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簡書寫作,也要混圈子嗎?


8月15日,我注冊了簡書,開始寫作。40天里,我寫了十幾篇文章,先后被幾個專題收錄,其中有四篇,還被專題編輯推薦到“首頁投稿”。

因此,有幾個專題的編委向我伸出了橄欖枝——拉我加入微信群,有的微信群多達五六百人,少的也有二三百人。

加入微信圈,起初我是很愿意的,并抱有熱切的期望——在簡書這個平臺上,大家都是寫作愛好者;在微信群這塊一畝三分地上,聚攏了天南地北、五湖四海,各行各業,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大家切磋一下寫作方法,談一談心得體會,互相點評一下作品,提出中肯的修改建議,互相鼓勵,共同提高認知和寫作水平,不失為一樁好事和快事。

在各個微信群里潛水了一段時間,我發現,這些微信群里還真有些門道兒:

微信群的老大,通常都是由專題的主編來擔綱,TA不經常露面;

群里的日常管理,一般由專題的編委們輪班負責;

群里有泡微信的常客,也有不斷入伙兒的新人;

有閑聊八卦的,也有粘貼過來鏈接,央求別人點贊助攻的;

偶爾會有人介紹一下寫作經驗,經常有進了這大群來拉人,建立自己小團隊的。

總之,在微信群里,聽不到敲擊鍵盤的聲音,看得見的是奔跑著的文字:你剛發了一句人生感言,我還來不及摻和呢,他就發來一篇文章的鏈接;還沒等你點開鏈接,閱讀作品呢,那邊兒又傳來懇請“喜歡”加“關注”的表情包......

大家不停地刷微信——忙著表達自己的見解,忙著發鏈接,忙著拉票兒;群里群外忙得熱鬧,忙得和氣,也忙得團團轉。

很明顯,這種寫作群體扎堆兒,已經不再是單純地刷存在感了;這種聊天,也不再是以一顆平常之心,互通有無,互通款曲了;“抱團取暖”成為大家的共識,于是互贊互粉蔚然成風。



的確,在簡書這個平臺上,有那么龐大的寫作和閱讀群體;面對網絡數據刷新得那么快,各種題材和樣貌的文章猶如過江之鯽,能夠躍上龍門的少之又少;大家都心懷一顆提升自我之心,立志寫作成才,挖空心思地咬文嚼字,碼出的每一篇文章,都如同自己的孩子一樣,咋看咋喜歡,咋瞅咋得意,巴不得一下子成為爆文......

誠知此恨人人有,也曾因夢成大咖。

眼看著一篇又一篇的爆文圈粉無數,眼看著這個被簽約了,那個的書要出版了,帶給我們的是一種鼓舞,也是一種挑戰:舜何人也,禹何人也,有為者亦若是!于是英雄不問出處,美女不問歲數, 大家一股腦兒地 迸發出寫作的壯志和豪情來。

但是,寫作本是一場文化苦旅:要有生活的積累,也要有閱讀的沉淀;要有獨到的見解,還要有恰當的表達方式;要有鮮明的個性風格,還要考慮讀者市場的定位;要學會包裝和營銷,還要耐得住寂寞和冷清......

我們看到的是一個又一個勵志的故事,喝了一碗又一碗雞湯,卻忽略了一個基本的事實——“成功的花/人們只驚慕她現時的明艷/然而當初它的芽兒/浸透了奮斗的淚泉/灑遍了犧牲的血雨。”

只有那些目光銳利,能夠看準趨勢和潮流的,早就修煉好了寫作功夫,儲備了綜合實力的人,如今站在風口浪尖之上,才能搖身一變成為了會飛的豬。

當然,在一些刷了十萬+的爆文里,在一些網絡寫手里,不乏有一些以獵奇發跡,以追腥逐臭起家的,這個話題,不在本文的討論范圍之內,暫且不表。

總之,打下堅實的寫作基礎,養成良好的寫作習慣,不斷提高認知水準,找準個人寫作定位,錘煉寫作風格,一直走在寫作的道路上,你才能越走越遠,你才能用自我的獨特價值和核心競爭力,拉升人氣指數,圈粉吸金。

當然,人氣有炒作的成分,但這種炒作,不是你混個群,落得個臉熟;也不是你花了大把的時間用在互贊互粉,能夠換來的;與其在群里央求別人點贊和助攻,不如把時間和心思多花在提高自我層面上來——

通過廣泛的閱讀,不斷拓寬知識面兒;

用一雙善于發現的眼睛,來觀察生活,積累豐富的寫作素材;

善于開動腦筋,獨立思考,理性分析,厚重我們的思想,沉淀人生智慧;

堅持寫作,用讀者思維來調整寫作方向,找準個人的寫作定位,寫出有料、有貨、有景、有境界的文章來;

你要知道,靠樹樹會倒,靠人人會跑,靠自己活得會更好:即便網絡數據更新得再快,也刷不掉你個人的綜合實力;

在奮斗的道路上,總有一天你會明白:“千淘萬漉雖辛苦,吹進黃沙始是金”,時間會為你證明,此詩句不余欺也!


寫作是一場文化苦旅,起步的時候,堅持本身很重要。我瀏覽了一下簡書大學堂里一些“寫作訓練營”的資料,很多訓練營都把寫作培訓設置成21天,我猜想,這可能是和心理學養成教育掛上了鉤兒——養成習慣需要21天,但是要堅持下去,則需要N個21天。

把寫作堅持下去,變成一種習慣,變成生活中的一部分,換句話說,讓寫作變成自律,任重而道遠。這一路充滿了誘惑,也充滿了各種各樣的挑戰和磨難——

起步階段,如同度蜜月,你與文字之間,耳鬢廝磨,吳儂軟語,蜜里調油,花見花開,人見人愛;

過了蜜月,新婚燕爾尚有有余溫,你與寫作之間,恩愛有加,柔情蜜意,但又要有保留自我的空間,可供自我支配的時間,于是,有意和無意之間,你們之間因為距離,產生了美感;

可能用不了百天,你和寫作就會迎來審美疲勞期:

堅持寫作本身,會帶給你心理上的束縛、壓力和倦怠;

寫作素材的短缺、難以提煉的主題、寫作形式的變換、風格的錘煉等諸多問題束縛、纏繞著你,難以解脫;

苦苦 求之于認可、發表和變現,卻又是“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

面對著當下傳統文學和新媒體文之間的激烈碰撞,你又不得不就寫作方向、定位和樣貌等問題,做一番冷靜的思考,理清自我,進行調整和更新......

如此看來,在寫作道路上的堅持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把握堅守中的要領和方法:

我們要不斷調整心態,找準寫作方向,定位適合自己的 讀者群體,與時俱進更新寫作形式,錘煉個性風格,寫出實用、有溫度的文章來,慢慢煮,耐心等,寫作這“一爐雪”才能熬成了。

爆文《這些網站,讓你 甩別人一萬條街》的作者,是咱們簡書作者劉星文。在談創作時,劉星文主張——

要放開膽子來寫,一些時候,膽量比才華要重要;只要敢寫,你就已經超越了80%的人;

其次要會寫,寫自我熟知和能駕馭得了的,能為讀者帶來價值的內容;

劉星文是個十足的影迷,每年觀影量都在600部左右;他愛好攝影、設計、APP,并且通過不斷地打磨自我,成為這些領域的資深人士。為此他明確了自己的寫作核心:手機攝影,手機拍電影,讓普通人用影像塑造自己的個人品牌;

與此同時,劉星文及時調整寫作方向,明確寫作路徑,堅持勤奮、踏實的寫作,迎來了開掛了的寫作生涯。

由此可見,真正熱愛寫作的,需要的是一種堅持和勤勉,需要及時的調整和改變,這樣的堅持才有意義,這樣的堅守,才會結出豐碩的果實。


在寫作的過程中,我們還會遭遇瓶頸期,這個關鍵時期,你一定要咬著牙挺住:

一方面要降低自我期望值,分散和轉移緊張、焦慮和茫然;另一方面,可以嘗試變化寫作視角、寫作手法,寫作風格,觸動自我理性分析,迭代觀念,形成新的認知;還可以寫一寫系列作品,延續寫作狀態。

只有延續了寫作狀態,才能避免“黃河三尺鯉,本在孟津居;點額不成龍,歸來伴凡魚”的結局,才能不斷戰勝自我,走出困境,去接近更好的自己。

以上,我說了夯實寫作基礎,改進寫作方法,打造自我綜合實力等幾個方面,下面我要回答開篇提出的問題:在簡書寫作,也要混圈子嗎?

我的答案是,寫作很辛苦,混圈需謹慎。

如果你的出發點,是通過寫作來結識有趣的人,說說八卦,聊聊天,順便談談情說說愛,打發一些無聊和閑散,那請您就繼續泡在一些可心的群里邊;

如果你的出發點,是通過微信群這塊一畝三分地,學習一些寫作方法,分享個人心得體會,結合作品,傾聽寫作建議或意見,互相監督彼此鼓勵,就要選擇那些真正熱愛寫作,把寫作當做一種人生追求的群里來落腳,扎根兒。

最后,我懇請各個微信群的 擔綱和管理人員,請你們都多花一點兒時間琢磨一下微信群的建設和管理,你們都是寫作的資深人士,盡量多現一下真身,露露面,做一下聊天話題引導,組織一些寫作懇談活動,限制鏈接次數,展開有針對性的點評,進行同主題征文活動等,用“百花齊放、百家爭鳴”來取代“抱團取暖”和互贊互粉。

歡迎關注? 遠山一墨的談寫作系列之三《在簡書寫作,開啟我的右腦時代》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