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一本書,書名叫《你以為你以為的就是你以為的嗎?》,作者是英國人朱利安·巴吉尼,杰里米·斯唐魯姆。該書作者精心設計了12道檢測思考清晰度的邏輯謎題,涵蓋哲學、邏輯推理、信仰、思想一致性等多個有趣話題,讓讀者在讀書的過程中有自己的思考。
書名雖然有些繞口,也有些不好理解,但就是在這一句看似不好理解的話語中卻說出了一些道理,那就是自己想的東西和事實存在的東西往往是有出入的。我們很多時候看待思考問題往往會有先入為主的想法,并且很容易產生偏執,自己以為自己以為的就是正確的,別人就應該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想問題和做事情,這時候就聽不進去別人的勸誡之言,最后犯了錯誤。 其實想問題和做事情,都需要認真細心,需要用心,不放在心上的問題和事情總會出現這樣那樣的錯誤。自己以為別人以為的和自己以為的都是一樣的,但世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樹葉,也不會有完全相同的人,即使雙胞胎也是有很大差別的。 我們遇到問題和事情時要三思而后行,要多去換位思考。
我們要在充分思考后認真細心的去做事情,用心去做,多一些變通,少一些偏執,錯誤也許會出現的少一些。
多一些寬容,少一些計較,痛苦就少一些,歡樂就多一些。 你以為你以為的就是你以為的嗎,有時候你以為你以為的就是你以為的,有時候你以為你以為的不是你以為的,究竟你以為你以為的是不是你以為的呢,這個問題只有通過你去實踐去檢驗才能知道了。這就要求我們多去經歷,多去親身體驗,在過程中尋找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