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I 西達雅
今晚看了一部韓國電影——《隧道》。影片是根據韓國同名小說改編而成,講述的是一名男子駕車駛入隧道,隧道坍塌被困之后,孤軍奮斗,等待外面救援的過程。
影片拍得極具黑色幽默,諷刺當前的豆腐渣工程,諷刺只想著新聞的記者,諷刺當權政府對生命的漠視、對金錢的崇尚。
韓國電影似乎一向擅長通過一個驚險的事故,揭露精英階級的私欲、大眾輿論的片面以及大多數人對陌生人生命的默然,比如最近上映的《釜山行》。
影片中,河正宇飾演被掩埋在坍塌隧道里求生無門的男主角李正洙,裴斗娜則飾演男主人公的妻子。一天,李正洙帶著生日蛋糕,正在下班回家為女兒過生日的路上。結果途經一條隧道,行駛到一半的時候隧道坍塌,李正洙駕駛的車子被掩埋了。他打了119電話報警,救援隊到來時發現這條隧道已經面膜全非找不到入口。
救援隊在知道還有生還者后迅速來到現場,而聞到爆炸性新聞的記者也蜂擁而來。有一個鏡頭是,電視臺播報了隧道坍塌實況,一名記者聯系了被困中的李正洙直播,不顧被困者的心理,在救援隊還沒聯系告訴他救援情況的時候,記者告知了他救援的艱巨,可能需要很多天,問他做好準備了嗎?李正洙愣住,反問。
這時救援隊長金大慶前來阻止了直播,斥責記者,為什么,因為在告知被困者情況的時候,記者并不是最了解情況的那群人,他們沒有考慮到被困者的被困心理,不知所謂的告知反而會讓被困者悲觀、絕望,而且直播通話,完全浪費手機電量,要是在被困者沒被救出前手機沒電了,更沒辦法確定被困者的是否活著,具體位置在哪兒。
金大慶要李正洙把僅有的兩瓶水定時定量的喝,起碼頂一個星期;不要頻繁用手機,每天12點通話,告知生存情況,其他時間關機,保證手機電量。一個星期,兩個星期,還是沒能救出李正洙,因為一開始定位被困者位置的時候,由于施工圖紙的錯誤,打道打錯了地方,白白浪費了一周。
20幾天后,李正洙的手機都沒電了,救援的人們也越來越不耐煩。尤其有一個救援人員誤傷死亡,更是在輿論方面掀起軒然大波,說是“要救一個人,都不知道是死是活的人,要搭上所有人的命嗎。”
金大慶是救援隊里一直堅持要救出被困者的人,即使只是一個人,他眼中,不管是一個人一群人,都是生命,都值得全力救援。
一開始雖然韓國高層領導也承諾要盡全力救人,但卻只是為了控制輿論。他們來到現場,看到被困擾的妻子,一個個和她在媒體面前合照,連看電影的我都覺得無比尷尬。
這條坍塌的隧道附近是一條新建的正在動工的隧道,因為擔心在建隧道爆破時影響山體再滑坡,影響救援行動,不得不停工。隨著救援時間越來越久,當權政府更介意的是損失每停工一天會損失掉15億韓元,“究竟還要等到什么時候?!”即使無法確定被困者是否生還,政府依然逼迫李正洙的妻子簽開工同意書,同意在建隧道爆破,李正洙的妻子精神崩潰,質問道:“萬一他還活著會怎樣,你們不會覺得抱歉嗎?”
李正洙的妻子通過電臺,李正洙車子里唯一能搜到的廣播頻道,悲痛欲絕地告訴他,她已經同意了另一條隧道的開工,她對他書對不起,如果他還活著……聽到這些話,心揪的難受,我不知道你是否活著,但是我簽下了殺死你的文件,多么可悲。此時的李正洙其實并沒有死,聽到廣播的他更是悲憤萬分,瘋了似的扒石頭鉆縫隙……
影片導演金成勛對本片主題的理解是:“《隧道》是在人類所遭遇的災難狀況下,更進一步的,通過災難展現社會的黑暗面。這些黑暗面,可能出現在岌岌可危的當權者身上,可能是為了搶頭條爭得頭破血流的新聞機構,也可能是豆腐渣工程的施工方。”
這部影片應該是成功的,因為它無情地刻畫韓國社會的陰暗面,無盡地諷刺了人性的黑暗面,令人唏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