部分而已。所以,你在誕生了你這個個體的整體中幾乎是找不到蹤跡的。換言之,你也會通過宇宙的嬗變,再次被納入到生生不息的循環中去。


? ? 在同一處祭壇之上擺放著一大堆乳香,有的灑在前面,有的灑在后面。但它們沒有任何區別。


? ? 只要你愿意重新樹立對理性原則的崇敬之心,那么在不到十天的時間之內,那些現在將你視為野獸和猴子的人將把你視若神明。


? ? 千萬不要在你自己可以活上一萬歲的假想之下活著。死亡之神時刻注視著你。所以,在你尚有能力的有生之年,還是去積極行善吧。


? ? 不要刻意去打聽左鄰右舍的所言所為與所想,你只要關心你自己的行為就足夠了,因為這樣做可以省去多余的煩惱,才符合正義和純貞的本義;或者,如阿伽松說過的那樣,不要費力理會那些道德敗壞者們的一言一行,繼續你正直的道路前行,就不會有煩惱。


? ? 那些對死后英名特別關注的人,根本沒有想到的是,即使是能夠記住他名字的那些人也將很快駕鶴西歸;人的名聲恰恰是通過這些盲目崇拜,但最終同樣歸于消滅的世俗之人來傳播的,而即使是這些傳播者的后代,同樣也要面對死亡。


? ? 當然,我們也可以假設能夠記住英名之人都是不死之軀,而且對英名的記憶也可亙古不朽,但這對已經入土的你而言又有何意義呢?就算我不提對死者的意義,那么對尚在人世的生者又有何意義呢?對人的夸贊與褒揚如果早已喪失了實際的意義,那么還有什么繼續存在的必要呢?你現在的所作所為無異于不可理喻地對自然的恩賜進行了否決,而關心起無關緊要的其他事情上了……


? ? 真正的美,源自于自身的內在美。這種美的全部原因皆來自于它本身,而外在的溢美之詞并不能成為它美的原因。任何事物既不會因人們的夸贊而變得更好,也不會因為人們的貶低而變得更壞。我敢確信的是,對鄉村野夫而言,就算是異常普通的物品甚至是非常粗陋的手工制品也是一種具有美之價值的事物。真正的美,不需要其他事物的陪襯與雕飾,法律、真理、仁愛以及謙遜另當別論。


? ? 究竟有什么東西因他人溢美之詞而更加美麗或因他人詆毀之言而更加丑陋呢?一塊綠寶石,會因為無人稱羨而變壞嗎?或者如黃金、象牙、紫袍、七弦琴、短匕首、鮮花以及灌木又會如何呢?


? ? 假如靈魂在人死后仍然存在于世上的話,那么有限的空氣又是怎樣將其包容于其中呢?土地又是如何保存那些在異常久遠之前被埋葬的無數尸體呢?其中的原理就是,這些尸體在保存一段時間之后就發生腐化的蛻變,不管變成了什么,都會被分解,這樣一來就為其他死尸留出足夠的空間。所以,進入空氣之后的靈魂,在空氣中維持一段時間之后便會發生變異,然后消散于空氣之中。而且,靈魂會被接納為宇宙中的慧根,并獲得自然中的火性。如此一來,空氣就為新的靈魂留出了空間。這就是人們對于靈魂繼續存在的假說所能給出的一個解答。


? ? 但是,我們不能只注意到被埋葬尸體的數量,我們還需要注意到被我們人類以及肉食動物吃掉的其他動物的數量可謂非常之龐大,它們相當于埋于以其為食之人的身體中!但我們的大地卻仍將其容納其中,因為尸體可以再度被轉化為血液、氣元素或火元素等。


? ? 如何才能通過對這類事物的探索得到其中的真理呢?方法就是把事物的物質和外在因素分解開來。


? ? 做事不要毫無頭緒,我們的所有言行都要服從正義之道,對所有的表面現象都要具備理解力和領悟力。


? ? 啊,宇宙!一切與你和諧的事物,同樣與我和諧。任何對你而言不早亦不晚的事物,對我也是符合時宜的。啊,自然!你一年四季所帶給我們的物產,都是對于我們的天賜果實。世間萬物皆由你衍生而生,由你孕育的萬物最終也返還于你。詩人在吟誦著,親愛的西克洛普之城,而我是否要吟誦,親愛的宙斯之城?


? ? 哲人教誨我們:若要安寧,切莫多事。請參酌一下這樣的說法是否更有道理些:在必要的情況之下,我們還是需要去做一些特定的事情,因為人在本性上就是一種社會的動物,而這也是其必然要求的一種本質特征。


? ? 這種社會性,不但因為人的善行而帶來內心的安寧,而且也帶來另一種心靈的平靜。實際上,我們言行中的絕大部分都是無益的,所以,假如一個人能擯棄毫無必要的多余作為,那么就可以擁有更多的悠閑之時,同時也少一些內心的不安。因此,一個人應該在做任何事情之前都先捫心自問:你要做的這件事情是否必要?一個人不但要免去無必要之事,而且要拋棄無必要之思。唯有如此,累贅多余的言行方可止于此。


? ? 不如嘗試過一下為善之人的生活吧,或許是適合你的。只有對宇宙整體所賜予他的那部分表現得心滿意足的人,才會同樣滿足于自己的正義舉動和慈善行為。


? ? 你現在看到這些事情了嗎?與此同時,也請順帶考察一下其他方面。切莫庸人自擾;凡事要盡量從簡。人誰無過呢?所謂的過錯只是相對于親手犯下之人而言的。


? ? 在你自己身上發生了什么事情呢?在宇宙形成之始,降臨你身上的每件事情均已通過神靈分配給你,如命運般綁住了你。一句話,生命短促!所以,你必須憑借著理性和正義來造福當下,一有清閑之時,不如自我省思一番。


? ? 無論是早有安排的架構抑或是擠在一起的混沌,宇宙仍是宇宙本身。但是,如若宇宙本身是一團亂麻,你是否能夠保持內心原來的井然有序呢?當全部事物都保持著相互隔絕、各自為政但和諧相處的時候,你也在這之中。


? ? 郁郁寡歡、軟弱無能、頑固不化、殘忍兇暴、稚氣未脫、粗俗野蠻、愚蠢麻木、虛情假意、惡語毀謗、欺世盜名以及專橫暴戾,世間有形形色色之人。


? ? 不了解宇宙的人,宇宙也不了解他;不了解宇宙玄機之人,同樣也是這個道理。這樣的人對社會理性所持的是一種逃避的態度;這樣的人是一個盲人,將理解之眼合上了。他是真正的窮人,因為他只知依賴別人,而不是從自己身上得到生活所需的一切。他是宇宙中有害無益的毒瘤,只知道對面前的一切亂發牢騷,從我們共通的本性即人類理性中分裂出來。同一個自然世界,不但創造了這些,同樣也創造了你。他是一名孤家寡人,因為他與自己所屬國家斷絕了關系,雖然他在本性上是一個理性動物,但卻把自己應有的理性動物之靈魂撕碎。


? ? 一位是并不注重穿著的哲學家,另一位則并非是書籍不離身的哲人;這里還有一位衣不遮體的:這個人說,我寧可食無肉,但不可居無竹!我雖然無法從學習中獲得自己生活的手段,但我也會堅持自己的理性之路。


? ? 對你曾研習過的技藝應該始終熱忱不減,而且要做到心無怨言,雖然它本身并不豐富多彩;以那些把自己全部靈魂寄托給神靈的人為榜樣,讓你的余生就這樣安然度過,既不要做一名暴君,也不要做任何人的奴才。


? ? 世間萬物都會消失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剝皮案震驚了整個濱河市,隨后出現的幾起案子,更是在濱河造成了極大的恐慌,老刑警劉巖,帶你破解...
    沈念sama閱讀 230,825評論 6 546
  • 序言:濱河連續發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現場離奇詭異,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過查閱死者的電腦和手機,發現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閱讀 99,814評論 3 429
  • 文/潘曉璐 我一進店門,熙熙樓的掌柜王于貴愁眉苦臉地迎上來,“玉大人,你說我怎么就攤上這事。” “怎么了?”我有些...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178,980評論 0 384
  • 文/不壞的土叔 我叫張陵,是天一觀的道長。 經常有香客問我,道長,這世上最難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64,064評論 1 319
  • 正文 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辦了婚禮,結果婚禮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還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們只是感情好,可當我...
    茶點故事閱讀 72,779評論 6 414
  • 文/花漫 我一把揭開白布。 她就那樣靜靜地躺著,像睡著了一般。 火紅的嫁衣襯著肌膚如雪。 梳的紋絲不亂的頭發上,一...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56,109評論 1 330
  • 那天,我揣著相機與錄音,去河邊找鬼。 笑死,一個胖子當著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內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決...
    沈念sama閱讀 44,099評論 3 450
  • 文/蒼蘭香墨 我猛地睜開眼,長吁一口氣:“原來是場噩夢啊……” “哼!你這毒婦竟也來了?” 一聲冷哼從身側響起,我...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43,287評論 0 291
  • 序言:老撾萬榮一對情侶失蹤,失蹤者是張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劉穎,沒想到半個月后,有當地人在樹林里發現了一具尸體,經...
    沈念sama閱讀 49,799評論 1 338
  • 正文 獨居荒郊野嶺守林人離奇死亡,尸身上長有42處帶血的膿包…… 初始之章·張勛 以下內容為張勛視角 年9月15日...
    茶點故事閱讀 41,515評論 3 36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戀三年,在試婚紗的時候發現自己被綠了。 大學時的朋友給我發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飯的照片。...
    茶點故事閱讀 43,750評論 1 375
  • 序言:一個原本活蹦亂跳的男人離奇死亡,死狀恐怖,靈堂內的尸體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詐尸還是另有隱情,我是刑警寧澤,帶...
    沈念sama閱讀 39,221評論 5 365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島的核電站,受9級特大地震影響,放射性物質發生泄漏。R本人自食惡果不足惜,卻給世界環境...
    茶點故事閱讀 44,933評論 3 351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處隱蔽的房頂上張望。 院中可真熱鬧,春花似錦、人聲如沸。這莊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5,327評論 0 28
  • 文/蒼蘭香墨 我抬頭看了看天上的太陽。三九已至,卻和暖如春,著一層夾襖步出監牢的瞬間,已是汗流浹背。 一陣腳步聲響...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6,667評論 1 296
  • 我被黑心中介騙來泰國打工, 沒想到剛下飛機就差點兒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東北人。 一個月前我還...
    沈念sama閱讀 52,492評論 3 400
  • 正文 我出身青樓,卻偏偏與公主長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敵國和親。 傳聞我的和親對象是個殘疾皇子,可洞房花燭夜當晚...
    茶點故事閱讀 48,703評論 2 380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