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數人對霍元甲的認知基本來自于上世紀80年代電視劇《大俠霍元甲》,或許你已記不清劇情了,但是當“昏睡百年,國人漸已醒……”這首主題歌唱響時,還是能將很多人的思緒帶回到36年前。
該劇是大陸最早引進的一部香港電視劇,1983年先后在廣東電視臺,中央電視臺以及各地方電視臺播出,收視率火爆,盛況空前。該劇中霍元甲博采眾家之長,獨創迷蹤拳法,弘揚中華武術精神,創辦“精武會”,以自己高超的武藝戰勝俄國大力士,為民爭氣、為國爭光。不得不說當時《大俠霍元甲》的熱播,大大激發了國人的民族自信心和愛國主義熱情。然而事實情況是影視作品為了吸引觀眾的眼球,往往會加入一些虛構的劇情,《大俠霍元甲》無一例外。那么歷史上真實的霍元甲到底是怎么的一個人,又有哪些情節被連續劇故事化了呢?
出生貧寒,并非大戶人家
1868年1月18日,霍元甲出生在天津渭南洼小南河村,在家中兄弟之中排行老四,人稱霍老四。天津東南靠海,這里的土地多為被海水侵蝕后的鹽堿地,無法耕種,霍元甲在這樣的環境中長大,自然算是貧苦人家。霍元甲的身世并不顯赫,而影視劇中霍元甲是出生天津靜海縣的一個姓霍的武術世家,算是一個大戶人家,這一點顯然與事實不合。
守著十幾畝貧瘠的鹽堿地,幾間土坯房,少年時的霍元甲甚至要靠砍柴買柴為生,其后又在藥材鋪當過腳行,藥材鋪進藥材時,一捆藥材需要兩個伙計一起抬,而霍元甲一人卻能擔起兩包,行若無事,可見他的神力。
自幼習武,沒有打過俄國大力士
霍元甲自幼體弱多病,他的父親霍恩第怕他丟自己的臉,便禁止他習武,令其苦讀詩書,這是熒屏里的橋段。而事實上,霍元甲天生就是一塊練武的料,個頭雖然只有一米六幾,但體魄健壯,力大無比。他不但向自己的父親學武術,還打破門規,向其他門派的武師虛心求教,練就了一身好功夫。
1901年間,天津來了一個俄國人,打著“拳打東亞病夫”的幌子,自稱是世界第一大力士,在天津的戲園子里擺擂比武,實際上此人就是一個耍嘴皮子賣藝的跳梁小丑。霍元甲聽說后拍案而起,立即帶著徒弟趕往戲園子。那俄國人聽到霍元甲的威名,早就嚇尿了,當起了縮頭烏龜,任憑霍元甲再三挑戰始終不敢應戰。最后通過翻譯向霍元甲道歉,并在報紙上承認自己的錯誤,灰溜溜地離開了天津。霍元甲痛打俄國大力士,事實上是不戰而屈人之兵。
在上海創建“精武體育會”,徒弟中沒有陳真
應該說霍元甲和當時進步人士陳功哲、農勁蓀等人的交往,使他眼界大開,走上了武術救國的道路。
1910年6月,在好友的協助下,霍元甲在上海創建了“精武體育會”。
他打破當時的武林戒規,撕開門戶之見,親自教授霍家迷蹤拳法。但在他的徒弟中沒有《大俠霍元甲》里由梁小龍主演的陳真,反而戲份不多的大師兄劉振聲才是霍大俠的得意門徒。遺憾的是“精武體育會”創辦不到三個月,一代拳宗霍元甲于1910年9月14日猝然離世。
霍元甲死后,死因成謎。在1920年出版的《精武本紀》一書中,有一段這樣的描述:日本人與霍師傅比武失敗后,提出為他治療咳嗽,疏于防范的霍師傅服下日本人送來的藥后,就暴病身亡。霍元甲的曾孫霍自正認為,這種說法較為可信,因為本書的作者是精武會第一批學員,也是當時的親歷者。
霍元甲被毒死后,先被安葬于上海北郊。一年后,為讓霍元甲葉落歸根,他的子女和徒弟護送靈柩回到天津,葬入小南河村霍家祖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