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話題:凡是能用錢買的其實都是便宜的
思考題:
1:過去的一段時間里,你付費撿到的便宜有哪些?
參加培訓,真是撿了個大便宜
2:過去一段時間里,你在哪些可以撿便宜的地方卻浪費了時間和注意力?
買電腦,明知道這個東西要買,但是還是在網上看好多評測視頻,浪費了好多時間和注意力
3:過去一段時間里,你發生過多少次因為跟家人吵架而整天心情不好的情況?
最近的一次,就是因為媽媽和媳婦的關系鬧得不好,和家里吵過一次,和媳婦關系也不好,那段時間確實注意力沒法集中干事情。除此之外,和家人好久沒有吵過,和媳婦也好久沒有鬧過不愉快,這都要感謝我的妻子。
4:如果你需要持續的注意力,卻反復被打擾,你有沒有想出過什么對策?
之前在上班的時候總是要登上微信和QQ,這樣在工作的時候和容易分心。究其原因還是被自己那想要懶惰的大腦所奴役了,之前一直沒有想過要改,知道看到這篇文章的時候,才知道,想要持續的注意力就要關掉這些東西。(12月31日)補充:但是工作中要和廣東那邊的同事進行溝通,QQ是不能關了。
5:你在哪些地方忽略了資產的價值順序,乃至于你吃了大虧?
資產價值順序:注意力 > 時間 >金錢 。
以前都是想省錢來浪費時間和注意力,比如買東西 在網上比來比去最后一上午過去了,什么也沒有干,東西可能也沒有買好,明天繼續看,又浪費注意力和時間。
老師的觀點:
之所以你的時間能賣出去,是因為花錢買時間更劃算。
凡是能用錢買來的時間就是便宜的,凡是能用時間換來的注意力的持續都是有價值的。
當你對付出的金錢購買的注意力或者時間進行比較的時候一定要找好比較的對象。要比較的是這段注意力或者時間會給你帶來的收入或者潛在收入與你付出的金錢對比(注意:是這段時間)。比如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比較,就應該是工作兩三年的本科生和剛畢業的研究生比較,才能得出誰好誰不好的結論。
當你花了錢買了時間和注意力,你又用它來做什么?
如果你沒有計劃做有助于自己成長的事情,那買來的注意力和時間就會逼迫你去學習,如果你還是繼續浪費,那就需要思考自己的未來了。
花錢買時間和注意力只是手段,不要忘了自己的目的,比如說旅游,我們的目的是放松,不要最后搞得更累。
如果你沒有到過那個世界就不知道你現在有多糟糕。
如果你沒有體會過學習的快感,你就不知道學會某項技能后你的生活會有多大改變。
有沒有人聽你說話,很可能不取決于你說的對不對,而是你有沒有說話的資格。努力成為那個能說話的人。
怎么成為有資格說話的人呢?做出讓人敬佩的事來。
對于零基礎付費學習的人是撿到最大便宜的人,(我就是其中之一)
在付費購買知識的同時也是在為自己以后為自己的知識收費打基礎。一個不用正版軟件的程序員怎么可能會告訴自己寫出能夠讓別人付費的軟件呢?
我的看法:
老師說的這個價值理論很正確,當時我覺得這所有都要建立在你的收入高的基礎之上,如果你現在月薪2500,基本的生活支出之后你那還有換取注意力和時間的金錢呢。所以說,如果你現階段收入還可以,用金錢來換取注意力和時間是沒有問題的。但是如果不是的話,那么只能用注意力和時間來換取金錢了,但是兩種情況相同的是,我們都要不斷的學習,成長,努力達到時間自由。
自答:
以上我的看法雖然說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回頭想想,即使我們的收入不高我們才更應該用金錢來換注意力和時間來做有助于自己成長的事情,因為這有助于你能夠快速擺脫現在的境況,當然,金錢的多少一定要在現階段自己的承受范圍之內。如果你還沒有找到值得自己用金錢來換取的成長的事情的話,可以先試著把自己之前買的書都認真的讀完,可以先做任何你感覺應該學習的事情,慢慢積累。
總結:
謹記著兩句話:
之所以你的時間能賣出去,是因為花錢買時間更劃算。
凡是能用錢買來的時間就是便宜的,凡是能用時間換來的注意力的持續都是有價值的。
因為明白了資產的價值順序,所有我們要懂得使用金錢來購買時間和注意力,使用金錢來購買工具(從購買工具上省下來的錢,它一定會回來找你的麻煩,“麻煩守恒定律”,要用工具來承擔本來你要承擔的那部分麻煩);使用金錢來培訓,學習你本來不會的東西;成為那個有資格說話的人;一切有助于自己成長的事情,可以用錢來搞定的都是最劃算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