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真霍元甲葉問,他們的故事真像電影上那樣精彩嗎

1,陳真是電影人物

陳真肯定不是霍元甲的徒弟。

陳真最早出現在李小龍的電影《精武門》中,這部電影中的陳真,是編劇倪匡憑空給霍元甲創造出了這個徒弟。

所以霍元甲肯定沒見過自己這位徒弟。

陳真的一些故事,是取材于霍元甲的大徒弟劉振聲。

當年黃元申版的電視劇《霍元甲》曾經萬人空巷,陳真這個人物也就被人記住,并且塑造了很多人都記憶,當成了真實存在的歷史人物。

李小龍后很多人都演過陳真,比如李連杰,甄子丹,火云邪神梁小龍等,陳真的故事因而家喻戶曉起來。

陳真挺好玩的,類似于張無忌。

金庸筆下的張無忌和常遇春交好,是朱元璋的領導,還是張三豐的徒孫,很真實的一個人,但是其實是金庸虛構的人物。

人們不會認為張無忌是歷史上存在過的人物,因為人們知道這是金庸虛構的。

陳真則不一樣,他距離現在太近。

霍元甲的徒弟,和日本人人為仇作對過,還踢碎了東亞病夫的招牌,因為影像的輔助,顯得真實無比。

2,葉問有個好徒弟

有個好徒弟或者有個好兒子這事兒太重要了。

比如成龍的父母,因為成龍的關系,他們的故事被拍成過電影。

葉問的成名和李小龍有脫不開的關系。

李小龍太有名了,幾乎是全球知名度最高的東方功夫巨星,他的故事被人們挖掘了了無數遍。

當李小龍的故事已經沒啥可以挖掘時,人們把目光描向了他的師父葉問。

李小龍這么牛叉的人,老師一定也很牛。

強將手下無弱兵,能教出李小龍的人又怎么會是普通人呢。

葉問家境很好,是佛山當地的名門望族。

葉問從小體弱多病,他父親為了他讓他強筋壯體,給他找了個老師學拳,這位老師就是詠春大師陳華順。

葉問13歲時陳華順去世,臨終把葉問托付給了自己的徒弟吳仲素。

葉問15歲時去香港求學,遇到了另一位詠春高手梁壁。

梁壁的父親梁贊是詠春拳第四代傳人,陳華順的老師。

不過梁壁的詠春和陳華順一脈不太一樣,陳華順以拳腳散手為主,梁壁沒怎么跟父親學過,父親死后他流落香港,意外遇到了自己的師爺黃華寶。

黃華寶年事已高,希望把自己平生所學留下了,所以沒有藏私,把自己所會的詠春絕技都交給梁壁。

梁壁的詠春學得很全面,包括包括三套拳、樁、棍、刀。

15歲的葉問在香港認識了梁壁,和他學習了四年。

葉問遇到粱壁時他也老邁了,不怕教會徒弟餓死師傅了,所以把畢生所學傳授給了葉問。

葉問的師父雖然只是陳華順,但是其實他跟陳華順,吳仲素,梁壁三個人都學過藝,所以他的詠春功夫很全面。

葉問的故事在上個世紀的一些報章雜志零星看到過,真正使得他名聲大噪的卻是電影《葉問》《一代宗師》的播出。

早期葉問的故事,都是半夜抓歹徒之類,這些故事放到電影里就是雞毛蒜皮,不好看也無法吸引觀眾。

所以電影里的葉問和霍元甲黃飛鴻一樣,和各國高手動手過著。

葉問的兒子葉準在訪談中說,自己的父親從沒有和日本人動過手,也沒有和拳王打過。

所以電影里葉問的故事,大多都是為了好看,虛構的。

3,霍元甲,真真假假

霍元甲最為人們熟悉的是,力戰西洋大力士。

這場架在歷史上真的有過,炒的沸沸揚揚,但是沒有打起來了。

故事中大力士擺擂臺,挑戰中國人。

但是歷史上的擂臺是霍元甲擺的。

有人曾經找到過1909年12月3日的上海《申報》,上面刊登了一則廣告《中國大力士請人比力》:

霍君元甲直隸人,精拳術,為北省之冠,此次偶來滬上,頗覺技癢。久仰南方多剛強之士,順道訪友,特設臺于上海靜安寺路張園出品協會大會場音樂廳內大戲臺上比較拳力,如能勝霍力士者,贈以貴重之彩物。滬上中西人士愿來比試者請于念一念二念三日下午二點鐘起至五點鐘入內掛號可也。

這位中國大力士就是霍元甲。

第二天就有人應戰了,這人是美國人奧皮音。

1909年12月4日在《時報》上刊登了一則《中西大力士比較拳力之創舉》的公告:

又聞大力士霍元甲前日已登場試演,拳力精勇絕倫,無敢與之較量者。昨日有美國大力士奧皮音與霍君訂立生死書,循例報明捕房,備英洋一千元以為彩物,準今日下午二點鐘在音樂廠歌舞臺上各以死力相拼,屆時必有一場狠斗,是誠我中國從來未有之創舉也。

這場架沒打起來,據說是兩個人沒有協商好。

奧皮音要求戴拳擊手套,只能攻擊上半身,霍元甲不同意,他想和奧皮音立下生死狀,比武時可以撩陰腿,龍抓手隨便使。

奧皮音只是來中國掙錢的,沒必要以命相搏,于是比武作罷。

當時的出版專家汪康年在其《汪穰卿筆記》中寫過這次比武:

近有霍力士,大獲名于上海。嘗與美之大力士約比力。已而美力士不至,乃罷。后聞美力士聞華人搏時用足,又有手點穴之法,而西人無之。與霍言,欲舍此二者乃可。霍以此傳之師友,不能舍己之長,以短與人角,因此遂罷。

聞訊來看擂臺比武的人發現沒有外國大力士,連本國大力士都沒有人上臺比武。

于是群情激憤,霍元甲上臺耍了幾套拳腳,交代了幾句場面話,算是結束了這次擂臺比武。

轉過年來1910年6月,霍元甲成立精武體操學校,這所學校的背后站著同盟會的大佬陳其美,農勁蓀等人。

精武體操學校是在同盟會支持下,是為同盟會積蓄反清武裝力量的組織。

所以孫中山為這所學校題寫了校名。

1910年9月14日霍元甲暴斃,但是他故事卻才剛剛開始。

農勁蓀開始到處和人講霍元甲的故事。

這些故事從力戰西洋大力士,到力戰東洋浪人。

霍元甲故事中影響最大的是平江不肖生的小說《近代俠義英雄傳》和《拳術見聞錄》等書。

這些書中塑造了后來我們看到的霍元甲悲壯的民族英雄的形象。

后來平江不肖生在他的筆記中寫過這些故事的來源,他說:

十年前,舊友皖人農勁蓀曾為余言霍大力士俊清事甚詳(霍元甲字俊卿), 余既為之傳于《拳術見聞錄》中矣。農與霍公交甚久,霍公平生一言一行,無不能言之纖悉靡遺。上海精武會之創設,農一言啟之也。

霍元甲的故事是被農經蓀等同盟會諸人美化塑造出來的宣傳精武會的。

故事真真假假半真半假,唯有故事中的拳拳的愛國精神是值得傳承的。

=====================================

文:薛白袍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